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黑双间 | 经典热带虾虎——小蜜蜂

作者:长城水族
黄黑双间 | 经典热带虾虎——小蜜蜂

道氏短虾虎(Brachygobius doriae)(图片 / wzr)

短虾虎属(Brachygobius)是一类广泛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小型虾虎,属内物种商品名都叫做“小蜜蜂虾虎”。这个名称非常形象,短虾虎们的颜色就和蜜蜂一样黄黑相间,而且个体很小,最大体长仅有4厘米左右。短虾虎属目前有9种鱼,进口的时候一般都笼统的称作小蜜蜂虾虎,不过有时其他有黄黑相间颜色的虾虎也会被叫做小蜜蜂虾虎。短虾虎这类鱼分布很有特点,他们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沼泽,池塘,缓流小溪等地,基本不会深入内陆。仅有分布在湄公河流域的湄公河短虾虎(B. mekongensis)会深入内陆地区。而且从现存的研究来看,虽然分布地点多有重叠,但似乎短虾虎不同种之间占据的生态位并不相同,两个同等生态位的短虾虎,也不会在同一个地点出现。根据新加坡的研究,新加坡现存的两种短虾虎——卡比伦短虾虎(B. kabiliensis)和马来短虾虎(B. sabanus)之间就有这样的现象。卡比伦短虾虎只分布在汽水域,而马来短虾虎只在淡水区域活动,两者虽然在同一流域生存,但不会发生共栖的现象。

黄黑双间 | 经典热带虾虎——小蜜蜂
黄黑双间 | 经典热带虾虎——小蜜蜂

新加坡的卡比伦短虾虎及其栖息地,栖息地为红树林小溪,是汽水区域 (图片来自网络)

黄黑双间 | 经典热带虾虎——小蜜蜂

湄公河短虾虎(B. mekongensis)(图片来自网络)

湄公河短虾虎(B. mekongensis),短虾虎中最小的一种,最大体长仅有1.75厘米,这种短虾虎只生活在淡水区域,而且是唯一一种会深入内陆地区的短虾虎,分布地在泰国,柬埔寨,老挝等湄公河流域地区。曾经有过进口,商品名为玻璃小蜜蜂虾虎,很少出现在市场上。

我们市场上最常出现的小蜜蜂虾虎有2种,道氏短虾虎和马来短虾虎,这两种短虾虎长相非常类似,不太好分,而且在市面上可能都出现过,我这次买到的小蜜蜂虾虎是道氏短虾虎。这两种短虾虎的区别主要在于道氏短虾虎的第一背鳍全部鳍条都是黑色,胸鳍的黑色部分覆盖超过胸鳍基部(注意是胸鳍基部不是整个胸鳍)的3分之2,而马来短虾虎的第一背鳍有1到2根鳍条是透明的,胸鳍的黑色部分面积较小,覆盖不超过胸鳍基部的2分之1。道氏的成体也比马来的大一点,道氏可以长到4.2厘米,马来最大只有3.3厘米。

黄黑双间 | 经典热带虾虎——小蜜蜂

道氏短虾虎(B. doriae)(图片 / wzr)

黄黑双间 | 经典热带虾虎——小蜜蜂

马来短虾虎(B. sabanus)(图片来自网络)

道氏短虾虎(上)和马来短虾虎(下),注意第一背鳍和胸鳍的差异。这两种鱼的差异真的是非常小。还有一个差异是许多马来短虾虎的背部有一个马鞍形的黑斑,但这个不是很可靠的鉴定依据,有些道氏短虾虎也有类似的黑斑。

这两种短虾虎的分布地都是东南亚地区,虽然理论上分布有重叠,不过我查到的采集记录显示这两种鱼似乎不会在同一地点出现。有理由相信他俩是同一个生态位的鱼类,占据沿海地区的纯淡水水域。而且因为观赏鱼贸易的原因,这两种鱼在原产地的分布也可能扩大了很多,新加坡的马来短虾虎就有很大概率是观赏鱼贸易引入野外的,因为颜色如此鲜艳数量如此庞大的鱼类,如果是原生种的话,在新加坡这个面积不大人口众多的地方不太可能迟至2007才第一次发现。

黄黑双间 | 经典热带虾虎——小蜜蜂

(图片 / wzr)

小蜜蜂虾虎的颜色非常醒目,多年的野外调查都忽略这种鱼确实不太可能。美国加州有4件1947来自新加坡的道氏短虾虎标本,但这些鱼基本确定来自观赏鱼贸易并非新加坡野外捕捉。

饲养方面这鱼饲养不难,有资料说小蜜蜂虾虎是汽水鱼淡水无法长期饲养,这个说法不对,小蜜蜂虾虎,无论道氏短虾虎还是马来短虾虎,都是广盐性鱼类,他们可以长期淡水生存。当然汽水甚至海水都可以活,能活多久就不清楚了。

黄黑双间 | 经典热带虾虎——小蜜蜂

道氏短虾虎甚至可以生存在黑水区,图为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道氏短虾虎栖息地(图片来自网络)

饲养小蜜蜂虾虎的缸水流不能太大,因为这鱼很小,也不要和很大很凶的鱼混养,可以接受人工饲料,不过不是特别爱吃,喜欢吃丰年虾、水蚯蚓等肉饵。

黄黑双间 | 经典热带虾虎——小蜜蜂

道氏短虾虎的苗子(图片来自网络)

道氏短虾虎可以人工繁殖,幼体没有浮游期也不需要洄游入海,想繁殖的话需要提供人工洞穴,贝壳,陶罐等隐蔽物供他们产卵,产完卵后雄性会护卵,大概7到9天卵就会孵化。

文:wzr

文章转自:三八水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