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人员到野外进行科研考察,主要目的是调查青藏高原农牧区昆虫资源,全程超过15600公里,历时75天。在这里,我们邀请科学考试组的成员分四个阶段进行体验,告诉您考试的内容以及他们所见所闻。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埠河中下游风景秀丽,许多地区素有"藏江南"之称。本地区属湿润气候,热带、亚热带、寒带气候并存,是典型的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平均海拔约3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垂直落地带。
我司在林芝地区的科研考察主要地点包括:博米县一公乡、八人乡、茂特县。

西藏林芝区 - 博米县义贡乡白玉沟
西藏林芝地区 - 波米县八卦村全景
西藏林芝地区 - 雨墨
波米县 -义贡乡
2020年5月26日上午,我们从拉萨出发,下午抵达同迈,正式开始了这次鄂冈科普野外采集。
收集一张义贡团队的照片
在Dava老师和Tsaba学生的帮助下,现场培训帮助我们收集了网叔。
埃贡乡工作环境 - 放置马来网和黄盘
我们在林芝地区的工作主要是与青藏高原生物研究所达瓦教师团队一起完成鄂冈-八角-莫特探险。这使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并消除了我们与当地居民之间沟通的障碍。从同迈到鄂冈40多公里的盘山路,因为埃贡没有地方住,我们晚上住在同迈,白天到埃贡收集。
清晨摆放着李先生和小吴哥的黄色盘子
张丹同学在牛群中扫网。在义贡牛无处不在,放置马来人的网可能很快就会被牛破坏,放黄盘子的时候可能会等着收集牛已经喝干净了。
收集的标本在野外使用现有条件及时处理(由于高温,如果不及时处理,标本会迅速变干)。
简单的午餐,为您的身体充电
当场研究西藏野花的张丹
在大太阳的映衬下,将蜜蜂射回小吴哥的巢穴
说到一公,我不得不提到黄福生先生。在早期的西藏科学考察中,黄福生先生(文章末尾介绍的人)曾多次访问过这个地区,根据对这个地区的了解,黄先生后来提议将宜贡列为保护区,以增强人们对这片洁净土地的保护意识。黄先生为西藏昆虫学考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们目前的研究和调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福生先生谈西藏科学考试
在去吴彦如先生家之前经常见到黄先生,也是因为我多次进过西藏,我和黄先生也有一个话题。黄先生说,在去Mote检查之前,都是从龙开始走进Mote的,检查时间从2个月到3个月,甚至更长,中间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当老先生说到西藏时,当他谈到他在西藏的经历时,他的眼睛闪闪发光,这种感觉可能是我一生中永远无法超越的。时间转瞬即逝,时代瞬息万变,我很高兴我处在一个好时代,相比老一辈科学家付出付出的努力,我这一代人仍然需要继续奋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广,走得更远。
黄先生与我的导师朱朝东合影
上图:1973年在对西藏东南部的阿扎贡拉冰川进行调查时,采摘了冰川跳跃昆虫。翟志成(左四)、冯玉健(右2)、蒋志华(左5)、黄先生(右3)
下一篇:1974年,西藏莫特寻找鳍缺失昆虫
博米县 - 八人乡
5月30日,一公的工作基本完成,八人镇转移。从同迈到八人村需要三个半小时的车程。路况不是很好,沿山出路,全是土路,山的另一边是一条湍急的河流。
在前往巴盖村的路上
八家伙乡安装马来网络
八家伙乡 - 探险队与当地村民合影
在八人村的农田边缘安装马来网的人。
在Bagai村,在村长的帮助下,两名当地人帮助我们安装了马来网,并定期收集马来网的标本。
在两名村民的帮助下,八街镇的马来网络安装工作顺利完成。
原计划是去八卦村3天,但是我们来的时候天气一直不太好,再加上雨季,担心遇到山体滑坡被困在乡下,我们改变了计划,把马来网装回了同迈。
波米科检查结论:
博米县 我们主要在义贡乡和八卦乡收集。5月下旬到这边,气温略低,感觉是春天刚到的感,早晚温差比较大,开花植物也不多。
主要收获:采集样本约6900份,主要用于膜翅传粉昆虫。
黄色圆盘收集昆虫
花精灵蜂(舌蜂科,舌蜂属)
工作环境评价:★★
"热情"的莫特县
由于我们去墨水是单一输入和输出,根据最有效的时间,我们决定在6月1日进入墨水。一路走来,除了翻越加隆拉山的时候路况不是很好,其他的都挺平的,8.m从同迈出发,4.m到达了茂特县镇。
一整天(当加隆拉山口开始下雪时,视线并不清晰,路上到处都是"肘"路,泥泞的道路,考验着司机的技能和经验)。
照片 探险队的加隆拉山口(左:Shiren Sangzhu)。左二:李洪亮,左三:石仁巴竹,左四:张丹,左五:吴青涛,左六:大娃,左左七:丹子涛)
在半个月的学习中,我感受到了Mote的"激情"。在Mote的日子里,没有最困难,只有更困难,基本上每天都会下雨,每天11点到15点之间,雨会选择性地停止两个小时,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时间。
大雨后积水的道路
每天在雨中墨水掉下来,不是一天没有交通堵塞。
太阳出来的时候,闷热潮湿,呼吸困难,有飞蛾和"有点红"(有点红),我们每天全副武装地出发,只有两只眼睛暴露在外,但它们无法抗拒吸血的虫子。
武装起来
只看到腿上有一滩血,没有蚱蜢的痕迹。
莫特每天都有惊喜,可能突然被困在泥潭里,也有在你身边你不认识的蛇,也可能是突然爆胎的车,总的地方是"惊喜"。
到处都是"惊喜"(这是我今天看到的第二条蛇,还有三条没有显示)
