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1月5日電(記者孟佳、趙偉然)秋天越來越強,候鳥向南移動。近日,東方蜻蜓、牌匾、棕尾蜻蜓等數十種珍稀鳥類抵達雲南寶山青海國家濕地公園。
自今年10月26日以來,公園管理中心從業人員連續監測了四隻國家級野生動物黑鳥優先保護。"去年隻檢測到一隻黑色鼻涕蟲。寶山清華海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林磊說:"濕地恢複後,候鳥正在逐漸生長。"

候鳥飛向清華國家濕地公園。受訪人地圖(攝影:王金芳)
青海曆史悠久,古今為海。後來,由于周邊湖泊建田、水處理等原因,青花海濕地逐漸退化消失,"草富多花,上百鳥飛翔"的場景不複存在。
近年來,寶山市提出了城市生态發展戰略,實施了青花海生态濕地恢複工程。林磊認為,濕地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濕地公園建立并加強了城市與濕地的聯系。"清華海已經成為人民共享的綠色空間。
盡管天氣寒冷,但清華海國家濕地公園仍然活得好好的。有的候鳥有時掠過天空,有時輕拂水面,許多市民帶着孩子在公園裡散步玩耍,一片和諧的景象。
"我住在附近,經常來公園。這裡的空氣很好,風景很好,讓我感到賞心悅目。居民張女士說,在公園裡散步已經成為她最喜歡的休閑方式。她回憶說,近年來,公園裡看到的鳥類越來越多。"有些鳥兒不怕人,在岸邊休息。
清華海洋國家濕地公園景觀。(新華社記者孟家政)
随着濕地生态系統的逐漸恢複,生态環境的不斷改善,濕地資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恢複,吸引了2萬多隻候鳥,包括綠頭鴨在内的極度瀕危鳥類,到青海過冬。
林說,鳥類是城市環境的"生态試卷",經常被用作生物多樣性監測的重要名額。"鳥類種群的數量和物種的豐度可以在視覺上反映生态環境的變化。
目前,青海省鳥類種類數量已從2016年的172種增加到270種,其中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II級重點保護鳥類25種,其中瀕危物種2種,瀕危物種2種,瀕危物種2種,近瀕危物種9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除了做好鳥類監測外,我們還應該加大全市鳥類保護、栖息地保護等工作力度。林磊說,就像保護眼睛保護山水一樣,講述了一個美好的中國生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