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作者:廣州國際藝博會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評論:陳維 廣州藝博會藝委會主任)

鮮花、草莓、盆栽……李璐的系列油畫作品,對于喜歡欣賞富有戲劇性、故事性的觀衆而言,李璐的這一系列油畫,其題材看起來似乎是“平平無奇”的,不容易接受。畫家沒有展現“太遠”的事件、人物或大場景,而是更多關注生活的某一個細節、某一次節點,指給我們看的是日常生活的種種圖像。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盛開 | 60×60 cm, 布面油畫

李璐的系列油畫更像是一幀幀的照片。說像“照片”,并不是從作品對真實世界的反映程度來提出的,而是強調作品中蘊涵的圖像的力量。自攝影進入現代人生活以來,我們恰恰能在影像中找到這種力量。是以,當第一次觀看李璐的《小時光》的時候,畫作以照片拼貼的方式來诠釋“時光”,某種程度上,它就與照片那記錄生活、儲存記憶的功能所具有的圖像力量取得異曲同工的表現效果了。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小時光 | 150×150 cm, 布面油畫

“小時光”之小也暗示李璐作品的表現主題:近在咫尺的你我,生活的細節。她的鮮花屬于商場的花店,來源于街邊的風景,待在室内懶洋洋的盆栽。李璐将生活中“可以存在”的美擺了出來,是靈心善感之人的生活觀察日記。大衆對藝術似乎形成一個固定的印象,以為藝術家隻喜歡“詩與遠方”,其實,藝術也可以是你我眼中熟悉的風景,可以是此處的生活。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盛開 | 60×60 cm, 布面油畫 (部分)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玫瑰 · 節奏2 | 60×60 cm, 布面油畫

體察日常生活中細微的變化,同時,又不是傳統的“向外”,而是“向内”的注視。李璐的作品表現了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若是以小說做比喻的話,傳統畫家筆下的靜物,就像巴爾紮克傾向于興緻盎然地描述角色生活場所的家居、擺設,力求通過一番細緻的描寫突顯角色的社會身份與地位。現代畫家的畫筆則模糊了場景,更專注于整體情感與心靈氛圍的表達,不必那麼追求“物質真實”,轉而琢磨如何表現真實的心靈圖景,這就非常接近伍爾夫面對周圍世界時,向我們呈現的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心理變化。在李璐的《草莓》、《晨》等作品中,她對于構成生活的元素懷有好奇,并認為是獨特的,帶着重新打量一下的“濾鏡”,發現了生活平靜而簡明的形式——這也是美的形式。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綠狗 | 60×60 cm, 布面油畫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晨 | 60×60 cm, 布面油畫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草莓 | 80×120 cm, 布面油畫

李璐挖掘到這種明快、幹淨的美的形式,于是,她的人物畫也具備相應的特點。單純明亮的色彩,簡化大量細節,保留最基礎的塊面。不似傳統肖像畫那樣追求細膩、渾圓的光影效果,塊面轉折幹脆直接又不顯突兀,使得畫面裡唯一的主角在視覺上更加突出,人物面部簡化、誇張化,構圖受現代攝影的影響,聚焦于人物的面部,放大兩人之間的交流細節。在《愉快的交往》系列油畫中,人物互動動作的一刻被記錄,大膽的色彩擺脫了視覺真實,服從畫中人真實的精神活動狀态,幀幀照片似的圖像力量再次突顯出來。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愉快的交往 | 60×80 cm, 布面油畫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遠離了對自然單純的模仿,以簡明利落的視角切入生活,畫家李璐掌握了獨特的美的形式與語言,她用一種恰當且舒适的繪畫方式講述她的所見所感,展示當代人生活中可觸碰的詩意與豐富有趣的精神景觀。

藝術家簡介

藝術評論 | 李璐:日常生活的精神景觀

李璐,出生于1978年12月,留法藝術家。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附中,廣州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巴黎第八大學造型藝術系(大學),巴黎第八大學造型藝術系當代藝術與多媒體專業(碩士研究所學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