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云社的众多弟子当中,很多人认为曾经的曹云金就是德云社的大师哥,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郭德纲的大弟子不姓曹。

只是因为当年的曹云金在德云社影响太大,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他就是德云社的大师兄,现实中德云社大弟子另有其人。
闫云达这个名字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但是他却是货真价实的德云社大弟子,而闫云达之所以能成为大弟子,源于他和郭德纲的一段渊源。
早年落魄的郭德纲,三进三出北京城,最落魄的时候演出完毕没有打车的钱,只好自己走路回家,他把这些经历都写进了自己的相声当中。
闫云达就是在这个时候遇到郭德纲的,当然那个时候他还不叫闫云达,郭德纲也没有知名度,两个人成了莫逆之交。
后来两个人为了生计各奔东西,没想到再见面的时候两个人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而郭德纲就是那个飘在天上的人。
苦尽甘来的郭德纲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又发现了当年的难兄难弟,出于好心要扶持这位故友一把,就把他招入自己的麾下。
虽然两个人当年一起扛过枪,一起站过岗,但是如今毕竟身份悬殊,怎么安排昔日的故友,着实让郭德纲费了一番脑筋。
德云社毕竟是靠手艺吃饭的地方,无可奈何的郭德纲灵机一动,不如收他为徒教会他吃饭的本领,也算是不枉当年认识一场。
就这样,四处漂泊的闫云达阴差阳错进了德云社,并且成了德云社的大弟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着实威风。
虽然贵为德云社大弟子,但是闫云达却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早年间的北漂生活,让他的相声作品充满了黄段子,这严重的制约了今后的发展。
因此来说,虽然闫云达加入德云社时间不算短,地位也不算太低,但是却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这让闫云达很是伤感。
后边的师弟们都崭露头角出人头地,闫云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师父一心一意的捧他,无奈他总差那么一点火候。
眼看在德云社出头无望,闫云达把脚一跺把心一横,做出了一个人生中重要的决定,他要离开德云社从零开始发展。
既然是自己选择离开德云社,师父又一直没有亏待过自己,闫云达很明智的选择了还字离社,把“云”字还给了师父。
看得出来,闫云达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因为一个艺名对于艺人来说太重要了,这个艺名就是将来行走江湖的招牌。
还了字的闫云达如释重负,他正式改名闫宗海,而他主动还字的义举也和某些人形成宣明的对比,为他将来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
闫宗海当年认识郭德纲,并且在德云社待了那么长时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也算得上德云社元老级人物了。
对于曾经的恩师郭德纲的心思,闫宗海是最懂的一个人,他知道当年师父三进北京城,不是为了荣华富贵高官厚禄,而是为了相声的繁荣。
闫宗海深知繁荣相声不容易,靠师父一己之力很难完成,因此已经自立门户的闫宗海,成立了“听海阁”的小剧场。
闫宗海之所以成立这个小剧场,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帮助昔日的恩师郭德纲完成愿望,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