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铁道兵文化琐谈作者:原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 刘金龙

作者:铁道兵文化
铁道兵文化琐谈作者:原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 刘金龙

铁道兵文化琐谈

作者:原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 刘金龙

文化是人类从事物质与精神活动的结晶。

文化的种类很多,诸如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古文化、今文化等高层次、大系统的文化;中原文化、河套文化、纳西文化等不同地区的地域的文化;社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专题文化。作为军队有军队特色的文化,作为兵种则有兵种独特的文化。铁道兵文化就是兵种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铁道兵文化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传承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红军文化。铁道兵文化是铁道兵部队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过去,铁道兵作为一个特种兵是穿军装的筑路工人;现在,铁道兵集体转业后中国铁建就是不穿军装的铁道兵。

铁道兵文化是多元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独树一帜的战地文化。铁道兵作为战时的保障部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培养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抢修铁路中形成的战地文化是鼓舞指战员们不怕牺牲的精神力量。这种战地文化力转化为战斗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解放战争时期“野战军打到那里,铁路就修到那里”,铁道兵胜利完成了大量交通运输保障工作,为赢得战争胜利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中,铁道兵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上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障了各种军需和生活物资及时运到前方,为赢得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战地文化在越南战场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地面上不与美国侵略者交锋,战地思想政治工作更能有效开展,在车站、桥梁及主要抢修路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毛主席语录以及其它宣传标语、鼓动口号等随处可见,对激励指战员们在敌人狂轰烂炸中确保铁路畅通无阻起到很好的鼓舞和促进作用

铁道兵文化琐谈作者:原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 刘金龙

二是造福人民的铁路文化。社会上各种专题文化如茶文化、酒文化、醋文化等源远流长,而铁路文化历史虽短但厚重宽广。每一条新建铁路都是铁道兵指战员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需要大力兴建铁路,而最艰巨的修路任务国家交给了铁道兵。尤其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青藏铁路、北京地铁等高难度、高科技铁路的建成,其文化含量之高令世人感叹!兵歌“铁道兵志在四方”写出了铁道兵在筑路中的胸怀和意志。表现了苦干加巧干为国修路为民造福以苦为荣的铁路文化。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今朝汗水洒下地,明天锦绣山河织上铁路网。英勇善战的铁道兵,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在铁路建设、国防建设、抢险救灾中发挥了突击队作用。铁道兵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铁道兵是播种机,铁道兵是宣传队。一曲“天路”唱出了人们的心声,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在援外项目中,由铁道兵承担主要施工任务的平壤地铁以及有铁道兵人员参与建设的赞坦铁路等,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铁路文化的厚重和宽广。

铁道兵文化琐谈作者:原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 刘金龙

三是文体活动的多彩文化。有位伟人曾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军队”,由于文革中停学停课,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应征入伍的青年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为解决好这一问题,铁道兵部队以连队团支部为主开办文化补习班,组织新战士学习文化知识,收到了良好效果。铁道兵战斗在祖国边远地区的崇山峻岭,文化生活相对枯燥贫乏。在物质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让铁道兵战士的文体生活丰富多彩,以利增强部队战斗力。各部队想尽了办法,如组织歌咏比赛,每当放映露天电影前夕,连队与连队的拉歌声一浪高过一浪,呈现出官兵们高昂的士气。又如组织观看各种文艺演出,一些专业文艺团体下部队演出丰富了基层的文化生活。如铁道兵文工团下基层的慰问演出,师、团文艺宣传队到连队的巡回演出等等。而经常性的自娱自乐活动,主要由连队干部战士们自编自演,尤其是在那没有电视的年代,周末和节假日战士们大多在自娱自乐中度过。营区的场地虽有限,但乒乓球及各种棋类活动能经常开展。即使在援越抗美中条件十分有限,也能找个山洞打乒乓。喜欢球类运动的官兵想方设法开辟场地,有的营区只能安置半个球场一个篮球架,也可进行别开生面的篮球赛,官兵们在球场上似虎跃,而到了施工现场又如龙腾。

铁道兵文化琐谈作者:原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 刘金龙

四是因地制宜的军垦文化。当年三五九旅的旅长王震成了铁道兵司令员后,老将军把南泥湾精神带到了铁道兵。在物资供应相对匮乏的年代,陆军战士的伙食费每人每天四角钱,要改善好伙食难度很大,而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铁道兵多么渴望伙食能好些。为改善伙食提高部队战斗力,铁道兵后勤部在东北兴建的嫩江农场年年丰收,及时向各部队调运大米、黄豆等食品,丰富了部队的米袋子。但是部队的菜篮子问题需自行解决。好在铁道兵大多住在地广人稀的树林旁、丘陵地,战士们发扬南泥湾精神开荒种菜,不少战士还从家乡邮寄来种子,在自己种菜的同时自己养猪。白天紧张的施工虽感到很累,但早、晚官兵们还要为“自留地”的各种蔬菜浇水、施肥。军垦文化在援越抗美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入越初期天天吃罐头食品、脱水蔬菜,时间长了很不适应。“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此话虽有点夸大,但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对人体健康不利进而影响部队战斗力。在适应了当地环境并得到越方允许后各部队因地制宜开荒种菜,很快改善了部队的生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作为现代军人衣着都有保证,因此自己动手的唯一回报就是“足食”。官兵们深切感到,自己养的猪吃起来肉特别香,自己种的菜吃起来特别可口。

铁道兵文化琐谈作者:原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 刘金龙

五是与时俱进的兵史文化。铁道兵撤销后其历史文化一直在延续。随着时代车轮的不断前进,过去铁道兵修建的是普通铁路,现在中国铁建修建的是高速铁路,铁道兵文化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历史靠文化衔接,文化随历史与时俱进。在记述铁道兵历史的书籍中,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铁道兵》卷、铁道兵回忆史料、铁道兵大事记等,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了铁道兵的战斗历程。而铁道兵纪念馆和中国铁路展览馆的建立,用文字和实物记载和展现了铁道兵的光辉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兵史文化传承者在成昆线上还建造了“铁道兵博物馆”;援越抗美的亲历者编辑出版了《铁军雄风》、《铁血雄师》两本回忆录,真实记录了铁道兵的援越抗美史。热心公益事业的战友在福州集资修建了“援越抗美纪念园”,湖北荆州的张金春战友在家中建立了“援越抗美博物馆”,为铁道兵的兵史文化增光添彩!以史为镜可以明志,以史为镜可以更加爱党、爱国、爱企业。这就是铁道兵的兵史文化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铁道兵文化琐谈作者:原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 刘金龙

党的十八大报告早就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这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铁道兵文化也将由不穿军装的中国铁建永远传承下去,并将得到更好的繁荣和发展。

铁道兵文化琐谈作者:原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 刘金龙

刘金龙简历 男,汉族;上海市人,1943年12月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61年9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团宣传股干事,师宣传科干事,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秘书;1978年10月转业到宝钢,历任调研科科长、副处级调研员;上海市系统工程学会理事。2003年12月退休。

编辑:乐在其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