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圆线虫病是由兰氏类圆线虫寄生于猪的小肠黏膜下而引起的一种寄生线虫病.该病主要侵害1~3月龄的小猪。
发病原因
兰氏类圆线虫在仔猪的小肠内只有雌虫寄生。雌虫体呈乳白色,体细小,似发状。雌虫在猪小肠内营孤雌生殖,产出含有幼虫的虫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经12-18小时孵化出杆虫型幼虫,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一般需要6~8小时即可孵化出杆状的幼虫。此时若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杆虫型幼虫发育为自由生活的成虫,自由生活的雌虫和雄虫即转化为丝虫型幼虫,即可通过口或皮肤进入仔猪体内,经胃黏膜钻入血管,随血液流动到达肺部,再随气管中的锰液到达咽部,最后随之进入小肠中发育为孤雌生殖的雌性成虫。寄生性雌虫在宿主体内可连续生存6~9个月。
临床表现
发病初仔猪体表受到幼虫的物理刺激皮肤发红有湿疹,腿内侧、股下、背、两肋呈红色突起疹疱。后期疹疱破裂,肿胀,皮肤表面粗糙,被毛无光泽,皮肤干燥,皱裂出血化脓;当幼虫移行至肺时,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体温升高,有的呈犬坐式呼吸,有的呈腹式呼吸;当有大量虫体寄生于小肠时,小肠发生充血、出血和溃疡,随后出现胃肠道症状,病猪消瘦、贫血、腹痛、下痢、粪便带有血液或黏液.最后多因衰竭而死亡。
剖检变化
主要表现心包炎,心内膜出血,肝炎,脾脏有出血性梗死、肾出血、肾盂肾炎、膀胱炎、肠黏膜充血、大结肠、盲肠表面有糜烂性溃疡,肠腔内有细小的寄生雌虫。
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理圈舍粪便,使用苯酚,敌百虫对发病猪体及圈舍全面喷洒,地面用生石灰吸潮和杀菌。
2、 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2~0.3毫克,皮下注射或、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溶于水灌服或拌料喂服。
3、腹泻严重的仔猪补液盐补液或腹腔注射20mL 的葡萄糖或者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