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燕云台》中的史实:“燕云十六州”,是宋朝永远的痛

作者:夏日森林的信箱

电视剧《燕云台》中提到的“燕云十六州”,是大宋朝不可触摸的痛。在赵宋皇帝心中,始终存着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夙愿。

那么,宋朝为什么收不回“燕云十六州”?又为何因其引发了无数腥风血雨的战争呢?

《燕云台》中的史实:“燕云十六州”,是宋朝永远的痛

军事重地。公元936年,后唐明宗女婿石敬塘叛变,为了得到契丹军事援助,建立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辽国),使中原门户洞开(华北北部关隘要塞和天然屏障,包括长城,都在燕云十六州境内),华北平原完全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之下。

错失良机。后周世宗柴荣亲征,接连收复了6个州关,眼看就要攻下幽州,却突发疾病,只得罢战回师,功亏一篑。

《燕云台》中的史实:“燕云十六州”,是宋朝永远的痛

柴荣逝后,赵匡胤建宋朝。太祖对辽非常忌惮,而且当时南方很多地方尚未平定,于是他定下先南后北的军事战略。但是等他扫平了地方势力,却错失了北伐最佳时机。辽统治者从昏君耶律景,换成雄才伟略的萧太后。

《燕云台》中的史实:“燕云十六州”,是宋朝永远的痛

受挫高粱河。公元979年,太宗决定夺回燕云十六州。亲征三个月灭了北汉,攻下涿州,执意匆忙挺进幽州。幽州守城韩德让,严密防守,一连半个月无法攻克。宋军人困马乏,粮饷不足。

萧燕燕并发五院兵马,驰援幽州,大战于高梁河,宋军大败。太宗急乘驴车逃命,丢弃粮草辎重无数,大量将士折损,多年聚积,毁于一旦,而收复的土地又重回契丹人手中。

《燕云台》中的史实:“燕云十六州”,是宋朝永远的痛

兵败岐山沟。8年后,宋太宗再次发动北伐,派三路军征讨。雄州一路主将曹彬,中路主将米信,飞狐口一路主将田重,雁门一路主将潘美,副将杨业。拟以东路曹彬军牵制住辽的主力,中西两路乘隙攻取山后诸州,后三师合击幽都府。

战争开始后,初战大捷,西路连下4州,中路攻占1州2县。米信在新城被围,才带了100多人突围,会合曹彬大军,接连攻下涿州与2个县。

曹彬进涿州后,想起皇上“持重缓行”的告诫,驻军10多天不敢动作,军粮殆尽,退出涿州。太宗闻讯大怒,令他与米信军会合后,就地驻军,声援西路军。

《燕云台》中的史实:“燕云十六州”,是宋朝永远的痛

但是曹彬控制不了将士们争功抢战的情绪,再次攻打涿州。但此时涿州援兵已至,东路军粮道被断,只得撤退,萧太后见曹彬军时进时出,毫无章法,一路紧紧追击,战于岐山沟,曹彬军大败,西中两路军为此也被迫撤退。

杨业因未得到潘美事先约定好的驰援,在陈家谷口战伤被俘,绝食三日而亡。

澶渊之盟。此后,宋转向防守,但辽国在萧太后治理下,走上中兴之路,多次向宋发动战争。公元1004年,萧太后领兵直逼澶州,威胁汴京(开封)。宰相寇准立排众议,组织抵御。

宋真宗亲征澶州后,两军进入相持局面,双方逐缔结了澶渊之盟。即宋每年助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沿边州军,各守疆界。这份盟约,给双方带来了长达120年的和平。

《燕云台》中的史实:“燕云十六州”,是宋朝永远的痛

引狼入室。公元1115年,女真族起兵反辽。徽宗决定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迎狼入室,这个更野蛮的邻居,给了宋一座残破空城。

几年后,制造了靖康之难,灭了北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