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由作者授权小德书号独家网发,本文已收录在云南省档案馆编纂的《云南现代海关与外贸史》一书中。授权"小德书"公众号发布后,文章内容经过修改补充。
本文约6800字,是作者对"发现缅甸、印度和西藏新茶道"的研究,发现普洱茶新路的普洱茶产销中心从义邦、义乌地区到渤海都对普洱茶的销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甚至对当时的云南茶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璐,云南茶马路学会特聘学术会员,自由撰稿人。2005年,发起组织云南普洱茶行业诚信自律活动,并发布全行业《昆明联合声明》。2007年,参加第二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美德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完善》。历经十余年专注中华民国云南茶业的历史,先后在报纸和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2019年写的五篇文章发表在云南档案馆。
本文长6800字,阅读时间约为12分钟。
藏商路(或流行的藏茶马路)总是以一群马帮和牛群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他们穿越原始的森林,河流急流,峡谷人行道,雪山冰川和世界屋顶。从古至今,这条艰辛神秘的古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历史总是有一个重大转折点的节点,在二十世纪初,缅印之间新茶路的发现改写了西藏古道数千年的历史!

西藏酥油茶
让我们回到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一、西藏传统北线成危险道路
民国二年(1913年)3月,一名男子在四川省巴塘山谷中骑马前往云南省的阿孜孜(今德钦)。崎岖的山路上,冰雪依然存在,路面危险,马儿累了,骑车人还在狂奔。
这一天,在河青州商人李冠辰终于等待着他期待已久的到来。原来他的弟弟李云琛在旧历冬天月初的第二天,由阿兹子到巴塘卖货,跟他一起后来一共带了1120多件银子两件货。这条路经常走过,但这条路走了几个月就不健全了。李冠辰于当月16日去世,由奥子派脚人洋葱到江卡去探索。
洋葱回来了,但带回来是个坏消息!几个月前,李云晨在江卡被枪杀,他的鞍马、他的资本和货物都是被迫的。
中华民国二(1913年)8月,河庆商人天顺昌李怀珍报告说,这个数字一共拎着15袋货物,从木头到中洞的射箭炉突然遇到小偷40或50人各带着快枪蜂拥而来,家中的弟弟萧辰和老刘开枪打死了, 并重伤两人。金银马被抢劫了。丢失的黄金和白银货物行李计数为30,000金币。
藏族商人继续遭受土匪之苦,历史悠久的商业道路已经变得危险。
从康熙到同济(1662-1874)历时约200年,云南和康藏一直保持着茶叶贸易的历史记录。但藏国道一直以其危险的交通而闻名。传统贸易路线从底到西北进入西藏,到丽江、中甸(或毗湿)、阿齐子(德钦)、蓝土、邦达,北进入长都,覆盖四川甘孜和青海玉树藏族地区;马帮从丽江到拉萨大约需要110天(直脚约80个马站)。它每年只运营一次。
西藏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道路也被称为西藏北线。
历史上,我们曾经称之为"藏区",大致包括西藏自治区的长都地区,那曲地区的东部(如玉容、巴庆、苏县,例如嘉礼五县)、林芝地区东部(察仔、博密、摩特三县)、四川甘孜、阿坝、青海玉树和云南的迪庆地区。
藏族村庄
云南茶在历史上并没有像许多文章所描述的那样卖给拉萨和日光作为维藏的中心,而是卖给了整个康藏地区。
自1856年大理都文秀起义以来,在与清朝近17年的战争中,西藏北线茶叶被切断,云南出售康藏茶减少。清朝末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由于当时汉藏关系紧张,在英帝国主义势力的怂恿下,川藏战争多次,社会动荡频发,使本已十分困难的西藏交通受到阻碍,严重影响了茶叶销往西藏的道路, 商人也遇到了麻烦。根据英国官方情报,1921年,只有150种茶叶从云南省中甸带入西藏,到1928年,茶叶减少到120种。商路枯萎,马助梦破灭,无数古镇消亡。
二、缅印新茶路的发现
在云南以外,1886-1917年是英国在缅甸全面形成殖民化的时期。缅甸作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殖民地经济迅速增长,铁路里程从500公里扩大到2,500公里,仰光港成为英属印度第三大港口,仅次于加尔各答和孟买。
仰光到加尔各答很容易通过海路运输。这为茶叶进入西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云南茶商在清末和清初开始探索进入西藏的新路线。
