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舌尖上的黄河金三角系列报道之临猗篇

作者: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北高南低地理独特 名优特产誉满三晋

临猗古称郇阳,是山西省的文化大县,远古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文化在这里都有遗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临猗县位于运城盆地北沿,东南与运城市接壤,西南与永济市毗邻,西濒黄河与陕西省合阳县相望,北面孤峰拱秀与万荣县相连。临猗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相对集;秋季一般多连阴雨天气。临猗自古人杰地灵,尧舜时为甸服之地,夏代在此建有猗国。春秋时期大商人猗顿在这里畜牧牛羊,经营珠宝,富甲天下,堪称商业鼻祖,历史上曾出宰相 6 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孕育出了临猗特有的美食。

  吴王渡黄河鳖

舌尖上的黄河金三角系列报道之临猗篇

吴王渡黄河鳖

吴王渡黄河鳖是临猗县特产,以味美、滋补著称。吴王渡黄河鳖是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特产。黄河鳖属中华鳖的黄河群体,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个甲鱼品种。黄河鳖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背甲是黄绿色的,腹甲是黄色的,鳖油也是黄的因此黄河鳖也叫三黄甲鱼。

  吴王渡黄河鳖稚鳖背部呈浅黄色,腹部桔红色。成鳖体形呈倒梨形,裙边宽厚,体色背部呈土黄色,腹部浅黄色,皮下肉眼可见明显的毛细血管网,爪长而尖,腹甲软骨韧性强,用手指抵压反弹力大,肌肉发达结实,肉体饱满。烹饪后肌肉、裙边口感韧性较强,粘性大,汤汁凝固迅速呈胶状。

  吴王渡黄河鳖鲜肉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钙和硒含量尤其丰富。

  吴王渡黄河鳖养殖区毗邻黄河,位于黄河干流,养殖用水由黄河侧向补给,水质优良,无污染,底质为沙壤土。吴王渡黄河鳖养殖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相对集中。日照时间充足,场区背山面河,空气清新,环境安静,适宜黄河鳖的生长和生存。

  2013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吴王渡黄河鳖”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临晋江石榴

舌尖上的黄河金三角系列报道之临猗篇

临晋江石榴

根据《临晋县志》记载,江石榴在临晋的栽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博物志》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榴种以归。”初植于骊宫,后“榴花遍近郊。”当时临晋称解县,因地近国都,为甸服之地。该地城北二坡台垣,峨嵋环抱,避风向阳,土层沃厚,水质甘甜,极宜石榴生长。

  临晋江石榴初植于汉代,盛于唐代,明朝万历年间贵为皇室贡品,果个硕大,外观鲜红艳丽,眉嘴厚皮,籽粒晶莹红亮,宛如宝石,味道酸甜可口,营养成分丰富,富含磷、钾、钙、铁等多种矿物质,具有消食健胃、止咳化痰、生津润燥、理气益脾、明日醒脑等医疗保健作用。除此之外,临晋江石榴的树皮、果皮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杀虫收敛、涩肠医痢之功效;嫩叶可制作风味独特的榴叶茶,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叶片对二氧化硫和汞蒸气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枝叶繁茂,花果同枝,不仅能够净化空气,还是厂矿、道路及庭院美化绿化的优良树种。

  临晋江石榴产区位于山西省南部横跨临猗县境的峨嵋岭二坡台地,包括东张镇、耽子乡、临晋镇、嵋阳镇、北景乡、猗氏镇六个乡镇,涉及47个行政村。

  临晋江石榴果个硕大,平均单果重450—650克,最大果重达1860克,其外观鲜红艳丽,眉嘴厚皮,籽粒晶莹红亮,味道酸甜,营养成份丰富。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产品品质检测报告说明:江石榴总碳水化合物、核黄素、硫胺素、维生素等多种矿物质含量均高于普通石榴,同时还含有天冬氨酸、谷氨酸等15种有机酸。石榴汁还是一种比红酒、番茄汁、维生素E等更有效的抗氧化果汁,是排除心血管毒素的重要物质之一。同时,石榴汁的多酚含量比绿茶多得多,对抗衰老和防治癌症有一定作用。

  1996年,临晋江石榴获北京国际水果及技术设备展评会金奖。2011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临晋江石榴”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临晋酱玉瓜

