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书时间|中国第一取经人法显为何在西行取经途中三次伤感落泪

在读书中看到温暖的阳光。

我是毛毛莎莉,点击右上方红色“关注”,愿做挚友,与你一路经历成长的风雨,寻找真实的自己。

读书时间|中国第一取经人法显为何在西行取经途中三次伤感落泪

公元412年5月的印度洋上,狂风四起,巨浪滔天。一艘商船在海浪的波涛中,艰险航行,谁也不知道这艘弱不禁风的小船会被海浪推向何方。

一位意志坚定的高僧,在小船的颠簸中默念佛号、微闭双眼、镇定自若。而一只恶魔的手正向他悄悄靠近。。。

也许很多人都听过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但在中国,第一位西行求取佛法的人,是一个出生在普通农户家庭里,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父母为保佑孩子平安,在其3岁时便将他送入了寺院,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见于记载被送入寺院的平民子弟,他的名字叫法显。

十几岁时法显的父母不幸死去。二十岁时他便受了比丘的具足戒。在寺里,法显品德端正、头脑聪颖、仪轨肃正,深得寺僧及四方居士的敬佩。

他非常精进好学,几年时间就将本寺及其他寺院所藏的佛经一一地仔细研读。五十岁时为满足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来到了当时的佛教兴盛地——长安。

来到长安后,法显非常珍惜眼前的大好形势,如饥似渴的博览群书。过了一段时间他却产生了极大的忧虑,那是因为他发现,有关佛教戒律问题的律藏仅有寥寥的二三种,而且词句不通,词不达意(律藏就是约束僧人的清规戒律)。

因此,一个震惊佛门的伟大设想在法显的心中产生了,他要亲赴天竺,取回真经。

于是在他的感召下,他和他的几位师兄弟一起,踏上了前路未卜的西去之路。

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几乎是没有可能完成的路程。之前也有人西去取经,即使是年轻人,有的也是半路折回、或是死在了半路途中。并且法显生活的时代正是兵荒马乱的时期,加之强盗肆虐,前路漫漫不知终点、连绵不断如同大海的沙漠以及寒风凌厉的葱岭雪山。年过花甲的法显在巨大的勇气与坚毅的信心下踏上了征程。

法显第一次伤感

法显一行人经历的第一个难关就是白龙堆沙漠。白龙堆沙漠又称沙河,方圆300多公里,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这没有河、没有湖、没有山、也没有树、更别说草了,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高低不平的沙丘,在太阳的照耀下泛起道道金光。

法显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经过17天的沙漠之行,走了1500里路程才到达了西域的第一个小国——鄯善国。

鄯善国还有一个我们熟知的名字叫楼兰。法显很幸运,他是在楼兰彻底消失的100多年前到达的,这时正是它最后的辉煌时期。而200多年后的玄奘到达时,这个国家在战乱以及流沙的袭击下已经不复存在了。

佛法能够传播到中国与贵霜王朝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白马驮经的僧人就来自贵霜王朝。而如今的贵霜王朝已然完全溃灭,在法显到来时,昔日的帝都如今只是一个名为弗楼沙的小国。

法显看到曾经拥有灿烂佛学的四大古都之一的楼兰,如今破败不堪,性格坚毅刚强的他,从不为外物所干扰,而面对此情此景,一直不显露神情的他,第一次伤感落泪。这反而更加激励他取经的信念,誓要将佛法发扬光大。

读书时间|中国第一取经人法显为何在西行取经途中三次伤感落泪

法显第二次伤感

法显他们不畏艰辛,坚定信念继续西行,在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后,继续跋山涉水,来到了葱岭地带。这是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兴都库什山集结而成的天然屏障,地势险要,群峰接天,天气寒冷,冬夏有雪。万一遇上大风,没有人能活着越过。站在悬崖峭壁上,人就会头晕目眩,想前进却无从下足。

法显的师弟慧景,就是在翻越葱岭时,体力透支。再翻越小雪山时,终于支撑不住、口吐白沫,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小雪山上。

读书时间|中国第一取经人法显为何在西行取经途中三次伤感落泪

这时法显已经西行了四年,师弟的不幸离开让法显哭得很悲恸。从中也看出,法显在修行中是虔诚的信徒,而在尘世里是极重情义的伙伴。

然而恶劣的环境和悲痛的心情并没有击倒法显。此时西行的同伴就只剩下道整和法显为伴了。途中,这个小型僧侣团,由于思想的分歧,有的思念故土,返回了长安,有的留在了当地修习佛法。但是法显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东土求取真正的佛经,不会因任何外力影响心中的目标。

法显第三次伤感

法显在佛国求经的最后一个国家叫狮子国,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来到狮子国后,法显经常被一种无名的孤寂所折磨。最后一位陪同他的道整,觉得佛国沙门井井有条、众僧威仪令人肃然起敬,所以最后决定永远地留在这里不回国了。

此时的法显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在外为取经法已漂泊了十几年,当初启程的几个人,如今只剩下自己。

而每到夜晚,只有一盏孤灯陪伴,他难以安眠。这天不经意间走到了一座佛像前,看见一把白色绢扇供养佛像。法显瞬间泪珠滚落下来,因为这绢扇只有故土才有,这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惦念长安的佛教事业发展得如何。。。

读书时间|中国第一取经人法显为何在西行取经途中三次伤感落泪
读书时间|中国第一取经人法显为何在西行取经途中三次伤感落泪

返国议经

法显自然觉得该回国了。便决定,跟随商船走海路,以求最捷径快速地回国翻译这些重重困难获得的经文。

而面对大海,偌大的商船也如一叶小舟,海上的天气变幻莫测,难以琢磨。由于刮风下雨找不到正确的路,他们在海上漂泊了好几个月。

在一天夜里,狂风巨浪,几乎要把船掀翻。几个外道商人的魔手伸向了法显。他们认为是这个和尚把厄运带来的,应该把他扔进海里祭神。

人性的丑恶就是这样,往往击垮人类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幸好,一位正义的居士挺身而出,化解了这次危机。否则法显已经随着他艰难取得的圣经一起葬身大海了,那将是人类文明巨大的损失,也是宏化佛法的巨大损失。

回国后,他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夜以继日地翻译经文,直到86岁。

法显生命最后的时刻,他还想着:如果能再多给他10年时间,将这些经书都翻译完该多好。而因缘结束,岁月不会多馈赠于任何人。

简短的几行文字,无法记录法显十几年来,为祖国求取真经所付出的艰辛苦楚、磨难历程。

身心的折磨,同伴的努力,都赋予取经路上浓浓的壮烈精神。

也许是信仰的支撑,更或许这就是中国僧人,一代又一代的执着与担当,使得中国的大地成为全球佛法最大的弘扬之土。佛法的宏大发展,更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宽广无比,并承载着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这就是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只有中华文明最为恢弘,最为壮丽,最为百花齐放的原因。因为我们有继承的、有发展的、有执着的坚韧、有无惧危险的魄力和一切包容的胸襟。

如今的中国仍然有一批又一批的“法显”在“取经”的路上、在“取经”回归的路上、在“取经”无法回归的路上,前行着。。。

PS:

中国十大高僧——法显的语音录制已完成,可以在我的音频里收听更完整、更具体的故事内容。

点个“关注”,我们一起读更多好书。

静谧流淌的时光,手边淡淡的花香,恬静舒适不悲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