根据中华民国的历史,印度西藏地区早期的商人主要是"恒圣公","铸造","洪胜祥"和丽江商人杨守奇。
"恒圣公"是一家家族企业,从晚清光绪在米德尔藏族地区,到1956年三代之后。据张湘石(第三代横圣工,昆明总负责人,1979-1993年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根据文本,他的父亲张泽万于1900年离开缅甸,然后从印度前往印度,从印度格伦堡访问西藏。1919年,张泽万派他的第六个儿子张相成前往印度和西藏,为这艘船的开通做准备。
翟恒生的历史,内容是从《云南文化史资料选编系列42——云南进出口贸易》中扫描出来的,小德藏书
经过三年对印度和西藏商品市场的深入和实际研究,特别是对货物采购,运输和资本周转和交换的应用,从1920年到1924年,在加尔各答,格伦费尔,西藏,亚洲东帕里和拉萨建立了分号。
"铸造"是Sinodian藏族商人Ma Casting的名字,该公司于1920年在印度格伦堡开业。据他的儿子马家奎说,他的父亲于1912年开始从格伦堡到中甸和丽江的贸易。
"洪胜祥"属于滕冲商帮。据报道,它在1920年左右开设了加尔各答商业印地。结合其他历史数据,这次不会有太大的不同。
杨守琪是丽江纳西族商人。据李先生说,杨守奇在1910年左右进入拉萨学习商业。1921年后,拉萨经加尔各答驶往仰光,经缅甸北部返回丽江。几年后,这个家庭通过缅甸定居在加尔各答。杨回到印度,写信建议将一些茶叶运往缅甸京东,由杨在富海的恒春茶馆卖给西藏。第一次成功后的利润不小。这就是西藏新茶路的由来。张毅一步后由于资金不足,人手不足,建议"洪胜祥"经营这条茶道。
从以上历史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坨印之间新茶路的早发现,正是从这些年在印度的生意中,商人的努力而成为现实。所以《选角》的后代马家奎会说:
"1923年,父亲和旅游商人洪胜祥(Teng Chong Dong Yaoting)、恒圣功(何清张祥成、张向儒)、杨守奇(丽江纳西族,旅游印度多年,熟悉印缅商务感情)等开辟了通过缅甸、印度进入西藏的茶道。
随着缅甸交通的发展,闽南茶产区最有条件的渤海,毗邻缅甸京东,已逐渐发展成为云南新茶路的枢纽,用于销售藏茶。大公司就这样夺取了佛海的这座山。
本世纪初,李克强回忆说,横圣功在西藏新茶路开通后进入佛海:
"1928年春,恒生寄了一大笔钱给马海,建了一家茶馆,洪济(洪胜祥)一小段。不设厂,即以12元高价到恒春茶馆(张艺阁)抢购1000元,出货和印刷销售。
当时,市场价格只有8、9元。如此高昂的价格,使马代茶叶深受鼓舞,茶叶制造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经建立了20家或30家。每年,马哈伊通过缅甸和印度向西藏的紧茶出口多达30,000负担。
每年冬天,祥云、镇南、蒙华、京东等县的马帮,数百匹马,纷纷涌向大海,代表茶馆出口茶叶。
从海边到京东一起,300多里,山峦遍地开阔,连云、烟四等记载,人们喊着马登,热闹起来。一个孤独的,难看的边界区域突然被声音和色彩渲染。从京东到西边的茶叶车到瑞阳海和火车站的卡车,上百辆车,昼夜狂风驰骋,源源不断。一路走来,千里万里,有依靠生命的人。
这时,佛海举起了云南茶的大旗。
位于渤海(今渤海)周边地区的茶园。
1938年,由中国茶叶公司和云南省财政厅成立的云南福余新银行建立的"云南省四浦区茶产业试验场"和"福海实验茶厂",加入了缅甸、印度、西藏新茶路向西藏销售茶叶的行列。
1939年5月3日,范和俞在缅甸京东(时任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委员、香港富华贸易公司副总经理,负责茶叶生产和销售)的一封信中写信给吴先生:
"我哥哥的吉奥农给了我一个教训:
哥哥差点从缅甸公路到拉腊,转入仰光,折入佛海。
佛海茶叶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佛海茶区包括福海、车、南仙三县,南临四茂,距昆明26个站,为福建省口岸,省会的经济实力达不到位。
生产的茶的类型是紧茶;基本原料是夏茶,每七个做一包,称为桶。十八个桶装有蓝色,两个蓝色为花呢,大约100磅的旧鳞片。
从雨季后的12月开始,京东将印度带入西藏,每年销售15,000个负担。"
新茶路的发现在印度和西藏,从印度商人丽江杨寿的旅行开始,其倡导这条线,再到洪圣祥、恒圣功、铸就等在印度商人中将新茶路变为现实。杨守琪和铸造企业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资金实力小,两者在新茶路开通后一直都与其他大企业一起做生意。特别是杨守琪还与福海实验茶厂合作。洪圣祥的辉煌在1942年戛然而止,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只有恒圣功的团队一直留在佛海的原始森林中,直到1954年底,以及西藏帕里(这些山脉被日本占领缅甸和1942-1946年上半年的战后混乱短暂打断)。
三、缅印新茶路的具体路线
西藏新茶路开通后,福海迅速成为四浦茶叶销售中心。那么,新茶路从佛海经缅甸和印度进入西藏的具体路线是怎样的呢?
