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敬中國共産黨人,馬剛“百年百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在京開幕

作者: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溫小娟

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

在中國共産黨迎來建黨100周年的曆史性時刻,河南油畫家馬剛飽含愛黨深情,緊扣黨史百年主線,曆時兩年創作了100幅卓越共産黨人藝術肖像。5月22日,《百年輝煌》——馬剛畫筆下的100位卓越共産黨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北京站在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開幕。100位深受人民信任和愛戴的卓越共産黨人以肖像的形式與首都觀衆“見面”,引起了觀衆的強烈共鳴。

此次展覽共包含領袖風範、革命先驅、開國将帥、科技巨擎、時代楷模五個部分。創作對象有陳獨秀、李大钊、瞿秋白等為中國共産黨的創立立下不朽功勳的革命先驅;有朱德、彭德懷劉伯承等深受人民愛戴的開國将領,也有焦裕祿、雷鋒、王進喜等令人無限懷念和追思的時代楷模,還有于敏、孫家棟、錢學森、鄧稼先等為中國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科技巨擎。

每個人物都有着值得書寫的曆史與故事、每幅作品都有着獨一無二的表現手法。為了将這些卓越人物的精神面貌生動展現出來,馬剛綜合運用了素描、粉彩、油畫等多種材料,小處真實、大處寫意,生動、藝術、傳神,絕不雷同地展現出人物獨一無二的精神風貌,令人耳目一新,久久難忘。

創作共産黨人肖像絕非易事。馬剛用了兩年時間深入研究黨的百年曆史,并在中央黨校相關部門的幫助下确定了百名創作對象,用自己的作品為這些共産黨人畫像、立傳,讓國人銘記他們的事迹與精神。他更希望觀衆通過欣賞這些凝結着馬剛藝術思考和追求的藝術肖像、了解濃縮着中國共産黨百年曆程的卓越共産黨人事迹,以藝術熏陶的方式學習、重溫了解百年黨史。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是馬剛繼2017年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舉辦“紫荊綻放——馬剛畫筆下的香港風雲人物展”,2019年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舉辦“脊梁——馬剛畫筆下的傑出科學家肖像藝術展”後,第三次個人藝術創作中的“大動作”,也是馬剛個展第二次走進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

中央文史研究館研究員趙德潤表示,希望通過展覽進一步激勵人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更加昂揚姿态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奮鬥。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史教研室主任王學斌認為,時值百年大典,需要用繪畫的形式,将共産黨人的偉岸形象呈現于億萬中華兒女面前,令國人賞其像、悟其魂,形成激勵大家奮勇向前的精神偉力。馬剛創作的這一百幅畫作形神兼備、意義非凡,是恰逢其時的緻敬之作,更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民族的英雄,要心懷崇敬,濃墨重彩記錄英雄,塑造英雄,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引導人民樹立正确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講話精神的積極實踐。

此次展覽由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鄭州日報報業集團、時代(悲鴻)文化藝術中心聯合主辦,展覽将持續至6月20日。

相關連結:

最深情的禮贊——觀《百年輝煌—馬剛畫筆下的100位卓越共産黨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有感

“百年輝煌——馬剛畫筆下的100位卓越共産黨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是馬剛先生第二次在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舉辦畫展了,上一次是2019年10月12日的“中國脊梁——馬剛筆下的傑出科學家肖像藝術展”。那是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舉辦的,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多觀衆給予較高的評價。我曾經問過一些方家,馬剛的畫怎麼樣?技法如何?主題怎樣?得到的回答相當一緻,就是:畫得很好,雖然是素描,尺幅不大,筆墨不多,但很像很傳神,簡約不簡單;主題和立意也很好,着眼大局,契合現實,飽含感情,充滿正能量,讓人看了很受感動和教育。對此,我們感到非常高興,覺得舉辦他的畫展舉辦對了。

緻敬中國共産黨人,馬剛“百年百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在京開幕
緻敬中國共産黨人,馬剛“百年百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在京開幕

今年春天,馬剛說,他又在畫一些人物肖像,是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而畫的,初步想畫100個人、100幅畫,還想舉辦展覽,還想到報社的神州書畫院來展。3月13日,他把畫作的大緻内容以及部分成稿發來;4月15日,他到北京送印好的畫冊,讓人也給我捎了一本。我随後作了翻看,感到畫得很好,比過去更好,水準又有提高。

緻敬中國共産黨人,馬剛“百年百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在京開幕
緻敬中國共産黨人,馬剛“百年百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在京開幕

說馬剛這次畫展的作品比過去更好,水準又有提高,是通過對比得來的結論。不少朋友知道,馬剛近年來在人物肖像上用了不少心思和氣力,傾注許多感情和熱情。除了上述2019年10月12日在這裡舉辦的“中國脊梁——馬剛筆下的傑出科學家肖像藝術展”,還有2017年8月在北京、香港等地舉辦的“紫荊綻放——馬剛筆下的香港風雲人物”,去年即2020年11月6日在中央黨校舉辦的馬剛抗疫英雄人物肖像畫展,等等。那麼,這次畫展更好在哪裡呢?我以為,不惟人物和畫作更多,亦不惟時間跨度更大、展現的曆史程序更壯闊,更因為投入的感情更充沛、展現的精神境界更高遠,以及技法運用的更加純熟、整體呈現的日趨精細。可以說,他的幾次這類畫展都是對國家、對人民、對民族的深情禮贊,而這次畫展是最深情的禮贊!

