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棚收入2万元。这个收入账户的增加,真的让石锁心开心。
石锁是巴彦珐市杭锦旗后双向桥镇先锋村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种植者,让他最满意的是,在这个科技示范园里,防虫网、LED诱虫灯等现代化农业设备。
"看,这是第二个西红柿。石锁指着绿苗说,"近年来我一直在种植早春甜瓜和秋延西红柿,薄皮甜瓜从5月底开始投放市场,1亩棚可卖9000多元。这款番茄预计将于9月10日上市销售,据去年市场1亩棚可卖1万多元。这样,一个甜瓜加一个镊子可以赚到2万元左右。"
石锁表示,种植模式是自治区农牧科学研究院与巴彦阱市开展的医院-城市合作项目——"四膜一布,提早延"的种植模式。该模型主要通过棚膜、膜、小拱膜、内围裙膜、周边裙边无纺布"四膜一布"综合运用,提高早春土壤温度、湿度,实现早播、早上市,延长秋后长期种植,加上整体种植效益。
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蒋伟介绍,"四膜一布,提早延"的栽培模式,都是"早春瓜秋延番茄"的生产模式。早春棚温可提高8~10摄氏度,甜瓜早播7~10天,早上市10天左右,亩增2000多元。秋季西红柿延长栽培期20~30天后,加收率15%以上,每亩增加1000多元,年总收成3000多元,为种植者进一步拓宽了利润空间。
石洛克增收之路是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的生动缩影,以医院和城市为平台和科技合作支撑。2018年,自治区农牧科学科学院与巴彦匦市签署《农业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农牧业科技领域全方位战略合作,重点推进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全河绿色有机高端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将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融入巴彦棪市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河上覆盖的土地上推广应用了一系列优良新品种,提高了新技术的产量和效益, 促进农牧业效率,农牧民增加收入。巴彦呛市还把与自治区农牧民科学院合作作为推动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加强协调协调,推动陆基转化成果的重大举措。
科技是强农牧业,科技是农牧业。近两年来,巴彦嘎市农牧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成果转化推广力度加大。
在婺源县盛丰镇防腐办公区荣丫村5万亩盐换草示范公园,向日葵随风摇曳。在绿色的田野之间,点缀着一个忙碌的白色身影,也就是说,白泉江的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团队正在为这个向日葵生产区"守卫"。
"我们进行了立当综合防治技术的示范,主要是抗向日葵利当新品种,探索了不同的向日葵水锈病防治方法,特别是通过早期播种控制,进一步验证延迟种植期在当地对葵花蚜虫防治仍然发挥巨大作用。"白泉江说。
巴彦加市是我区乃至全国食用向日葵种植的核心区域,年种植面积约350万亩,占全国食用向日葵种植总面积的49%。一系列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加快了向日葵种植标准化、规模化进程,有效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有力推动了向日葵产业从资源优势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技术为农业和畜牧业注入了翅膀。2020年,为应对巴彦嘎市六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将在祁县7个区继续实施4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牧业示范推广项目, 总投资935万元以上。主要开展大麦牧草新品种养殖、肉羊新品种养殖、油砂豆防风砂技术、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等创新研究。其中,示范推广小麦、大麦、甜菜、葵花、辣椒等新品种22个,示范推广作物绿色防治技术、盐渍耕地综合治理技术、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新技术87项。大力支持养殖养殖业转型升级,逐步提高区域农牧资源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河套地区农牧业效率、绿色、优质、特色、品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记者 韩雪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