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晚上,跟老婆一起去电影院看了电影《金刚川》,看完之后,老婆哭的稀里哗啦的,出来说了一句:“我们一定要对军人好”。

抗美援朝金城大战前夕,收到上级命令工兵连快速修建浮桥,让主力部队快速通过金刚川河流,务必在次日早上六点到达战役前线。
影片就围绕金刚川河流上这座浮桥开展,用交叉蒙太奇方法从三个分视角讲述同一件事,刚开始看可能有点看不明白,但是随着影片的持续讲述,你就会恍然大悟,三个导演运用的手法很巧妙,也很有新鲜感。
全片给我的感觉是第一部分相对轻松愉快(暴风雨前的宁静祥和),第二部分很压抑,充满愤怒;第三部分热血沸腾,视死如归,充满悲情色彩,最后一部分则是充满敬意,最崇高的敬意。
其中有几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旁白说都是十七八岁的小年轻,让我触动很大,这个年纪的我们还在父母的翅膀下成长呢,可他们却冒着生死冲在前线,保家卫国。
第二个:高炮兵为了掩护工兵连修桥,主动点火暴露自己吸引火力,与敌人决一死战。他们知道点火意味着什么,但是那一群人丝毫没有半点犹豫,毅然决然的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三个:就是最后看到烧焦的场景,从小胡身后跑出一群人,用自己的身躯搭建桥梁。看着战友烧焦的尸体,他们来不及悲痛,用尽生命继续去完成任务。就像电影中说的“你们从不相信神,但是你们创造了神迹”。
总的来说,《金刚川》用多视点的手法展现了有血有肉的志愿军战士们的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融世代血肉,换山河无恙。
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年代。他们可能不会被写入语文教材,但同样值得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他们,才有今天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