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時間|中國第一取經人法顯為何在西行取經途中三次傷感落淚

在讀書中看到溫暖的陽光。

我是毛毛莎莉,點選右上方紅色“關注”,願做摯友,與你一路經曆成長的風雨,尋找真實的自己。

讀書時間|中國第一取經人法顯為何在西行取經途中三次傷感落淚

公元412年5月的印度洋上,狂風四起,巨浪滔天。一艘商船在海浪的波濤中,艱險航行,誰也不知道這艘弱不禁風的小船會被海浪推向何方。

一位意志堅定的高僧,在小船的颠簸中默念佛号、微閉雙眼、鎮定自若。而一隻惡魔的手正向他悄悄靠近。。。

也許很多人都聽過唐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但在中國,第一位西行求取佛法的人,是一個出生在普通農戶家庭裡,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父母為保佑孩子平安,在其3歲時便将他送入了寺院,他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見于記載被送入寺院的平民子弟,他的名字叫法顯。

十幾歲時法顯的父母不幸死去。二十歲時他便受了比丘的具足戒。在寺裡,法顯品德端正、頭腦聰穎、儀軌肅正,深得寺僧及四方居士的敬佩。

他非常精進好學,幾年時間就将本寺及其他寺院所藏的佛經一一地仔細研讀。五十歲時為滿足自己強烈的求知欲望,來到了當時的佛教興盛地——長安。

來到長安後,法顯非常珍惜眼前的大好形勢,如饑似渴的博覽群書。過了一段時間他卻産生了極大的憂慮,那是因為他發現,有關佛教戒律問題的律藏僅有寥寥的二三種,而且詞句不通,詞不達意(律藏就是限制僧人的清規戒律)。

是以,一個震驚佛門的偉大設想在法顯的心中産生了,他要親赴天竺,取回真經。

于是在他的感召下,他和他的幾位師兄弟一起,踏上了前路未蔔的西去之路。

這在當時那個年代幾乎是沒有可能完成的路程。之前也有人西去取經,即使是年輕人,有的也是半路折回、或是死在了半路途中。并且法顯生活的時代正是兵荒馬亂的時期,加之強盜肆虐,前路漫漫不知終點、連綿不斷如同大海的沙漠以及寒風淩厲的蔥嶺雪山。年過花甲的法顯在巨大的勇氣與堅毅的信心下踏上了征程。

法顯第一次傷感

法顯一行人經曆的第一個難關就是白龍堆沙漠。白龍堆沙漠又稱沙河,方圓300多公裡,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這沒有河、沒有湖、沒有山、也沒有樹、更别說草了,放眼望去是一望無際、高低不平的沙丘,在太陽的照耀下泛起道道金光。

法顯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下,經過17天的沙漠之行,走了1500裡路程才到達了西域的第一個小國——鄯善國。

鄯善國還有一個我們熟知的名字叫樓蘭。法顯很幸運,他是在樓蘭徹底消失的100多年前到達的,這時正是它最後的輝煌時期。而200多年後的玄奘到達時,這個國家在戰亂以及流沙的襲擊下已經不複存在了。

佛法能夠傳播到中國與貴霜王朝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白馬馱經的僧人就來自貴霜王朝。而如今的貴霜王朝已然完全潰滅,在法顯到來時,昔日的帝都如今隻是一個名為弗樓沙的小國。

法顯看到曾經擁有燦爛佛學的四大古都之一的樓蘭,如今破敗不堪,性格堅毅剛強的他,從不為外物所幹擾,而面對此情此景,一直不顯露神情的他,第一次傷感落淚。這反而更加激勵他取經的信念,誓要将佛法發揚光大。

讀書時間|中國第一取經人法顯為何在西行取經途中三次傷感落淚

法顯第二次傷感

法顯他們不畏艱辛,堅定信念繼續西行,在穿越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後,繼續跋山涉水,來到了蔥嶺地帶。這是昆侖山、喜馬拉雅山、天山、興都庫什山集結而成的天然屏障,地勢險要,群峰接天,天氣寒冷,冬夏有雪。萬一遇上大風,沒有人能活着越過。站在懸崖峭壁上,人就會頭暈目眩,想前進卻無從下足。

