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如水中浮萍,得失成败不过是随波逐流,《资治通鉴》帝王之术

作者:小静读历史
人如水中浮萍,得失成败不过是随波逐流,《资治通鉴》帝王之术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八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我是小静,每天分享读历史的感悟,欢迎关注、点赞。

王侯将相指点江山、封狼居胥,小人物不过在利益夹缝中求一处安身立命。

聊了很多期大人物的成败得失,今天聊聊项伯,一个若有若无的角色。

《资治通鉴》汉纪 太祖高皇帝四年 公元前203年

项羽也驻扎在广武城,与汉军对峙。相持了几个月,楚军粮草告急。项王非常担心,于是威胁高祖,把太公绑在阵地上,告诉汉王说:“还不赶紧投降,我就要烹煮太公了!”

汉王说:“当年咱们一起在楚怀王手下干活,情同手足,我的父亲就如同你的父亲;一定要煮了你爸爸,到时候别忘了分我一杯羹!“

项王大怒,想杀了太公。项伯说:“天下胜负未分。而且争霸天下的人,不顾及家人,虽然杀了他,没有好处,只会增加灾祸!“项王听从了项伯的建议。

战争进行到这样的地步,天下所有势力都已经裹挟进来,该站队的都已经站队了,对项羽来说,刘邦的父亲和老婆杀还是不杀,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刘邦没得选,战争必须得打,手下的人都押宝在刘邦身上,都期盼打赢战争封侯拜相呢,刘邦是被架到火上烤,人走到了这样的高位,骨肉亲情也并不重要了,一切为了利益。

项伯是典型的职场老油条,左右逢源,都不得罪,表面为项羽着想,暗中送刘邦人情。

面对这个局面,项羽选哪个都无所谓,怎么选都有道理。

杀了刘邦的父亲和老婆,刘邦被骂是肯定的,至于项羽自己,有什么问题呢?反正屠城杀人没少干,指望各路诸侯哪天回心转意赞美他吗?不杀就如项伯说的,杀了没好处,留着算了。

人如水中浮萍,得失成败不过是随波逐流,《资治通鉴》帝王之术

这是职场老油条最喜欢做的,最后结果怎样无所谓,我说的话两边都讨好,话还不说满,只提有道理,但是无所谓的建议。

项伯其实开始就不是和项羽一条心,鸿门宴时与刘邦约定联姻,帮助刘邦脱险。项羽需要刘邦这些灭秦的功臣制衡旧六国势力,默许了项伯的做法。

项伯左右逢源贯穿始终,最后被刘邦封侯,得了善终。

左右逢源看似美好,实则上是钢丝上起舞,一不小心就会被打成墙头草,两头不讨好。

项伯其实也是无奈,项梁起兵即刻杀了楚国两大贵族首领,与楚国旧贵族决裂,项羽一步一步走上了对抗天下诸侯的道路,他看在眼里。

从鸿门宴中可以看出,项伯与项羽平起平坐,在项氏家族中举足轻重,他肩负家族命运。找一条退路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家族。

项伯如果是为了自己,直接投降刘邦算了,就如陈平一样。

楚汉争霸刘邦与项羽交锋,开始每战必败,但是总能卷土重来,实力越来越强;而项羽每下一城,总会因为粮草供应而无法坚守。天下大势明眼人都看得清楚。

而项羽毕竟是项家的人,项家与项羽斩断不了关系,为了整个家族,只能在夹缝中求活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终究挡不住历史的大势,最后自刎乌江。

刘邦善于权术,也没有享受几天太平盛世,最后身边无人可信。

人生如浮萍,有几人能求得封侯拜相,最后不过随波逐流,得失成败不过大势所推。

我们生而为人,有几人算是大人物,几人算是小人物呢?不过是利益推手下的一个棋子。

愿看到这的朋友,劳碌半生,终归诗酒田园。

别忘关注、点赞和收藏。

人如水中浮萍,得失成败不过是随波逐流,《资治通鉴》帝王之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