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二屆野生昆蟲博物館競賽在滬舉行

北京,9月26日(李玉軍)以傳播中華民族文化,推動昆蟲科學教育為主題,第二屆野生昆蟲博物館競賽于25日在上海舉行。

第二屆野生昆蟲博物館競賽在滬舉行

又稱蜻蜓,中國民間育種和戰鬥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清朝越來越精妙。據記載,南宋的《織書》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該書的書。當時,打鬥不僅是少數人的賭博手段,已經變成了與釣魚、養鳥、花卉等相輔相成,啟迪民俗文化生活的氣質,更能展現中國人樸素的生活态度和樂觀的開放精神,更是傳播了民俗根深蒂固的人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理念。

第二屆野生昆蟲博物館競賽在滬舉行

由上海自然野生昆蟲博物館主辦,今年的比賽共有8支隊伍,64隻蜻蜓(每隊8個代碼)參加比賽,最終決定冠冕、亞洲和季節大軍。主辦方堅持大賽以參與為重點,嚴禁賭博,努力将傳統文化與民間娛樂、熱愛自然、昆蟲科學相結合。

第二屆野生昆蟲博物館競賽在滬舉行

比賽起起伏伏,各方都很緊張,努力...活動在緊張、和諧、歡快的氣氛中落下帷幕,組委會向獲獎者和團隊頒發了獎項和獎品。

據觀賽界人士介紹,秋之馬、嚎叫、民間古玩樂"格鬥"已成為每年秋複燃的傳統遊戲之一。河北、河南、安徽、山東等地都是市場的主流,上海也有很多玩家。上海各大花鳥市場參觀者如編織、攤位前頭動、貴妃講解的抗蜻蜓的方法和技術,吸引了不少昆蟲貿易商和昆蟲愛好者。

第二屆野生昆蟲博物館競賽在滬舉行

上海自然野生昆蟲博物館位于浦東陸家嘴東方明珠,會場面積3000多平方米,展示300多種物種,數以萬計的活體和标本,讓人們感受水域、沙漠、熱帶雨林、島嶼、沼澤等不同的生态環境,并利用高科技手段恢複天然雨林中的活蟲和兩栖動物, 湖泊等滋生環境,充分展現了大自然的魔力。該博物館集旅遊、觀賞、科普教育于一體,是國内首個展示活體昆蟲和兩栖爬行動物的科學展廳,被譽為國家科學教育基地。(完整)

編輯: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