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二次柏林危机始末,美苏的争斗与博弈,造就了柏林墙的诞生一、风暴前的不平静二、升级,军事对峙三、局势的缓和结语

作者:皮皮姐的大百科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因为占领区域分配问题出现矛盾。一意孤行与绝不让步的结果就是让一个原本统一的德国彻底分裂成两个国家——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即东德与西德。

这次的事件被称为第一次柏林危机。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两大阵营对于德国的争夺并没有就此收手,反而变本加厉,最终将导致了双方阵营矛盾的再一次深化。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风暴前的不平静</h1>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在德国问题和柏林题上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甚至围绕柏林问题爆发了场持续数年的危机。在美国方面,这一危机甚至跨越两任总统任期。

德国分裂后,西方占领下的西柏林就成了苏联眼中的一枚"眼中钉"。西柏林的存在,是西方对外战略的一个关键布局。美国把西柏林看作是实施"解放战略"和"和平战略"的重要依托、而苏联则把它看作是西方对东方进行敌对活动的工具。

第二次柏林危机始末,美苏的争斗与博弈,造就了柏林墙的诞生一、风暴前的不平静二、升级,军事对峙三、局势的缓和结语

二战后,四分五裂下的德国领土

1958年3月,西德议院通过决议,决定以原子武器武装自己的军队。这意味着苏联面对的西方军事威胁进一步加剧。同年10月27日,东德政府谴责西方势力违反相关要求,并要求西方国家完全撤出柏林市内,取消相应的一切权利,使得原本紧张的柏林局势再一次紧张起来。

第二次柏林危机始末,美苏的争斗与博弈,造就了柏林墙的诞生一、风暴前的不平静二、升级,军事对峙三、局势的缓和结语

柏林查理检查站,相互对峙的美军与苏军

苏联表示支持东德的立场。11月10日,赫鲁晓夫在一次群众大会上对美、英、法三国提出指责,强调要重新考虑柏林地位、撤退占领问题。按照苏联的意思,西柏林必须要"非军事化",不得有任何的限制,否则就重新考虑西柏林的过境检查权。甚至将其比作"毒瘤",要采取政治手术将其除掉。

第二次柏林危机始末,美苏的争斗与博弈,造就了柏林墙的诞生一、风暴前的不平静二、升级,军事对峙三、局势的缓和结语

苏联的强硬表态,实际上是对解决西柏林法律地位问题的"最后通牒"。西方三国对此反应强烈,拒绝了苏联的建议。1959年1月,艾森豪威尔决定在联邦德国和西柏林进行备战。在西方的强烈反应面前,苏联的态度开始软化,苏联多次表示,希望就柏林问题进行谈判.但西方拒绝举行首脑会谈,只主张举行外长会议。1959年5月和7月,双方分两个阶段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对德和约问题。

会议期间,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去世。根据外交惯例,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于5月27日赴美参加葬礼,这一善意使得两方的关系稍显缓和,美苏两国借此机会开了短暂的会谈,但因双方立场相距其远,未能达成任何协议。9月,赫魯晓夫为缓和局势,宣布放弃了半年内解决柏林问题的最后通牒,来换得美国对召开四国首脑会议的支持。

第二次柏林危机始末,美苏的争斗与博弈,造就了柏林墙的诞生一、风暴前的不平静二、升级,军事对峙三、局势的缓和结语

被苏联击落的U-2美军侦察机残骸

正当一切向缓和的方向上发展时,1960年5月1日,美军飞行员弗朗西斯·鲍尔斯驾驶一架U-2高空侦察机,在苏联领空进行侦查时,被苏军的米格-19战斗机所击落,他本人也因此被俘,史称"鲍尔斯事件"。这种军事挑衅行为当然不能让苏方所接受,原本的会谈最终因为这一风波而无疾而终。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升级,军事对峙</h1>

新任美国总统肯尼迪上台后,赫鲁晓夫又在维也纳会谈期间再次提出半年内解决柏林问题的最后通牒,但被前者当场回绝。按照苏联的想法,如果四大国在半年内不能就柏林问题达成协议,苏联将单独与东德签订条约,后者就可以同西方国家进行边境等安排问题。

第二次柏林危机始末,美苏的争斗与博弈,造就了柏林墙的诞生一、风暴前的不平静二、升级,军事对峙三、局势的缓和结语

在美国宣布拒绝这一建议后,6月15日,赫鲁晓夫发表电视广播讲话,声称必须在当年解决对德和约问题,并表示苏联有能力反击武力威胁。7月,赫鲁晓夫宣布加强苏联的军事实力,防备由此引发的不测事件。