轮胎突然爆裂(最可怕的不是轮胎突然爆裂,最烦人的就是在没有小信号的地方轮胎爆裂,然后千斤顶也不工作,每天叫不该叫不称无能)
酒店处理标本
在大雨中移动蜂巢的人(木蜂在枯木中筑巢)
高原科学讲座
这次水墨科学考察之旅,除了标本采集,还有一大收获,就是我们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联合开展了一场在Mote的科普讲座。
科学报告(图2:北京大学华芳远研究员,图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春燕博士,图4:北京大学博士生任晓轩,图5: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丹,图6:听报告的学生)
西藏的次数越多,我们就越觉得我们不仅要看,获取数据,然后回到实验室做分析,我们也应该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儿童,了解我们在做什么,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每年都有那么多的科考队伍进藏,涉及方方面面,而第二届青藏高原综合科研考察覆盖面相当广泛,如果每个队伍能抽出半天时间告诉孩子们,那么这群成长中的孩子就会不一样。
茂特科考试结论:
主要收获:采集的样品约6880份,主要是膜鳍传粉昆虫。
"吸引蜜蜂吸引蝴蝶的人"
Mote bee类(上图:隧道蜂分支隧道蜂属;蜜蜂分支木蜂属)
黄福生先生简介:
黄福生1932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个汉族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专业,1957年至196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一直从事昆虫分类的研究,在生物地理学研究中提出了:现代生物目之间的分化程度表明了不同大陆的历史渊源的新观点。多次探索青藏昆虫系统,探索其起源和演替,并首先提出青藏高原昆虫区的独立意义,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书籍和主编共8本16本昆虫学书籍。已经发现了四个新属,三个新的亚属和50多个新物种。西藏首次发现有翅昆虫填补了我国的空白,在西藏的阿扎贡拉冰川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冰川跳跃昆虫(弹尾),随后出版了两种世界上最大、最特殊的双尾珍稀昆虫。曾获全国科大奖、荒野科学研究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与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多项殊荣。
本期的主要参与者:
张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本科考故事的叙述者
吴庆涛(小吴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助理
李洪良(李先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助理
Dava: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精通当地语言
丹志涛: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
石仁巴竹: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助理
石仁桑珠:司机
关于埃贡:
一公和同迈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南古雅暖湿气流穿过鸭绿藏埠江大弯,深入青藏高原腹地。义贡位于西藏东部,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以北的小峡谷,义贡北部是念青塘峨山,南面有巨大的喜马拉雅山系,正南面是一座高山——海拔7780多米的南迦巴瓦峰, 西边是彩色的泰拉块,东边是级联的跨山切割。所以埃贡是高纬度地区一个非常狭窄和封闭的丸谷,这真的很难在地图上标注。这些地理位置应含有非常有限的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将受到限制。但除此之外,迹象却恰恰相反。义贡的生物保护区丰富,生物多样性极其复杂,蕴藏着许多古老而稀有的物种(引自朱朝东博客——黄福生先生关于保护一公生物资源的建议)。
关于Mote:
默特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在鸭绿藏布河南坡、喜马拉雅山东部和岗志嘎布山脉,是中国最后一个在鸭绿藏布河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之前流经中国的县。鸭绿藏埠大峡谷主段位于县境内,属于喜马拉雅山东一侧亚热带湿润气候带,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气温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护最好的地区。摩特也是中国最后的路县,素有"收藏天堂"之称,甚至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没有来莫特就等于没有来西藏。
下一期已公布
希马南-寨卡泽调查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