緻敬中國共産黨人,馬剛“百年百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在京開幕
緻敬中國共産黨人,馬剛“百年百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在京開幕

這次畫展,馬剛何以獻上自己最深情的禮贊?暗自揣度,是因為這次畫展是為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而作而展的,是因為我們都對我們黨充滿感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的确,了解中國共産黨曆史的人,了解中國近代以來曆史的人,所有關心中國的人,任何不帶偏見的人,都會承認和贊歎中國共産黨走過的不凡曆程、建立的不朽功勳、作出的巨大貢獻,都應當獻上深情甚至灑下熱淚。中國共産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她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同時緻力于推動人類進步;中國共産黨的一百年深深改變了中國、也深深影響了世界,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對世界和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曆史的事實,是否定和抹殺不了的事實。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種對黨最深情的禮贊就有了最深厚的基礎,就是對國家、對人民、對民族的眷眷之情、拳拳之意。

緻敬中國共産黨人,馬剛“百年百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在京開幕
緻敬中國共産黨人,馬剛“百年百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在京開幕

其實,馬剛的畫作畫風并不一直是這樣的,而是發生了改變,經曆了嬗變。知道馬剛來自中原大地、本系農家子弟,從小喜歡畫畫,後來走上了職業畫家的道路。記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他畫的東西主要還是冬景、曠野、靜物,樸拙中透着稚嫩,逼仄中顯出拘謹。看到一些評論,說馬剛的畫有印象派的痕迹,謙和平靜,淡然寂寥,可能是油畫的主流,難免屬“小衆”的範疇。毫無疑問,近些年他的畫變了,不僅主題、内容、重點變了,而且風格、技法、用心變了,這幾組人物肖像畫作就是證明和代表。變到哪裡去了呢?變到禮贊英雄、禮贊先賢,禮贊祖國和人民,禮贊時代和生活上來了,格局更大了,格調更高了,内容和形式也是以更好了。你看,他這次畫的那些領袖人物、革命先驅、開國将帥、科技巨擘、時代楷模雖寥寥數筆、粗粗勾勒,卻無不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真情實感灌注其中,精神氣質躍然紙上。

緻敬中國共産黨人,馬剛“百年百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在京開幕
緻敬中國共産黨人,馬剛“百年百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在京開幕

感到從馬剛的這種改變和嬗變中可以得出一些啟示:

藝術隻有緊跟時代,才能具有活力。古人雲“筆墨當随時代”,是為信矣。時代不僅僅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眼前的現實、腳下的大地,是豐富的實踐、火熱的生活。緊跟時代、與時俱進,把握時代的脈搏,反映時代的律動,藝術才能獲得不竭的動力源泉,才是鮮活的而不是陳腐的、有活力的而不是無生機的。社會主義的藝術是為人民的藝術,它尤其應當是這樣,應當緊跟時代、反映時代,順應時代潮流、推動時代進步。

緻敬中國共産黨人,馬剛“百年百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在京開幕

藝術隻有赢得閱聽人,才能彰顯價值。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藝術是人創造的,更是為人創造的。再精緻的藝術,如果沒人欣賞或者欣賞不了,沒有閱聽人或者閱聽人很少,它的價值也就沒有了或者會大打折扣。曆史留存的作品是這樣,當代創作的東西更是這樣。讓更多的人看到、欣賞,赢得更多的閱聽人和閱聽人的喜愛,藝術的價值就實作了、彰顯了。是以,我們不僅要讓收藏在禁宮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而且應當提倡更多的現實創作面向人民、赢得閱聽人,為人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

緻敬中國共産黨人,馬剛“百年百人”肖像藝術全國首展在京開幕

藝術隻有不斷創新,才能提高品質。從某種意義上說,藝術是高層次的精神活動及其産品,高就高在它不是簡單的重複,而需要不斷的創新。“随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就以繪畫藝術而論,簡單的塗塗抹抹隻能說是畫畫的,一般的模仿隻不過是花匠,隻有不斷創新、能夠出新的才算畫家、藝術家。任何門類的藝術工作者都要靠作品說話、以作品立身,都需要潛心鑽研、不斷精進,努力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有思想、有品質、有溫度的作品。唯有如此,才能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鄭劍)

編輯:陳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