新中国成立后,"铸造"的后代马家奎的回忆:
"从佛海到缅甸京东仰光,到印度加尔各答,从格伦堡到拉萨。其行程是从佛海马运到京东8天,换车到洞有2天,洞里已交出火车到仰光2天,仰光换船到加尔各答3-4天,加尔各答火车到西里涅利(英文名称的位置由作者根据英文地图标出, 与以下相同。2天,再换车到格伦费尔半天,从格伦费尔到拉萨用马换车20天,一共40多天。
目前,虽然历史资料并没有看到马家奎亲自参与修行新茶道,但这种记忆与后来发现的历史资料基本吻合。
解放后,张湘石先生的记载与马家奎的记述基本相同,但他提供了另一个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龚恒生创业后的三年里,他被马运到缅甸的锡箔纸,然后乘火车转移到仰光,然后转移到印度。缅甸边境公路开发后,才改变了京东的新路线。
而缅甸和印度之间新茶路的记录是最早被称为"张凤起"的人。在民国23年和民国25年中,它两次在普洱毛边境地区进行了九个月的实际调查工作。1938年1月,他在《新潮流》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闽南茶》的文章。它提到:
"闽南的茶叶在西藏销售,主要出口再出口的是缅甸、印度,茶叶销售中心在福海县:
(a) 经佛教海洋印入西藏:
(1)佛海由猛犸象、猛犸、猛犸(中国掸族土地)进入缅甸北部掸邦部、国掸、国育、怒江马高(缅甸掸族部)和汕道,共23次骑马。
(二)佛海由猛犸象混合、猛犸棋盘、打罗进入缅甸京东南掸部(即我国曾称孟瑜师坑),在那里赛马九天。大角河、(怒江)、昆兴(昆兴)万马城三天,并给锡箔。总共有二十八次骑马。
茶到锡箔后,换乘火车到仰光,路长510公里。从锡箔到曼德勒的运费翻了一番,从锡箔到仰光。从仰光运到加尔科达,水长723海里,三天内可用。水运费为每立方吨15卢比。加尔各答火车被运往西里古里,这是一次三英里半的陆路旅行。然后用牛车运到十英里外的噶伦堡。并带着骡子进入藏族公园,在那里骑马八天。12日,他抵达西藏城市拉萨。"
张凤起记录了佛海从缅甸出发的早期路线,当时京东还没有开车到达。
1938年末,缅甸的交通再次发生变化。这时,李伟一对佛海出缅甸的路线也有了新的描述:
"八九年前,当汽车在蒙瑜(景东)境内尚未投入使用时,佛海每年都出口茶叶,全部通过澜沧江的孟连图斯。
火车从西北直接开往掸邦北部中心,从锡箔的西南穿过佤邦,然后直接穿过塔齐到仰光。
......从佛海骑马到锡箔至少需要18天。锡箔到仰光3至5天。到达加伦堡最多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这曾经是佛陀海上出售藏茶的唯一出路。随后,缅甸东部公路修缮公文(也叫桂兴),出口佛海茶,再有一部分西北锡箔路线和西南蒙璇路线。从佛海西南经过孟威,再向西经过殴打(各打)到公信,马只用了14天。通过公函将车运到达林或海河,然后换乘火车再向西开往市区。从城市到仰光,您可以将行程缩短至少四到五天。
从福海到梦瑶的马站只持续6天,不迟于一周。从孟宇出发的两天汽车可以到达瑞阳。另一天有直达火车前往仰光。
与西北锡箔路线相比减少了一半以上的行程,所以到目前为止已经没有锡箔路人的路线之一了。
印度加尔各答火车站
21世纪初,李先生在台湾撰文,悼念杨守奇倡导新茶路。这篇论文对新茶路的各个路段进行了更具体的描述,这与他1938年的叙述有些不同。它每次旅程的基础是"十二版纳志"和"中印边境研究"距离标签。本文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毕竟,多年的记忆与当时的情况有些不同。
