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今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历史经验证明,百折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的灵魂和支柱。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精神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党的伟大精神也必然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精神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

党的伟大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旗帜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心骨,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党的伟大精神,不仅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精神,而且引领中国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精神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在寻求民族解放和自立自强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结果,并经过了血雨腥风的实践考验。“中国共产党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战胜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堡垒”中形成的结论,并已经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党的伟大精神引领中国精神,既符合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历史逻辑,又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以党风带动民风转变的一种伟大实践形式。

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读懂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必须读懂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进程中,从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到“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一系列伟大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既一脉相承、又相互映照,它们从地区、事件、人物等不同角度和层面反映了不同时期党的伟大精神,丰富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性质宗旨,反映了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继承、发展和升华。

党的伟大精神是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实施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的动力、基石和力量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以及我们进行面对各种挑战、矛盾和问题的伟大斗争,都离不开党的伟大精神的支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贯穿党的伟大精神的主题主线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一切奋斗、牺牲和创造的主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攻坚克难、矢志不渝接续奋斗才能实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落脚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伟大精神的主题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这既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对9500多万名党员提出的要求。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党绝对忠诚是首要条件。检验一个党员合不合格,首先要判别这个党员是不是对党忠诚。对于党员来说,对党忠诚是担当作为的前提和基础,两者之间是“1”和“0”的关系,没有了对党忠诚,也就谈不上什么担当作为。检验党员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在革命年代要看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在和平时期也有明确的检验标准,就是看这个党员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能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能不能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自觉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等等。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不负人民”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也成为各个时期党的伟大精神的基本内核。中国共产党人救国、兴国、强国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各个时期党的伟大精神就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负人民”生动实践的概括。

纵观党的伟大精神,无论是以地区命名,诸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特区精神等;还是以事件命名,诸如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两路”精神、西迁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还是以英雄模范人物个体或群体命名,诸如张思德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王杰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女排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等,都离不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条主线。“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共产党员最鲜明的底色。

用党的伟大精神统领中国精神

以党风带动民风转变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用党的伟大精神统领中国精神是当前激励我们汲取更为主动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蹄疾步稳、只争朝夕,作出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部署,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党风政风明显好转、民风社风正在上扬;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纪念场所,并且总结概括各个红色革命精神的内涵实质,反复强调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行为世范、身体力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积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动力和前进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物质上要强,而且精神上要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伟大精神都是引领中国不断奋力向前的旗帜,也必将激励全体中国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奔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email protected]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吴才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