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此高能的电影,太少见了!

因为近期有了大量闲暇时间,于是开始静下心来观摩影史经典,真是大开眼界,乐不思蜀。更是感觉在数十年之后,电影并没有太大进步。

虽然新片看得少了,但如果问我哪一部新片最为精彩的话,我首推这部电影——它的有力程度,不是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和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提名可以简单概括的。

《悲惨世界》

如此高能的电影,太少见了!

首先,这是一部一气呵成的电影。也就是说,一旦开始,你就可能欲罢不能地把它看完。

对于我而言,“一气呵成”是在家观影检验一部电影是否足够好的硬性标准之一。毕竟,在家不同于电影院,有太多事情会干扰你的注意力,比如手机屏幕一亮,难道你就不想知道看看发生了什么吗?

《悲惨世界》我是一口气看完的。没动手机,没上厕所,甚至都没喝水。

看的过程里,它让我想起第一次看巴西电影神作《上帝之城》时的那种紧张感,想起题材相近的法国电影《怒火青春》所带来的那种无力与绝望感。

如此高能的电影,太少见了!

《悲惨世界》讲述了一个发生巴黎北郊黑人移民社区的“警匪”故事,但与此同时,因为鲜明浓郁的纪实风格,它又让你感觉其实是在看一部全程跟拍的纪录片,眼睁睁地目睹一桩微不足道甚至令人哭笑不得的偷窃案件,如何演变成一团席卷整个社区的“青春怒火”。

影片的开场令人振奋:2018年,法国足球队勇夺世界杯冠军,无论肤色或阶层,巴黎人纷纷加入了热烈而和谐的欢庆海洋。这美好的一幕,也成了影片海报的素材来源。

如此高能的电影,太少见了!

但是,我们后来会发现,把这个场面作为海报,无疑是讽刺的,因为这是片中唯一的美好时刻。

在当时的欢庆人海里,奔跑着一个叫伊萨的少年。他披着法国国旗,因为夺冠而欢呼雀跃。

如此高能的电影,太少见了!

但我们再一次见到他时,却是在警察局,“罪行”是偷了吉普人养的鸡……对于热衷小偷小摸的伊萨,他老爸早已经绝望。

不过,停不下来的伊萨还将干出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与此同时,负责伊萨所在小区治安的巡逻警队迎来了一位新同事,一个来自外省的白人警察鲁兹,他刚刚离婚,有一个儿子。因为发型关系,队友给他起了个绰号,“大背头”。

如此高能的电影,太少见了!

在《悲惨世界》里,“大背头”的作用非常重要。首先,他初来乍到,观众随着他开始工作,迅速了解了社区的状况——

这是一个贫穷的移民聚集区,种族、信仰和职业构成都比较复杂,而且罪犯横行。之前贩毒成灾,如今又被尼日利亚移民所带来的卖淫问题所困扰。

不仅如此,这里还充斥着前恐怖分子、来自各国的黑户人口、打算洗心革面的前罪犯、搞马戏团的吉普人、专卖假货的摊贩以及笼络青少年们的宗教团体等等,不一而足。

如此高能的电影,太少见了!

差不多15分钟之后,《悲惨世界》就已经完成了主要出场人物的铺垫和背景交代。至于“大背头”的另一大作用,将与伊萨的新“罪行”息息相关。

这次倒霉的还是普吉赛人。

“大背头”上班没多久,一伙吉普赛马戏团的壮汉愤怒地找上了社区老大“市长”,因为他们的一件“宝贝”(不好意思,必须卖个关子)被偷了!目击者说就是社区孩子干的。举着汽油桶和刀斧棍棒的半裸普吉赛糙汉强硬声明:不拿回“宝贝”,誓不收兵,还要焚烧、血溅社区!

如此高能的电影,太少见了!

幸亏“大背头”们及时赶到,避免了一场混战。好不容易劝走了吉普赛人,“大背头”和“市长”兵分两路去找起了“宝贝”。

深为了解社区孩子们习性的“大背头”同事,通过意想不到的方法,竟然鬼使神差地找到了线索和惹祸精——

对,又是伊萨。

就在“大背头”等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众其实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一点:在这样的社区里,孩子们谈何健康甚至是安全地成长?

到处都是贫穷、混乱、危险,而被歧视被排斥,又是家常便饭。比如“大背头”同事带他熟悉情况时,随意就在路边拦住了几个等公车的女生,以盘查毒品为由动手动脚,而且出言不逊,女生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如此高能的电影,太少见了!

不过呢,正如“大背头”同事所料,这些女生也不是完全“干净”的。就像伊萨一样,身处这样的环境,又如何能够完全出淤泥而不染呢?

伊萨不过就是那个有点儿缺心眼儿又屡屡不走运的倒霉孩子罢了。

《悲惨世界》的优点,除了一气呵成的临场感,还在于情节发展的极度曲折紧张,充满了时刻爆炸式的张力。

相比伊萨偷的“宝贝”,他那意外迭出的被捕全过程,才真正反映出了法国社会的一大痼疾:移民无法真正融入主流社会,导致双方严重互不信任和对立。

如此高能的电影,太少见了!

伊萨偷盗是个意外,伊萨被捕时受伤是个意外,伊萨受伤牵连到另一个无辜男孩,伊萨被吉普赛人惩罚的方式,更是意外中的意外,但是,“恶童”的出现,以及为了对付“恶童”产生的“恶警”行径,却不是意外。

某种程度上,“恶童”VS“恶警”,是长期大小矛盾淤积之下的必然爆发。

《悲惨世界》由紧张冲突产生的冲击力,不仅仅是剧情张力的营造和暴力场面的层出不穷,更深层的,是它让观众看到了别无选择的仇恨,以及无处可逃的绝望。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除了怜悯伊萨的“大背头”,几乎没有人是正确的,但似乎又能理解甚至是认同他们的选择。

如此高能的电影,太少见了!

影片的最后10分钟,无疑是影史上最为扣人心弦的高能段落之一。

在这个段落里,所有的矛盾,朝着既匪夷所思但又结局可能最为悲惨的方向失控而去。所有的仇恨、委屈与愤怒,都化作了“恶童”针对“恶警”你死我活的战斗,而最大悬念,被导演刻意地停格在了伊萨身上……

简直令人窒息!

如此高能的电影,太少见了!

平心而论,无论是主题还是手法,《悲惨世界》都没有新鲜出奇之处,但在90多分钟里,它鲜活地让观众体验了一次震撼、荒诞而绝望的经历,通过多视角、多场景的无缝切换,对法国社会中底层的“身份”矛盾做了一次深入但又无解的剖析。

片中一位社区领袖曾说:“如果只有发泄怒火,才能换来倾听呢?”

可是怒火又能换来什么呢?

正如“大背头”所回答:“最糟糕的,是没人在乎。”

回想开场时的“四海一家”场面,这个“悲惨世界”是多么的脆弱。

如此高能的电影,太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