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致敬中国共产党人,马刚“百年百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京开幕

作者: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河南油画家马刚饱含爱党深情,紧扣党史百年主线,历时两年创作了100幅卓越共产党人艺术肖像。5月22日,《百年辉煌》——马刚画笔下的100位卓越共产党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北京站在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开幕。100位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的卓越共产党人以肖像的形式与首都观众“见面”,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此次展览共包含领袖风范、革命先驱、开国将帅、科技巨擎、时代楷模五个部分。创作对象有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立下不朽功勋的革命先驱;有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深受人民爱戴的开国将领,也有焦裕禄、雷锋、王进喜等令人无限怀念和追思的时代楷模,还有于敏、孙家栋、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科技巨擎。

每个人物都有着值得书写的历史与故事、每幅作品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表现手法。为了将这些卓越人物的精神面貌生动展现出来,马刚综合运用了素描、粉彩、油画等多种材料,小处真实、大处写意,生动、艺术、传神,绝不雷同地展现出人物独一无二的精神风貌,令人耳目一新,久久难忘。

创作共产党人肖像绝非易事。马刚用了两年时间深入研究党的百年历史,并在中央党校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确定了百名创作对象,用自己的作品为这些共产党人画像、立传,让国人铭记他们的事迹与精神。他更希望观众通过欣赏这些凝结着马刚艺术思考和追求的艺术肖像、了解浓缩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卓越共产党人事迹,以艺术熏陶的方式学习、重温了解百年党史。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是马刚继2017年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举办“紫荆绽放——马刚画笔下的香港风云人物展”,2019年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脊梁——马刚画笔下的杰出科学家肖像艺术展”后,第三次个人艺术创作中的“大动作”,也是马刚个展第二次走进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

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赵德润表示,希望通过展览进一步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王学斌认为,时值百年大典,需要用绘画的形式,将共产党人的伟岸形象呈现于亿万中华儿女面前,令国人赏其像、悟其魂,形成激励大家奋勇向前的精神伟力。马刚创作的这一百幅画作形神兼备、意义非凡,是恰逢其时的致敬之作,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讲话精神的积极实践。

此次展览由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郑州日报报业集团、时代(悲鸿)文化艺术中心联合主办,展览将持续至6月20日。

相关链接:

最深情的礼赞——观《百年辉煌—马刚画笔下的100位卓越共产党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有感

“百年辉煌——马刚画笔下的100位卓越共产党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是马刚先生第二次在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举办画展了,上一次是2019年10月12日的“中国脊梁——马刚笔下的杰出科学家肖像艺术展”。那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举办的,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多观众给予较高的评价。我曾经问过一些方家,马刚的画怎么样?技法如何?主题怎样?得到的回答相当一致,就是:画得很好,虽然是素描,尺幅不大,笔墨不多,但很像很传神,简约不简单;主题和立意也很好,着眼大局,契合现实,饱含感情,充满正能量,让人看了很受感动和教育。对此,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觉得举办他的画展举办对了。

致敬中国共产党人,马刚“百年百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京开幕
致敬中国共产党人,马刚“百年百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京开幕

今年春天,马刚说,他又在画一些人物肖像,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画的,初步想画100个人、100幅画,还想举办展览,还想到报社的神州书画院来展。3月13日,他把画作的大致内容以及部分成稿发来;4月15日,他到北京送印好的画册,让人也给我捎了一本。我随后作了翻看,感到画得很好,比过去更好,水平又有提高。

致敬中国共产党人,马刚“百年百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京开幕
致敬中国共产党人,马刚“百年百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京开幕

说马刚这次画展的作品比过去更好,水平又有提高,是通过对比得来的结论。不少朋友知道,马刚近年来在人物肖像上用了不少心思和气力,倾注许多感情和热情。除了上述2019年10月12日在这里举办的“中国脊梁——马刚笔下的杰出科学家肖像艺术展”,还有2017年8月在北京、香港等地举办的“紫荆绽放——马刚笔下的香港风云人物”,去年即2020年11月6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马刚抗疫英雄人物肖像画展,等等。那么,这次画展更好在哪里呢?我以为,不惟人物和画作更多,亦不惟时间跨度更大、展现的历史进程更壮阔,更因为投入的感情更充沛、体现的精神境界更高远,以及技法运用的更加纯熟、整体呈现的日趋精细。可以说,他的几次这类画展都是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的深情礼赞,而这次画展是最深情的礼赞!

