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11月5日电(记者孟佳、赵伟然)秋天越来越强,候鸟向南移动。近日,东方蜻蜓、牌匾、棕尾蜻蜓等数十种珍稀鸟类抵达云南宝山青海国家湿地公园。
自今年10月26日以来,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连续监测了四只国家级野生动物黑鸟优先保护。"去年只检测到一只黑色鼻涕虫。宝山清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林磊说:"湿地恢复后,候鸟正在逐渐生长。"

候鸟飞向清华国家湿地公园。受访人地图(摄影:王金芳)
青海历史悠久,古今为海。后来,由于周边湖泊建田、水处理等原因,青花海湿地逐渐退化消失,"草富多花,上百鸟飞翔"的场景不复存在。
近年来,宝山市提出了城市生态发展战略,实施了青花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林磊认为,湿地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湿地公园建立并加强了城市与湿地的联系。"清华海已经成为人民共享的绿色空间。
尽管天气寒冷,但清华海国家湿地公园仍然活得好好的。有的候鸟有时掠过天空,有时轻拂水面,许多市民带着孩子在公园里散步玩耍,一片和谐的景象。
"我住在附近,经常来公园。这里的空气很好,风景很好,让我感到赏心悦目。居民张女士说,在公园里散步已经成为她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她回忆说,近年来,公园里看到的鸟类越来越多。"有些鸟儿不怕人,在岸边休息。
清华海洋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新华社记者孟家政)
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逐步恢复,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吸引了2万多只候鸟,包括绿头鸭在内的极度濒危鸟类,到青海过冬。
林说,鸟类是城市环境的"生态试卷",经常被用作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指标。"鸟类种群的数量和物种的丰度可以在视觉上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
目前,青海省鸟类种类数量已从2016年的172种增加到270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II级重点保护鸟类25种,其中濒危物种2种,濒危物种2种,濒危物种2种,近濒危物种9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除了做好鸟类监测外,我们还应该加大全市鸟类保护、栖息地保护等工作力度。林磊说,就像保护眼睛保护山水一样,讲述了一个美好的中国生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