法顯的師弟慧景,就是在翻越蔥嶺時,體力透支。再翻越小雪山時,終于支撐不住、口吐白沫,年輕的生命永遠地留在了小雪山上。

讀書時間|中國第一取經人法顯為何在西行取經途中三次傷感落淚

這時法顯已經西行了四年,師弟的不幸離開讓法顯哭得很悲恸。從中也看出,法顯在修行中是虔誠的信徒,而在塵世裡是極重情義的夥伴。

然而惡劣的環境和悲痛的心情并沒有擊倒法顯。此時西行的同伴就隻剩下道整和法顯為伴了。途中,這個小型僧侶團,由于思想的分歧,有的思念故土,傳回了長安,有的留在了當地修習佛法。但是法顯的目标隻有一個,就是為東土求取真正的佛經,不會因任何外力影響心中的目标。

法顯第三次傷感

法顯在佛國求經的最後一個國家叫獅子國,也就是今天的斯裡蘭卡。

來到獅子國後,法顯經常被一種無名的孤寂所折磨。最後一位陪同他的道整,覺得佛國沙門井井有條、衆僧威儀令人肅然起敬,是以最後決定永遠地留在這裡不回國了。

此時的法顯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在外為取經法已漂泊了十幾年,當初啟程的幾個人,如今隻剩下自己。

而每到夜晚,隻有一盞孤燈陪伴,他難以安眠。這天不經意間走到了一座佛像前,看見一把白色絹扇供養佛像。法顯瞬間淚珠滾落下來,因為這絹扇隻有故土才有,這使他更加思念祖國,惦念長安的佛教事業發展得如何。。。

讀書時間|中國第一取經人法顯為何在西行取經途中三次傷感落淚
讀書時間|中國第一取經人法顯為何在西行取經途中三次傷感落淚

返國議經

法顯自然覺得該回國了。便決定,跟随商船走海路,以求最捷徑快速地回國翻譯這些重重困難獲得的經文。

而面對大海,偌大的商船也如一葉小舟,海上的天氣變幻莫測,難以琢磨。由于刮風下雨找不到正确的路,他們在海上漂泊了好幾個月。

在一天夜裡,狂風巨浪,幾乎要把船掀翻。幾個外道商人的魔手伸向了法顯。他們認為是這個和尚把厄運帶來的,應該把他扔進海裡祭神。

人性的醜惡就是這樣,往往擊垮人類的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幸好,一位正義的居士挺身而出,化解了這次危機。否則法顯已經随着他艱難取得的聖經一起葬身大海了,那将是人類文明巨大的損失,也是宏化佛法的巨大損失。

回國後,他并沒有安享晚年,而是夜以繼日地翻譯經文,直到86歲。

法顯生命最後的時刻,他還想着:如果能再多給他10年時間,将這些經書都翻譯完該多好。而因緣結束,歲月不會多饋贈于任何人。

簡短的幾行文字,無法記錄法顯十幾年來,為祖國求取真經所付出的艱辛苦楚、磨難曆程。

身心的折磨,同伴的努力,都賦予取經路上濃濃的壯烈精神。

也許是信仰的支撐,更或許這就是中國僧人,一代又一代的執着與擔當,使得中國的大地成為全球佛法最大的弘揚之土。佛法的宏大發展,更展現着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寬廣無比,并承載着各種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這就是為什麼四大文明古國如今隻有中華文明最為恢弘,最為壯麗,最為百花齊放的原因。因為我們有繼承的、有發展的、有執着的堅韌、有無懼危險的魄力和一切包容的胸襟。

如今的中國仍然有一批又一批的“法顯”在“取經”的路上、在“取經”回歸的路上、在“取經”無法回歸的路上,前行着。。。

PS:

中國十大高僧——法顯的語音錄制已完成,可以在我的音頻裡收聽更完整、更具體的故事内容。

點個“關注”,我們一起讀更多好書。

靜谧流淌的時光,手邊淡淡的花香,恬靜舒适不悲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