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物产丰饶,古有川红花、棉花,今有简州大耳羊、简阳晚白桃;简阳人杰地灵,古有“四状元”“刘氏三溪”,近代有第一个写盐工生活的女作家罗淑、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农民作家周克芹;简阳山川秀美,古有简州八景,今有鳌山公园、家风荷乡……“简阳,不简单”,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感受着简阳的不简单。
这里物产丰富,从“棉乡”到“中国晚白桃之乡”
简阳籍著名作家傅恒在《雄州人的精气神》中写道“家乡人不简单,让我有幸亲眼见到简阳由陈旧变得崭新,特别是近些年,仿佛一夜之间,一个打扮好的新娘被推到世人面前,华丽得令人惊叹:这还是昨天那一位吗!”并感叹“千年雄州,果然不缺底气”。
傅恒在《雄州人的精气神》中,特别回顾了简阳曾经是四川省重要的棉花种植大县的历史,享有“棉乡(棉都)”的称誉。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简阳逐渐淡出棉花种植大县的行列,但简阳人的探索、领跑意识一直未改变。历经60余年选育培养,由努比山羊与简阳本地山羊杂交培育形成了具有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优良、等优势的肉用山羊新品种——简州大耳羊。同时还培植出以“早结、丰产、晚熟、果大、质优”著称的简阳晚白桃。目前,我市以简阳晚白桃为代表的桃种植面积5万余亩、年总产量约2.6万吨、年产值约1.4亿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简阳人用创新创造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不简单产业业绩,而从“棉乡”到“中国晚白桃之乡”恰恰就是印证。“十三五”时期,简阳全力推进从做大产业规模到做强城市功能、从统筹城乡到人城产融合的发展路径转变,推动城市能级提升、经济地理重塑,“2+2+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产业功能区加快成势成型,地区生产总值迈上500亿元台阶,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市。当前,全市正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都东进等机遇,加快建设成都东部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一个更加不简单的简阳。
这里风景独好,从“一塔凌云”到“家风荷乡”
“奋进中的简阳,同所有四川的城市一样,有着浓重的生活气息。”四川省作协主席团委员王棵在《奋进中的生活气息》中写道,并感慨“独爱小城简阳,是因为简阳有不一般的好”。
在简阳,圣德寺塔(又称白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个地标建筑,大有“到简阳,不登白塔枉来简阳”的意味。圣德寺塔高三十多米,坐西向东,方形平面,十三级楼阁式,位于圣德寺中轴线上。圣德寺白塔的抱厦造型以代替柱头承托梁枋和塔檐,更被专家说在国内是唯一的。圣德寺塔自嘉泰二年诞生,有凌云之势,一站成一景,并被当地文人雅士列入“简州八景”,号“一塔凌云”,更喻作“文笔”
“一塔凌云”只是“简州八景”之一。“简州八景”吸引着很多文人雅士前来体验“最宜游简郡”的趣味。唐代女诗人薛涛、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杨慎、清代四川三大才子之一李调元等都曾为简阳驻留,欣赏美景。时光流转到当代,为把“最宜游简郡”的名片擦亮,我市加快建设宜业宜居的山水公园城市,一个个新场景的营造成就了更多选择简阳的人文理由。
在平泉街道荷桥村“家风荷乡”景区,外有火连桥水库,内有小龙溪河穿过,构成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的田园画卷。该景区围绕家风文化打造以传统文化教育、亲子教育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建有家风培训学校、展示中心、樊氏祠堂、文创基地、智慧农业体验中心等,提供亲子娱乐、观景休憩、摄影留念的打卡地。“十三五”时期,简阳鳌山公园、中心公园、东滨公园等一批公园建成投用,天星公园、杨柳公园、棋盘山森林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各级绿道167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实实在在将城市形态转化为城市品质,民生改善转化为美好生活,城乡治理转化为发展温度,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无论是圣德寺塔的全国仅见,还是“家风荷乡”努力探索的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都吸引着许多人来简阳,感受“不一般的好”。目前,我市正在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努力建设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彰显城市温度的幸福之城。相信未来,必将吸引更多的人到简阳来创业居住。
【来源: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