天天看点

「美国研究」牛新春:美国庞大的军队还能干什么?

作者:黄日涵副教授

牛新春:美国庞大的军队还能干什么?

作者:牛新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世界知识》2021年第20期;世界知识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2021年8月31日,随着最后一架飞机撤离喀布尔,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军事行动画上句号。关于“谁丢了阿富汗”的辩论再度浮出水面,各种各样的解释满天飞。粗略概述,全世界绝大多数人认为美国在阿富汗甚至整个中东的军事干预是失败的,具体可分为八大类:

其一,“民主改造失败论”——把本国政治模式强加给别国的图谋注定要失败;其二,“国家重建失败论”——域外力量无法主导别国的国家重建;其三,“美国衰落论”——美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没有能力采取大规模且持续的境外行动;其四,“帝国坟场论”——中东自古以来就是埋葬帝国的坟场,谁来谁失败,从公元前330年的亚历山大大帝到2021年的美国,莫不如此;其五,“战略目标摇摆论”——美国的阿富汗战略在反恐、反暴乱、国家重建、民主化等目标之间摇摆不定,缺乏明确、可实现的目标——这是拜登政府的逻辑;其六,“战略重心转移论”——美国要专注于应对中国崛起,从阿富汗撤军是战略转移,不得不舍小就大;其七,“侵略战争失败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帝国主义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非正义战争必然失败;其八,“军事反恐无效论”——武力不能根除恐怖主义,军事反恐只能越反越恐,制造出更多的矛盾。

「美国研究」牛新春:美国庞大的军队还能干什么?

有人说,上述八种叙事逻辑只要有一种成立,美国的军事行动就必然会失败,更何况八种场景同时出现。显然,这些论述不单单针对阿富汗甚至中东,人们只是借阿富汗这个小舞台,演绎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海外军事行动的状况。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是越南战争以来美国在海外军事行动中遭遇的最大挫折,当前美国人民反战、厌战的情绪空前高涨。

美国在进行海外军事行动上反恐不行、帝国扩张不行、国家重建不行、民主输出不行、军事实力不行,那么美国在海外军事行动上到底搞什么能行?还能实现什么目标?拜登说,美国海外军事行动必须有清晰、可实现的目标,但是没有说什么目标可以实现。一位美国学者感叹,美军在伊拉克搞了政权更迭,参与了国家重建,却没能实现战略目标;美军在利比亚搞了政权更迭,没有参与国家重建,同样也没能实现战略目标;美军在叙利亚没有搞政权更迭,也没有参与国家重建,最终还是没能实现战略目标。

到底是美国设定的战略目标有问题,还是海外军事行动本身有问题,或者二者互为因果。早在1990年代末,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曾感慨,美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军队,却不能解决其面临的任何一个难题,军队到底还有什么用?此后美国更是经历一系列军事失败,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更大、更本质的假设:战争作为国家对外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大大下降,战争能实现的战略目标越来越少了。“民主和平论”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战争都是得不偿失,之所以还有战争,是因为国家的决策机制不民主,没有反映真正的国家利益。说一切对外战争都得不偿失,可能有点极端,但是战争作为政治工具的效用减弱,战争能实现的目标越来越少,应该是个有价值的观点。

2021年9月1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历史学教授耶雷米·舒里投书《纽约时报》认为,阿富汗只是美国一长串军事失败中的最新一例,美国必须承认军队功能的局限性,回归和平时期拥有一支小军队的历史。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海外驻军20万人,年度预算7000亿美元,尽管在海外的军事行动屡屡受挫,但是打仗的冲动却是屡挫屡新。对于美国是否会回归到拥有一支小规模军队的时代,目前仍看不到任何希望。拜登政府的全球军力态势评估已经接近完成,收缩中东战略、重心转向印太是基本趋势。对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在中东败绩连连的美国海外军事行动,在印太的命运就会有所不同吗?战争在大国竞争中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这是个大问题,值得认真思考、辩论。毕竟,“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美国研究」牛新春:美国庞大的军队还能干什么?

数字经济智库

「美国研究」牛新春:美国庞大的军队还能干什么?
「美国研究」牛新春:美国庞大的军队还能干什么?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美国研究」牛新春:美国庞大的军队还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