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簡陽真的不簡單 從文學名家著作中品簡陽的好

簡陽物産豐饒,古有川紅花、棉花,今有簡州大耳羊、簡陽晚白桃;簡陽人傑地靈,古有“四狀元”“劉氏三溪”,近代有第一個寫鹽工生活的女作家羅淑、獲首屆茅盾文學獎的農民作家周克芹;簡陽山川秀美,古有簡州八景,今有鳌山公園、家風荷鄉……“簡陽,不簡單”,越來越多的市民遊客感受着簡陽的不簡單。

這裡物産豐富,從“棉鄉”到“中國晚白桃之鄉”

簡陽籍著名作家傅恒在《雄州人的精氣神》中寫道“家鄉人不簡單,讓我有幸親眼見到簡陽由陳舊變得嶄新,特别是近些年,仿佛一夜之間,一個打扮好的新娘被推到世人面前,華麗得令人驚歎:這還是昨天那一位嗎!”并感歎“千年雄州,果然不缺底氣”。

傅恒在《雄州人的精氣神》中,特别回顧了簡陽曾經是四川省重要的棉花種植大縣的曆史,享有“棉鄉(棉都)”的稱譽。

随着農業産業結構的調整,簡陽逐漸淡出棉花種植大縣的行列,但簡陽人的探索、領跑意識一直未改變。曆經60餘年選育培養,由努比山羊與簡陽本地山羊雜交培育形成了具有生長速度快、産肉性能優良、等優勢的肉用山羊新品種——簡州大耳羊。同時還培植出以“早結、豐産、晚熟、果大、質優”著稱的簡陽晚白桃。目前,我市以簡陽晚白桃為代表的桃種植面積5萬餘畝、年總産量約2.6萬噸、年産值約1.4億元。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簡陽人用創新創造了農業、工業、服務業等不簡單産業業績,而從“棉鄉”到“中國晚白桃之鄉”恰恰就是印證。“十三五”時期,簡陽全力推進從做大産業規模到做強城市功能、從統籌城鄉到人城産融合的發展路徑轉變,推動城市能級提升、經濟地理重塑,“2+2+1”現代産業體系加快建構,産業功能區加快成勢成型,地區生産總值邁上500億元台階,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強市。目前,全市正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成都東進等機遇,加快建設成都東部區域中心城市,打造一個更加不簡單的簡陽。

這裡風景獨好,從“一塔淩雲”到“家風荷鄉”

“奮進中的簡陽,同所有四川的城市一樣,有着濃重的生活氣息。”四川省作協主席團委員王棵在《奮進中的生活氣息》中寫道,并感慨“獨愛小城簡陽,是因為簡陽有不一般的好”。

在簡陽,聖德寺塔(又稱白塔)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一個地标建築,大有“到簡陽,不登白塔枉來簡陽”的意味。聖德寺塔高三十多米,坐西向東,方形平面,十三級樓閣式,位于聖德寺中軸線上。聖德寺白塔的抱廈造型以代替柱頭承托梁枋和塔檐,更被專家說在國内是唯一的。聖德寺塔自嘉泰二年誕生,有淩雲之勢,一站成一景,并被當地文人雅士列入“簡州八景”,号“一塔淩雲”,更喻作“文筆”

“一塔淩雲”隻是“簡州八景”之一。“簡州八景”吸引着很多文人雅士前來體驗“最宜遊簡郡”的趣味。唐代女詩人薛濤、宋代文學家黃庭堅、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楊慎、清代四川三大才子之一李調元等都曾為簡陽駐留,欣賞美景。時光流轉到當代,為把“最宜遊簡郡”的名片擦亮,我市加快建設宜業宜居的山水公園城市,一個個新場景的營造成就了更多選擇簡陽的人文理由。

在平泉街道荷橋村“家風荷鄉”景區,外有火連橋水庫,内有小龍溪河穿過,構成沃野環抱、密林簇擁、小橋流水的田園畫卷。該景區圍繞家風文化打造以傳統文化教育、親子教育為主題的旅遊目的地,建有家風教育訓練學校、展示中心、樊氏祠堂、文創基地、智慧農業體驗中心等,提供親子娛樂、觀景休憩、攝影留念的打卡地。“十三五”時期,簡陽鳌山公園、中心公園、東濱公園等一批公園建成投用,天星公園、楊柳公園、棋盤山森林公園等項目加快推進,建成各級綠道167公裡,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實實在在将城市形态轉化為城市品質,民生改善轉化為美好生活,城鄉治理轉化為發展溫度,市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無論是聖德寺塔的全國僅見,還是“家風荷鄉”努力探索的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都吸引着許多人來簡陽,感受“不一般的好”。目前,我市正在深入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努力建設引領高品質生活的未來之城、彰顯城市溫度的幸福之城。相信未來,必将吸引更多的人到簡陽來創業居住。

【來源: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編輯:羅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