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作者:广州国际艺博会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评论:陈维 广州艺博会艺委会主任)

鲜花、草莓、盆栽……李璐的系列油画作品,对于喜欢欣赏富有戏剧性、故事性的观众而言,李璐的这一系列油画,其题材看起来似乎是“平平无奇”的,不容易接受。画家没有展现“太远”的事件、人物或大场景,而是更多关注生活的某一个细节、某一次节点,指给我们看的是日常生活的种种图像。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盛开 | 60×60 cm, 布面油画

李璐的系列油画更像是一帧帧的照片。说像“照片”,并不是从作品对真实世界的反映程度来提出的,而是强调作品中蕴涵的图像的力量。自摄影进入现代人生活以来,我们恰恰能在影像中找到这种力量。所以,当第一次观看李璐的《小时光》的时候,画作以照片拼贴的方式来诠释“时光”,某种程度上,它就与照片那记录生活、保存记忆的功能所具有的图像力量取得异曲同工的表现效果了。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小时光 | 150×150 cm, 布面油画

“小时光”之小也暗示李璐作品的表现主题:近在咫尺的你我,生活的细节。她的鲜花属于商场的花店,来源于街边的风景,待在室内懒洋洋的盆栽。李璐将生活中“可以存在”的美摆了出来,是灵心善感之人的生活观察日记。大众对艺术似乎形成一个固定的印象,以为艺术家只喜欢“诗与远方”,其实,艺术也可以是你我眼中熟悉的风景,可以是此处的生活。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盛开 | 60×60 cm, 布面油画 (部分)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玫瑰 · 节奏2 | 60×60 cm, 布面油画

体察日常生活中细微的变化,同时,又不是传统的“向外”,而是“向内”的注视。李璐的作品表现了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若是以小说做比喻的话,传统画家笔下的静物,就像巴尔扎克倾向于兴致盎然地描述角色生活场所的家居、摆设,力求通过一番细致的描写突显角色的社会身份与地位。现代画家的画笔则模糊了场景,更专注于整体情感与心灵氛围的表达,不必那么追求“物质真实”,转而琢磨如何表现真实的心灵图景,这就非常接近伍尔夫面对周围世界时,向我们呈现的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心理变化。在李璐的《草莓》、《晨》等作品中,她对于构成生活的元素怀有好奇,并认为是独特的,带着重新打量一下的“滤镜”,发现了生活平静而简明的形式——这也是美的形式。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绿狗 | 60×60 cm, 布面油画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晨 | 60×60 cm, 布面油画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草莓 | 80×120 cm, 布面油画

李璐挖掘到这种明快、干净的美的形式,于是,她的人物画也具备相应的特点。单纯明亮的色彩,简化大量细节,保留最基础的块面。不似传统肖像画那样追求细腻、浑圆的光影效果,块面转折干脆直接又不显突兀,使得画面里唯一的主角在视觉上更加突出,人物面部简化、夸张化,构图受现代摄影的影响,聚焦于人物的面部,放大两人之间的交流细节。在《愉快的交往》系列油画中,人物互动动作的一刻被记录,大胆的色彩摆脱了视觉真实,服从画中人真实的精神活动状态,帧帧照片似的图像力量再次突显出来。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愉快的交往 | 60×80 cm, 布面油画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远离了对自然单纯的模仿,以简明利落的视角切入生活,画家李璐掌握了独特的美的形式与语言,她用一种恰当且舒适的绘画方式讲述她的所见所感,展示当代人生活中可触碰的诗意与丰富有趣的精神景观。

艺术家简介

艺术评论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观

李璐,出生于1978年12月,留法艺术家。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系(本科),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系当代艺术与多媒体专业(硕士研究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