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新闻网消息(邱毅 文/图)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推进殡葬改革的要求,让绿色节地殡葬成为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昨(2)日上午,彭山区在天寿生态纪念园举行开园仪式暨殡葬改革工作会议。20多个区级部门、6个镇(街道)、51个村(社区)相关负责人参加。彭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松,区政府副区长李昇锦参加活动并讲话。区民政局局长潘勇主持活动仪式。
会上,区民政局副局长谢勤快宣读《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殡葬改革工作三年考核指标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21年清明节期间群众安全祭扫保障工作和森林防火工作的函》及《天寿生态纪念园管理办法》 随后,谢家街道、黄丰镇、公义镇农乐村先后作了表态发言。
李昇锦在讲话中指出,推进殡葬改革是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是保障人民群众“逝者所安”的最基本民生。近年来,经营性公墓价格高昂,厚葬习俗有所抬头,给人民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群众对殡葬改革更加期盼。推进殡葬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是严守耕地红线的有力举措。逝者如何安葬,于国于家都是大事,仅2020年全区死亡人口约2500名,如果零散安葬,以每座坟5平米计算,全区每年浪费土地约19亩,长此以往,我们有限的土地将被无限吞噬。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村两委、村老协、村红白理事会的协调作用,化解零散坟墓过程中的矛盾,积极参与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和村规民约的制定实施,大张旗鼓地宣讲公墓安葬的好处和优势,摈弃传统陋习,让殡葬改革成为常态深入人心,努力开创全区殡葬事业改革和乡村振兴新局面。
王松在讲话中表示,天寿园集中安葬区是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墓地,几束鲜花,逝者入土为安,生者凭吊有物。为保生态,惠子孙,推动殡葬向绿色节地转型是大势所趋。彭山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建成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成眉同城率先突破区。彭山已进入了寸土寸金的时代,在这个加快发展的时期,土地成了稀缺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处理好零散错落的坟墓,土地就会掉价失去“卖相”,严重影响彭山建设发展势头。
王松强调,天寿园的规划建设,是区委、区政府着眼于彭山长远发展高屋建瓴的举措。天寿园是我省第一个区级公益性公墓,是全市第一个纯绿色节地公墓。它的成功运行,必将为乡村振兴 ,为成都周边区县提供经验和参考,因此,彭山区肩负着推进殡葬改革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
据悉,彭山区天寿生态纪念园位于谢家街道义和社区,项目总规划占地135亩,一期占地面积35亩,修建墓穴10277个,其中壁葬5644个,树葬4633个。新建办公用房建筑面积1041平米,墓区内道路1.8公里,宽8米,停车面积约730平米,一期建设投资2000万。天寿园的设计理念全省唯一,全国领先。其规划、葬式葬法在眉山独一无二。完全可以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项目,强化人文关怀,积极提供高效服务。第四,天寿园的价格经过了发改部门细致计算,完全保本经营。现在确定的价格是壁葬1680元,树葬6500元。其中,低保困难群众和百岁老人享受八折优惠。此外,农村户口的群众享受1000元奖补。也就是说,一个农村困难群众仅花费不到350元就可以入土为安。农村户口如果不保留骨灰,不仅一分钱不花,还可以获得奖补1500元。
“天寿园只葬彭山人 ,农村户口有奖补, 百岁老人打8折。”会上,潘勇局长的总结,道出了彭山天寿生态纪念园的政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