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始于鳑鲏(1971)——終于鴻雁(2021)

筆者曾在2020年時拍到過人工養殖的鳑鲏

該物種的野生種群

本地已難覓其蹤

上翻一千多篇筆者的公衆号圖文

可見該魚種在本地的野生種群的生存資訊

簡言之就是

它原有的栖息生存的環境條件消失了

沒有了

它——也就自然的不得不消失了

該魚種的繁殖

有别于其它的魚類

有着非正常的特别要求

即在它的生存區域裡

必須要有離不了的伴生物種

就是說它需要有伴生物種才能

才能實作它的繁殖

以本地為例

它需要有貝類的伴生

原始分布在汾河西岸的幾條徑流中

和水流舒緩或相對靜止的水域

比如本地原有的稻田

八十年代後

随着本地貝類的逐漸消失

該魚在自然中的繁殖

尚可觀察到是通過的本地的螺類進行繁殖

再随後

随着自然的泉水和原有徑流的斷流或改道

漸漸地

該魚種就淡出了本地人的視線

隻有在個别的水庫的上遊

偶爾可見其蹤

但數量

已不再是昔日的冬日裡

汾河的灘塗尤其是低窪處的那種随處可見了

始于鳑鲏(1971)——終于鴻雁(2021)

這裡的舊事的再次提起

是想換一種說法

——想反複地說明自然是一個系統

是一個有着緊密聯系的

并不難了解和觀察到的十分簡單的集合體

它們彼此之間

——有着複雜而有序的制約和相約關系

人對自然

應該有序而為

不應該是随心所欲或任意任性地對待它們

處置它們

安排它們

讓它們必須按照人的意志人的意願主宰它們

——不是不可以

——是現在的人們

——對它們的了解還十分有限和初級淺顯

——包括任性和故意的主觀

始于鳑鲏(1971)——終于鴻雁(2021)

2021年2月27号清晨7點11分

有十一隻鴻雁在汾河上空由北向南飛行

飛行的過程中

飛行的姿态呈現着非正常狀

幾乎是不間斷地

變換着領頭雁的位置

從飛行方向

和飛行姿态以它們的叫聲分析

通常來說

這種樣式或狀态的姿勢下的飛行應屬試飛

也可泛稱它們是在訓練

包括有對栖息地和覓食環境地的"每日分析"

對每天的環境地的選擇

也包括有對亞成體的綜合能力訓練

它們的這些習慣訓練

通常會根據幼體的生長情況持續二到三年

之後

亞成體的鴻雁

才算是"完成了學業"

如果有鴻雁因故沒有完成學業

它在以後的生存過程中

會因為缺乏生存經驗

很難對環境的狀況做出應有的應對

進而降低它自己的生存幾率

它們不是天生就會飛嗎??

不!

不一樣!

飛和飛是不一樣的

尤其是野生鳥類的飛

始于鳑鲏(1971)——終于鴻雁(2021)

野生鳥類的飛

有主動地飛和被迫的飛的差別

比如

看似它們都是在飛

但卻包含着許多不同的意義和資訊

隻不過

人們已習慣并接受了把它們的飛

統統的歸為了隻要是它們在飛

就都是在自由的飛

是愉快地歡快地漂亮的飛

是自由自在的飛

事實上——羽動十八語

始于鳑鲏(1971)——終于鴻雁(2021)

自然——首先是一門科學

然後——才是其它

在建設生态文明和要保護野生動植物上

科學和理性

遠要比熱情更重要

我無比地厭惡現實中十分暢銷和流行的那種投機式的"熱情"

野保艱難

難在有不少的人可以對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亂賣弄

和對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亂熱情

始于鳑鲏(1971)——終于鴻雁(2021)

2021年3月22号

“本内容(或文章)來源于:地球村益友

聲明:綠會融媒平台刊載此文,是出于讓生态文明建設理念及相關案例、故事獲得更多傳遞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緻電010-88431370,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生态文明##野生動物##野生植物##保護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