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各方在同一时期留下的更准确的记录。
1940年,佛海茶厂正式成立。10月9日,佛海县佛海茶厂8号佛海茶厂成立藏区销售严密茶叶运输办事处,由周文清担任董事长,李伟毅担任经理。1941年12月1日,省茶厅指派蒋希轩担任福海联运办公室主任,并聘请服务机构经理李伟义担任副主任。
为了加强藏销紧茶叶联运办公室的工作,佛海茶厂范和俞渝严格明确了缅甸、缅甸和印度各站的机构和职责。紧密的茶叶经销和营销终端成立佛海,下设佛海多式联运办事处。京东分站命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京东办事处,英文名称为....东智(帮自、洞自)分站与藏族紧茶联合经营的旧名在东芝站,英文名是....仰光站由琦南公司代理,加尔各答站在印度暂时由杨守其代理,嘉林奇也暂时由杨守代理。
虽然佛海茶厂作为中央企业,实力雄厚,但要组织西藏销售紧茶的工作,仍需一定的实力。当年,佛厂派员对藏族和销售紧茶的运输路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留下了详细的记录,即"紧致茶的运输路线"(以下简称"说明书")。
《西藏销售紧茶的运输路线说明》
历史有时对后来的生活是幸运的,这本珍贵的食谱保存在一堆沾满水渍,发霉的旧纸中。
《烹饪书》记载了茶叶进入西藏的各条历史路线,包括传统的藏路,其重要性远未得到当今学者的认可。
该手册指出:
"过去,茶叶的运输,除了北路古商自带马来佛海地区外,通过下层风俗,丽江、阿玉子进入西藏,其运输途经缅甸,大悟京东(即猛犸象,也有孟瑜的文字)作为集散点,也依靠马匹运输。
镇南、云县、滕冲、龙陵县的马帮,每年前后霜降阶段率都聚集在佛海一带。年头像往常一样思考。咸同年,又回到了混乱。北路被澜沧仓、猛犸象、猛犸象出口挡住了。
到劳拉,锡箔(二十三马站)进入西藏(其茶在美宁、双江地区可由马库、纳赛、猛犸象制作,如果老A滚到拉拉,锡箔共十五个马站)。
民国167年间,发现了一条从京东到岗位的新路线,被誉为方便。
从京东西行车两天到团伙本人,瑞阳。然后换乘火车到大城市仰光,两天。"
这段话有两条重要内容需要注意:第一,缅甸与印度、西藏之间最早的茶路路线,由云南澜沧仓或幕库出口到拉腊,锡箔纸明确提及。这证实了张凤起和张向世先生的说法,二是确认从京东到《华盛顿邮报》的新路线是在民国十六、十七年间发现的。这也开启了佛海茶的精彩前奏。
京东山田野, 缅甸
说明书还详细说明了该段线路各路段的具体里程:
"......二、南路:
(1)距佛海(17公里) - 猛犸象(28公里) - 猛犸象(20公里) - 达洛(20公里) - 猛犸象(20公里) - 击中江(34公里) - 京东。全程139公里,六马站。
(2)自京东(28.6公里)起-击中每一(20公里)-公信(141.4公里)-岗集(12公里)瑞阳。全长202公里。自驾两天。
(3)自力更生,火车9.5小时(102公里) - 大城市,大城市,火车11小时(306公里) - 仰光。共408公里,两天。
(4)从仰光(737公里,乘船四天)-加尔各答,加尔各答(345公里,乘火车12小时)-加林(格伦堡)。
"紧茶运输路线描述"的出现,首次为我们提供了从历史层面销售茶叶路线的详细路线图!它的历史价值是无价的!这本《说明书》记录是缅甸与印度之间新茶路最真实、最详细、最可靠的路线!
