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始于鳑鲏(1971)——终于鸿雁(2021)

笔者曾在2020年时拍到过人工养殖的鳑鲏

该物种的野生种群

本地已难觅其踪

上翻一千多篇笔者的公众号图文

可见该鱼种在本地的野生种群的生存信息

简言之就是

它原有的栖息生存的环境条件消失了

没有了

它——也就自然的不得不消失了

该鱼种的繁殖

有别于其它的鱼类

有着非常规的特别要求

即在它的生存区域里

必须要有离不了的伴生物种

就是说它需要有伴生物种才能

才能实现它的繁殖

以本地为例

它需要有贝类的伴生

原始分布在汾河西岸的几条径流中

和水流舒缓或相对静止的水域

比如本地原有的稻田

八十年代后

随着本地贝类的逐渐消失

该鱼在自然中的繁殖

尚可观察到是通过的本地的螺类进行繁殖

再随后

随着自然的泉水和原有径流的断流或改道

渐渐地

该鱼种就淡出了本地人的视线

只有在个别的水库的上游

偶尔可见其踪

但数量

已不再是昔日的冬日里

汾河的滩涂尤其是低洼处的那种随处可见了

始于鳑鲏(1971)——终于鸿雁(2021)

这里的旧事的再次提起

是想换一种说法

——想反复地说明自然是一个系统

是一个有着紧密联系的

并不难理解和观察到的十分简单的集合体

它们彼此之间

——有着复杂而有序的制约和相约关系

人对自然

应该有序而为

不应该是随心所欲或任意任性地对待它们

处置它们

安排它们

让它们必须按照人的意志人的意愿主宰它们

——不是不可以

——是现在的人们

——对它们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和初级浅显

——包括任性和故意的主观

始于鳑鲏(1971)——终于鸿雁(2021)

2021年2月27号清晨7点11分

有十一只鸿雁在汾河上空由北向南飞行

飞行的过程中

飞行的姿态呈现着非常规状

几乎是不间断地

变换着领头雁的位置

从飞行方向

和飞行姿态以它们的叫声分析

通常来说

这种样式或状态的姿势下的飞行应属试飞

也可泛称它们是在训练

包括有对栖息地和觅食环境地的"每日分析"

对每天的环境地的选择

也包括有对亚成体的综合能力训练

它们的这些习惯训练

通常会根据幼体的生长情况持续二到三年

之后

亚成体的鸿雁

才算是"完成了学业"

如果有鸿雁因故没有完成学业

它在以后的生存过程中

会因为缺乏生存经验

很难对环境的状况做出应有的应对

从而降低它自己的生存几率

它们不是天生就会飛吗??

不!

不一样!

飞和飛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野生鸟类的飛

始于鳑鲏(1971)——终于鸿雁(2021)

野生鸟类的飞

有主动地飛和被迫的飞的区别

比如

看似它们都是在飞

但却包含着许多不同的意义和信息

只不过

人们已习惯并接受了把它们的飞

统统的归为了只要是它们在飞

就都是在自由的飞

是愉快地欢快地漂亮的飞

是自由自在的飞

事实上——羽动十八语

始于鳑鲏(1971)——终于鸿雁(2021)

自然——首先是一门科学

然后——才是其它

在建设生态文明和要保护野生动植物上

科学和理性

远要比热情更重要

我无比地厌恶现实中十分畅销和流行的那种投机式的"热情"

野保艰难

难在有不少的人可以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乱卖弄

和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乱热情

始于鳑鲏(1971)——终于鸿雁(2021)

2021年3月22号

“本内容(或文章)来源于:地球村益友

声明:绿会融媒平台刊载此文,是出于让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及相关案例、故事获得更多传递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8843137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生态文明##野生动物##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