舌尖上的黄河金三角系列报道之临猗篇

临晋酱玉瓜

临晋“酱玉瓜”是晋南临猗一代传统制作的一种酱菜,因其做法独特,别具风味而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老字号产品。酱玉瓜是以玉瓜和面为原料,腌制而成的一种酱菜。生产过程长达半年之久,味道鲜美,除畅销国内外,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据说临晋“酱玉瓜”起源于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临晋古镇一座庙宇墙壁上留下的 “瓜皮诗”:一碟玉瓜四邻香,酱菜类中添彩光,世人能吃玉瓜菜,不枉人间走一趟。”其诗至今在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中有记载。后来人们为了将当地的玉皮瓜长年存放,就精心腌制,形成了现在的酱玉瓜。

  临晋“酱玉瓜”的传统做法始于明清时期。酱玉瓜早期的老字号作坊有“敬义通”和“森茂源”两大字号。两大作坊在“酱玉瓜”的选料、配料、腌制、酱汁上非常讲究,切菜的工具全部用于石器或竹刀,坚决杜绝用金属器皿,防止菜叶发生质变。腌制、酱汁的器物全部用瓷器,纯手工制作。清代时期,“酱玉瓜”非常走俏,成为海内外比较盛名的中华特产。当时生产的“酱玉瓜”上贡皇宫,深受皇帝称赞,1915年国际巴拿马赛会在美国旧金山揭幕,由“敬义通”提供派送的“酱玉瓜”与山西汾酒一举成名,荣获银质奖章,由此“酱玉瓜”在全世界走红。

  后来受战争影响,两大老字号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被迫停产解散,但临晋民间仍保留着 “酱玉瓜”制作的习俗和做法。玉瓜的外表和黄瓜差不多,色泽灰黄,皮细肉厚,瓜肉色白,脆嫩清甜,选初秋熟至八、九成黄瓜和优质面酱为原料,制作时,将玉瓜洗净,用刀剖开,挖去瓜籽,漂洗干净,先加盐进行腌制;然后再加面酱和调料水翻晒。经选料、洗涤、切串、剔瓤、腌制、封制、日晒、搅翻、调味、包装等十几道工序精心腌制而成的。

  临晋酱玉瓜外呈褐色,色泽光亮,酱香浓郁,咸中微甜,清脆爽口,久贮色味不变。整个生产周期需六个月左右。由酱玉瓜还推出了酱汁笋片、酱香椿芽、酱地宝(生地)、酱苤蓝、酱地溜、酱八宝等十多个系列衍生品,产品绵香可口、咸中有甜、酱味浓郁、色净质脆、细嫩如玉、风味独特,堪称酱菜中之上乘精品,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2010年临晋“酱玉瓜”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临猗酱玉瓜从1915年和汾酒一起在国际巴拿马赛会上荣获银质奖章,一百多年来备受世界人民喜爱。

  庙上冬枣

舌尖上的黄河金三角系列报道之临猗篇

庙上冬枣

山西冬枣主要产地位于临猗县庙上乡,故称为庙上冬枣。庙上冬枣享有“南荔枝,北冬枣”的盛名。

  在临猗县庙上乡,各种枣的交易十分火爆。庙上冬枣果大,近圆形,皮薄,核小,汁多,肉质细嫩酥脆,甜味浓,略酸。果实圆形或扁圆形,呈赭红色,枣核呈纺锤形。庙上冬枣是一种晚熟鲜食果品,10月上旬成熟。

  庙上冬枣营养丰富,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特别是其维生素C的含量为苹果的70倍、梨的140倍,被称为“活维生素丸”、“百果王”、“天下奇果”。此外,庙上冬枣中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钾、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防癌功效,其营养价值为” 百果之冠”。

  庙上光热条件优越,昼夜温差大,是我国红冬枣最佳生产地。庙上将红冬枣作为发展特色经济的主导产业,不断推动红冬枣专业合作社发展。如今,全县红枣以每年两万多亩的速度递增,面积已由21万亩达到现今的42万亩,其中冬枣面积达15万亩。

  冬枣主要是吃的新鲜,本身质脆皮薄,极易摔碎,轻放冷冻保存可以延长其新鲜度一段时间,但不易太久。

  庙上乡光、热、水资源充足,是红冬枣生产的最佳区域,栽植历史悠久。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庙上冬枣乡”,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为全国第三批红枣生产标准化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