致敬中国共产党人,马刚“百年百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京开幕
致敬中国共产党人,马刚“百年百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京开幕

这次画展,马刚何以献上自己最深情的礼赞?暗自揣度,是因为这次画展是为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而作而展的,是因为我们都对我们党充满感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的确,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人,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人,所有关心中国的人,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会承认和赞叹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不凡历程、建立的不朽功勋、作出的巨大贡献,都应当献上深情甚至洒下热泪。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她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致力于推动人类进步;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深深改变了中国、也深深影响了世界,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世界和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历史的事实,是否定和抹杀不了的事实。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种对党最深情的礼赞就有了最深厚的基础,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的眷眷之情、拳拳之意。

致敬中国共产党人,马刚“百年百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京开幕
致敬中国共产党人,马刚“百年百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京开幕

其实,马刚的画作画风并不一直是这样的,而是发生了改变,经历了嬗变。知道马刚来自中原大地、本系农家子弟,从小喜欢画画,后来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画的东西主要还是冬景、旷野、静物,朴拙中透着稚嫩,逼仄中显出拘谨。看到一些评论,说马刚的画有印象派的痕迹,谦和平静,淡然寂寥,可能是油画的主流,难免属“小众”的范畴。毫无疑问,近些年他的画变了,不仅主题、内容、重点变了,而且风格、技法、用心变了,这几组人物肖像画作就是证明和代表。变到哪里去了呢?变到礼赞英雄、礼赞先贤,礼赞祖国和人民,礼赞时代和生活上来了,格局更大了,格调更高了,内容和形式也因此更好了。你看,他这次画的那些领袖人物、革命先驱、开国将帅、科技巨擘、时代楷模虽寥寥数笔、粗粗勾勒,却无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真情实感灌注其中,精神气质跃然纸上。

致敬中国共产党人,马刚“百年百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京开幕
致敬中国共产党人,马刚“百年百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京开幕

感到从马刚的这种改变和嬗变中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艺术只有紧跟时代,才能具有活力。古人云“笔墨当随时代”,是为信矣。时代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眼前的现实、脚下的大地,是丰富的实践、火热的生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律动,艺术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才是鲜活的而不是陈腐的、有活力的而不是无生机的。社会主义的艺术是为人民的艺术,它尤其应当是这样,应当紧跟时代、反映时代,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时代进步。

致敬中国共产党人,马刚“百年百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京开幕

艺术只有赢得受众,才能彰显价值。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艺术是人创造的,更是为人创造的。再精致的艺术,如果没人欣赏或者欣赏不了,没有受众或者受众很少,它的价值也就没有了或者会大打折扣。历史留存的作品是这样,当代创作的东西更是这样。让更多的人看到、欣赏,赢得更多的受众和受众的喜爱,艺术的价值就实现了、彰显了。因此,我们不仅要让收藏在禁宫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而且应当提倡更多的现实创作面向人民、赢得受众,为人们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致敬中国共产党人,马刚“百年百人”肖像艺术全国首展在京开幕

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是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高就高在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需要不断的创新。“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就以绘画艺术而论,简单的涂涂抹抹只能说是画画的,一般的模仿只不过是花匠,只有不断创新、能够出新的才算画家、艺术家。任何门类的艺术工作者都要靠作品说话、以作品立身,都需要潜心钻研、不断精进,努力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作品。唯有如此,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郑剑)

编辑:陈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