由于汽车、火车和海运的便利性,时间和运费比马路的运输要少得多,110天左右的茶叶从传统的丽江到拉萨-西藏北路,由佛海减少,途经缅甸京东,到仰光到印度的格伦费尔,再通过奈海拉进入西藏近50天, 于是,缅甸和西藏的新茶路很快取代了传统的西藏历史路线,到马帮地,成为茶叶销售的主要路线。
根据《中华民国的《边疆政治的公共理论》上发表的文章,1928年,佛海茶通过《卖缅甸和印度》达到5000个负担,1938年达到18000个负担。从传统的藏北路到1928年的西藏茶叶120,到1938年佛海到西藏茶叶18000的负担,这就是西藏茶路新带来的改变!
根据中华民国中国茶叶公司1942年的一项调查,佛海成为藏卖茶叶的制造中心后,每年有不少于15,000人通过缅甸运输,而1942年云南生产和销售茶叶到西藏,估计达到38,000个负担,其中15,000个负担,8,000个负担在车上, 南投6000担,镇4000担,澜沧仓3000担,江城2000担。
1888年和1903年,英国和印度的货物涌入西藏,发动了两场侵略西藏战争,打开了西藏贸易的大门。1893年,中英藏印续约协议达成,条件是印度茶叶五年内不得在西藏存放。但事实上,印度茶叶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1905年中英两国修订《拉萨条约》时,印度茶叶进入西藏的问题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印度茶叶进藏的税额不可阻挡。而印度茶叶最终非正式地涌入西藏,当时印度茶叶进入西藏的量远远超过4亿磅,是四川茶总量的一半以上。根据英国官方情报,1921年,只有150种茶叶从云南省中甸带入西藏,到1928年,茶叶减少到120种。据民国政府统计,1940年,每年从四川省到射箭炉的茶叶出货量下降到200多万磅,这还不足以在西康藏地区消费。1942年前后,每年只有2万到3万磅的大陆茶叶经昌都运往西藏,不到200万磅(西藏每年的茶叶销量应不低于1200万磅),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前夕,整个西藏茶叶市场基本上被印度茶叶占领。
杨守琪给郑和春的信
缅印茶新路的发现和发展,揭开了云南茶叶发展的新篇章,加强了西藏与西藏经济联系的联系。
1944年12月27日,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经理郑和春说:
"我厂的建立,对生机勃勃的边境地区藏人经济联络具有重要意义,对压制商业行为没有政治作用......"
茶叶在西藏的分销和营销不再是纯粹的商业。
《民国历代史》的作者有历史记录:
"到29世纪末(1940年),茶叶已经印刷给藏人,每年有超过40,000个袋子,大约三百万磅的老式茶叶。整个四川茶叶市场已经被茶叶取代后,重新进入原藏拉萨,茶叶鲜艳,中等低于家族,都在竞相购买。"
在印度茶叶进入西藏,四川茶叶崩盘,茶叶为大陆与西藏保持经济联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54年,在公私合作之前,恒圣功继续通过缅甸,印度和西藏之间的新茶路向西藏运送茶叶(见作者的文章"恒生宫时代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佛教海茶产业")。
1954年,位于中国西南部茶叶的云南省公司通过仰光港,经缅甸,经印度进入西藏。
1956年,中国茶叶云南省渤海、下关茶厂生产的紧茶叶仍有5000只蛞蝓沿着缅甸、印度和西藏的新茶路进入西藏。
山脉古老,月亮来来去去。杨守旗、恒圣功、洪圣祥、铸造等发现并开辟了西藏新的茶道,是西藏茶叶史上的一大节点。它改变了茶叶进入西藏的数百年传统路线,产生了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新格局,形成了茶叶发展的新趋势,在西藏经济关系史上留下了沉重的趋势。如此重要的历史值得后来的学者们注意。
风吹来,钟声远去,人走了,雪山还在。无论这些企业和个人后来的命运如何发展,历史都不会忘记,他们的故事仍然是传奇的。
李
2020, 8, 25, 第5稿
声明:文章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代表阅读小德书号的立场。欢迎有不同观点的讨论。插图由作者提供。
相关阅读推荐:
1、《茶马路》,穆广等,云南人民出版社
2、《现代云南茶叶贸易》,温云峰,云南人民出版社
以上书籍淘宝店"小德书号"正在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