另一边,西方三国毫不妥协,警告苏联的政策具有极大危险。美方表示决不允许苏联用武力把西方势力赶出柏林,决心保卫西方在西柏林的权利。为此,美方也相应地增加军事实力,征召后备役人员,增加驻欧美军力量,并要求加强军事准备。柏林局势再次紧张起来。

第二次柏林危机始末,美苏的争斗与博弈,造就了柏林墙的诞生一、风暴前的不平静二、升级,军事对峙三、局势的缓和结语

民间的反应更为激烈,许多东德百姓开始举家迁移。到1961年夏天,东德流入西柏林和西德的人数多达350万,其中不少是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民主德国因此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1961年8月上旬,华约各国进行磋商,支持东德政府就此局势采取措施。

第二次柏林危机始末,美苏的争斗与博弈,造就了柏林墙的诞生一、风暴前的不平静二、升级,军事对峙三、局势的缓和结语

东德士兵舒曼的“惊天一跃”

8月12日,东德政府决定加强边界管制,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则一律不得随意出境。当晚,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界拉起了170公里长的路障和铁丝网,为了保证可以"惩罚"那些非法出逃的东德人,铁丝网在修建时做了适当的修改与变化。

第二次柏林危机始末,美苏的争斗与博弈,造就了柏林墙的诞生一、风暴前的不平静二、升级,军事对峙三、局势的缓和结语

正在修建的柏林墙

从8月17日起,一座新的混凝土墙开始投入使用。之后又安装了其他部件,进而扩大了封锁的范围。最终在1961年11月20日,著名的"柏林墙"被修建完成,此后为了保证坚固,又在墙体和四周增加了防御措施,彻底封死了东德与外界的通道。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局势的缓和</h1>

"柏林墙"的建立加速了柏林原本的危机。美苏相继恢复核试验,与各自的盟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战争气氛笼罩了整个欧洲。但归根结底,双方都不愿为柏林问题而发生战争。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都十分清楚,一旦两大国在柏林问题上发生战争,欧洲将再一次变成人间地狱。因此美苏双方都对越界行为采取默认的态度。

第二次柏林危机始末,美苏的争斗与博弈,造就了柏林墙的诞生一、风暴前的不平静二、升级,军事对峙三、局势的缓和结语

比如苏联和东德在采取强硬姿态的同时,都留有一定的余地,并没有完全限制两地之间的交通往来自由。甚至在柏林局势激化后,美国派兵1500人沿通过民主德国境内高速公路驰援西柏林,一路上都没有受到阻拦。

美国在西柏林的底线是确保西柏林的"自由"与"生存能力",以及出入是否顺畅。因此,美国和西方国家最终容忍了柏林墙的建立。此后美苏在柏林的对抗开始降温。10月,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就出入西柏林的自由问题向肯尼迪作出保证,宣布西柏林不会因为"柏林墙"的修建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第二次柏林危机始末,美苏的争斗与博弈,造就了柏林墙的诞生一、风暴前的不平静二、升级,军事对峙三、局势的缓和结语

肯尼迪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1962年

随后,赫鲁晓夫在不再强硬了,他在苏共二十二大上表示,如果西方国家愿意和平解决德国问题,苏联也将考虑暂时停止国内的军事行动,与美国展开谈判。美方对这一态度表示欢迎。11月,肯尼迪发表讲话,强调"双方必须面对现实",做好战争准备的同时,也做好与苏联和平谈判的准备。苏联也表示,由于建立了柏林墙,与东德单独签订了互不侵犯和约,因此柏林问题可以暂缓进行。

第二次柏林危机始末,美苏的争斗与博弈,造就了柏林墙的诞生一、风暴前的不平静二、升级,军事对峙三、局势的缓和结语

第二次柏林危机险些导致美苏两大阵营的战争,最终两国领导人头脑冷静下来,通过谈判的形式将这场危机和平解决了。但是柏林墙已经修建,它就像是一座高山,横亘在柏林人民和德国人的心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结语</h1>

虽然"柏林墙"的修建,代表着冷战气氛的进一步加剧,但因为双方的"心照不宣",使得原本一触即发的战争威胁迅速降温,这也表现出东西方在对抗的同时,依然遵循着自己的底线,即有理有据,但又不无理取闹。

1990年代,随着冷战气氛逐渐消融,原本被迫分家的两德人民又重新团结在了一起,推到了这座令两代人隔阂不已的水泥墙,重新成为了一家人。

参考资料:

1.《二战后德国史》

2.《战后国际关系史》

3.《大棋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