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26日(李玉军)以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推动昆虫科学教育为主题,第二届野生昆虫博物馆竞赛于25日在上海举行。

又称蜻蜓,中国民间育种和战斗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清朝越来越精妙。据记载,南宋的《织书》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该书的书。当时,打斗不仅是少数人的赌博手段,已经变成了与钓鱼、养鸟、花卉等相辅相成,启迪民俗文化生活的气质,更能体现中国人朴素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开放精神,更是传播了民俗根深蒂固的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
由上海自然野生昆虫博物馆主办,今年的比赛共有8支队伍,64只蜻蜓(每队8个代码)参加比赛,最终决定冠冕、亚洲和季节大军。主办方坚持大赛以参与为重点,严禁赌博,努力将传统文化与民间娱乐、热爱自然、昆虫科学相结合。
比赛起起伏伏,各方都很紧张,努力...活动在紧张、和谐、欢快的气氛中落下帷幕,组委会向获奖者和团队颁发了奖项和奖品。
据观赛界人士介绍,秋之马、嚎叫、民间古玩乐"格斗"已成为每年秋复燃的传统游戏之一。河北、河南、安徽、山东等地都是市场的主流,上海也有很多玩家。上海各大花鸟市场参观者如编织、摊位前头动、贵妃讲解的抗蜻蜓的方法和技术,吸引了不少昆虫贸易商和昆虫爱好者。
上海自然野生昆虫博物馆位于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会场面积3000多平方米,展示300多种物种,数以万计的活体和标本,让人们感受水域、沙漠、热带雨林、岛屿、沼泽等不同的生态环境,并利用高科技手段恢复天然雨林中的活虫和两栖动物, 湖泊等滋生环境,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魔力。该博物馆集旅游、观赏、科普教育于一体,是国内首个展示活体昆虫和两栖爬行动物的科学展厅,被誉为国家科学教育基地。(完整)
编辑: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