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圓線蟲病是由蘭氏類圓線蟲寄生于豬的小腸黏膜下而引起的一種寄生線蟲病.該病主要侵害1~3月齡的小豬。
發病原因
蘭氏類圓線蟲在仔豬的小腸内隻有雌蟲寄生。雌蟲體呈乳白色,體細小,似發狀。雌蟲在豬小腸内營孤雌生殖,産出含有幼蟲的蟲卵,卵随糞便排出體外,一般經12-18小時孵化出杆蟲型幼蟲,在高溫高濕的夏季一般需要6~8小時即可孵化出杆狀的幼蟲。此時若外界環境條件适宜,杆蟲型幼蟲發育為自由生活的成蟲,自由生活的雌蟲和雄蟲即轉化為絲蟲型幼蟲,即可通過口或皮膚進入仔豬體内,經胃黏膜鑽入血管,随血液流動到達肺部,再随氣管中的錳液到達咽部,最後随之進入小腸中發育為孤雌生殖的雌性成蟲。寄生性雌蟲在宿主體内可連續生存6~9個月。
臨床表現
發病初仔豬體表受到幼蟲的實體刺激皮膚發紅有濕疹,腿内側、股下、背、兩肋呈紅色突起疹疱。後期疹疱破裂,腫脹,皮膚表面粗糙,被毛無光澤,皮膚幹燥,皺裂出血化膿;當幼蟲移行至肺時,咳嗽、氣喘、呼吸困難,體溫升高,有的呈犬坐式呼吸,有的呈腹式呼吸;當有大量蟲體寄生于小腸時,小腸發生充血、出血和潰瘍,随後出現胃腸道症狀,病豬消瘦、貧血、腹痛、下痢、糞便帶有血液或黏液.最後多因衰竭而死亡。
剖檢變化
主要表現心包炎,心内膜出血,肝炎,脾髒有出血性梗死、腎出血、腎盂腎炎、膀胱炎、腸黏膜充血、大結腸、盲腸表面有糜爛性潰瘍,腸腔内有細小的寄生雌蟲。
防治方法
1、加強飼養管理,及時清理圈舍糞便,使用苯酚,敵百蟲對發病豬體及圈舍全面噴灑,地面用生石灰吸潮和殺菌。
2、 伊維菌素每千克體重0.2~0.3毫克,皮下注射或、左旋咪唑每千克體重10毫克,溶于水灌服或拌料喂服。
3、腹瀉嚴重的仔豬補液鹽補液或腹腔注射20mL 的葡萄糖或者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5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