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一 浪费生命赋予的能量就会被反噬</h1>
36亿年前,地球出现生命
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今天,人工智能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
从某个角度来看,人类社会正在由碳基文明向硅基文明跨越。
这是《认知驱动》这本书的开篇,那什么是碳基文明呢?就是不断复制的力量——细胞分裂、旧细胞死亡、新细胞复制原有生物信息继续履行使命。

硅基文明则是以活着的能力复制——启动系统、打开软件、点开链接等等方式。
如果没有复制,生命就将凋零,但是随着世界多元素冲击袭来,可以复制的不仅是网页、链接、还有不断的放纵。
不知道大家是否刷到了一则短视频,一名21岁的年轻女孩,因为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后被医生告知肠道快要烂完了,并且立刻给这名女孩下了病危通知书,进入生命倒计时的女孩此时能回忆什么?
对生活的期待,对健康的追忆,以及对过往放肆贪玩的后悔,可是一切都太迟,仅仅一个月,这个女孩就离开了人间,她才21岁,美好的生命如鲜花绽放,却快速的凋零香消玉殒了。
究其原因是这个女孩长达两年多的“857”生活,看看现代人多么聪明,总是会用419、1和0等等去代替概括一件事,也许大家听过最多的就是007或者996,还真不知道857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也是泛指一群相似的人群:
这些人大都是单身时间自由,大概晚上8点会去酒吧等场所,一直嗨皮到凌晨5点左右回家,而且一周要去7次,简而言之就是857。
在次我脑海中浮现出几个大字“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怎么了,什么情况)但是觉得很厉害。)毕竟这种生物钟是超乎人体的正常作息,看来人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但是若用错了,就像这个女孩一样,遭到反噬。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二、认知驱动崛起才能提高正确的人生目标</h1>
结合上个女孩的故事,在多年前有位国外的科学家做个一个实验,将老鼠放在内壁光滑的器皿中,里面装着半瓶水,老鼠挣扎着将头露出了,1分钟、2分钟、直到15分钟后,这位科学家将老鼠提出来,老鼠大口的喘着气,此时这名科学家将多只老鼠分别放在内壁光滑的半瓶器皿中,因为得到过施救的老师看到过希望,于是不断将口鼻露出了挣扎着……
这次这名科学家没有那么快将老鼠取出来,而是不断的等待,测试,看这些老鼠会挺到什么时候。
15分钟后是20分钟,时间不停地过去,老鼠却没有放弃,直到60个小时3600分钟后,实在撑不住的老师沉入水底,这个实验很残忍,但是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实验带给了老鼠光明和希望,让他们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内在能量,取名“希望实验”。
的确,一个人能看到曙光和光明,接受过帮助和救助后就会燃起对生的渴望。那么人类呢?自然也一样。
于是越来越的人想要改善自己的人生,成为积极且充满爆发力的人,坚持早起、晨跑夜跑、不断打卡,但是大部分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却纷纷放弃,因为发现这样做好像很难坚持,日子也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其实这就是底层需求和认知驱动的差距,不懂得提高认知能力,只是一味的满足短暂的内心而做的事情,不仅难以坚持甚至总是徘徊在放弃与坚持中不能自拔。
只有提高认知驱动才能快准狠地走好下一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三、创造价值的改变才能逆转人生,把握好正确的方向</h1>
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别人强烈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
这是《认知驱动》中的一段话,作者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他通过2017年7月从0开始写作,到2020年第一本《认知觉醒》出版的人生改变,而他短暂3年的成功是前面30年的积累攒下的,他攒的是什么呢?
于是他就有了那段话的感悟,必须想办法生产有长久价值的文章,创作对自己和他人长久有用的思考,摒弃一切不具备长久价值的内容。
所以他的文章开始挖掘解决读者实际问题,或者改变一个观念,而不是让人情绪高涨一下就归于沉寂。
他的《认知觉醒》在各个读书评分上都几乎是满星,高分,很快这本《认知驱动》也出版了,同样是各个读书平台力推的好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
快速提高内在认知驱动能力,摒弃毫无用处的底层需求放纵,比如对美食的贪婪、上一则故事中的857,不仅成为更有价值的人也能帮助他人,才能改变影响接下来的人生。
这本书的前言对话中就快速地回应了大多数人的通病:
读者:为什么自己一直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我问:你是怎么努力的?
读者:一年前,我决心改变自己。此后,我开始每天早起,每周至少跑3次步、读1本书,订阅了3个学习专栏,报了很多网络课,重新开始学英语.....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刚开始,我确实感觉自己变化很大,但越往后越看不到希望......
我问:那你有什么产出吗?此时读者沉默了。
这是一个追求学习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如果不出意外,我相信你的改变之路也是这样开始的:看到身边的人都在进步,终有一天,你开始痛恨那个懒散的、不思进取的、无所作为的自己,于是下定决心开始改变;从早起、读书、跑步到各种课程的学习,你坚信只要严格自律、勤奋耐心、持续学习,就一定能够改变人生,然而这条看上去无比清晰的成长路线并没有让你得到想要的结果,即使自己做的每件事看上去都正确且重要,即使自己每天都能持续行动,不浪费一点时间,但就是看不到希望。
不过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认识一下“内向成长”和“外向成长”这两个概念。
>内向成长,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
>外向成长,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画画、编程等。
那么如何开始呢,作者用上下篇,六章阶段解决方式,结语和后记帮读者不断梳理,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周岭,一位高出大多数作者10倍打开率的作者,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多家媒体争相转载的“利他”作者。
因为文章篇幅有限,若想要详细了解记住本书的名字叫《认知驱动》链接就在下方,可进一步了解。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29.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