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格桑花开的地方等你来!
芦苇叶里的时光
太婆还在世的时候,特别喜欢吃粽子。她说,即使没牙,也能感受到糯米的醇厚,闻到芦苇叶的清香。所以每年快到端午节的时候,外婆就提前早早的给太婆准备好芦苇叶,看她包粽子,一起吃粽子。因此外婆也学了一手好手艺,包的粽子既好看又好吃。
太婆离开的那一年,我还小,刚上四年级,外婆匆匆的去老家奔丧,回来的时候,我看着她满脸悲伤的神情,却不知怎么安慰她,或许是那时候的不懂,就躺在她跟前,听着她说,太婆的点点滴滴……从那一年开始,端午节买粽叶的任务就落到了外公肩上,九十年代粽叶满大街都是,外婆每次都会早早的泡上粽叶,买好糯米,洗好红枣,每次都提前准备好。到包粽子的那一天,外公和我都很忙碌,把洗好的粽叶卷起来,最底下放上红枣,然后再放糯米,中间还要再放几个红枣,外婆说,这叫甜甜蜜蜜,最后用棉线绳子捆好。外公也喜欢吃粽子,每次第一锅得粽子,他吃的最多,外婆总是笑话他,说他吃的多。外公也不生气,只是笑笑说,我吃的多,说明这一年我都会甜甜蜜蜜的。那时候觉得吃粽子都是我们家一年里的大事。
时光匆匆,进入二十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自己在家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愿意去买现成的。可是外公觉得不好吃,每次都要跑上好几天,跑到城区外面才能买到粽叶,所以每次都要买好多,以备下一次买不到芦苇叶。又是洗叶,又是泡米……外婆总是早早的就包好粽子,放在冰箱里,等着儿女们回来吃。大家还在超市里挤着排队买粽子的时候,我们早就吃上了新鲜的粽子,总是馋的邻居来讨两个……
外婆的粽子,有时一等就是一年。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孙子辈都伴随着父母,上学和工作。渐渐的家里的人越来越少,老两口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翻日历,看看日子,看看时节,盼着盼着就都回来了……
我离开家也好几年了,每次回家,都是寒冬腊月,记得工作的第二年,大雪纷纷,回家后的第二天,外婆就把神神秘秘藏起来的粽子拿给我吃,要问我好不好吃,工作忙不忙,生活顺不顺利……每次芦苇叶的清香,都会让我泪流满面,那是一份等待,一份期盼。
这几年,老两口年纪越来越大。外公拄着拐,也走不动了,芦苇叶也买不到了,很多时候都要去买粽子吃。外婆总感慨的说,社会变好了,日子不一样了!现在外公也吃不了那么多的粽子了,从超市买回来,带着假牙,忍不住依旧吃着,依旧闻着。电话的那一头,却是我们一句句的叮嘱,少吃点,消化不良,老头依旧笑笑.
现在,家里很多的手艺,外婆都交给了妈妈,想吃家乡的味道,也只有妈妈能做出那种感觉了。对于包粽子,妈妈早就把这门手艺学会了。我知道,妈妈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学会太婆的坦然,学会外婆的执着,学会妈妈的眷恋,学会生活的简单。
那是一份难以割舍的眷恋,是无忧无虑后的懂事,是泪流满面后的微笑,是迷失自我后的简单,我明白外婆的唠叨,更懂得外公的笑笑。这是一根纽带,是远方游子静静地守候,是味蕾冲击淡淡的乡愁,也是忙碌奔波默默地牵挂。
我想,多年以后,我也一定会做很多的东西。在那一片芦苇叶里,融入更多的包容、坦然和执着;在时光里,凝聚更多的责任、成熟和担当.
因为我有你们的牵挂……
主编:益西强杰
编辑:德 林
聆听西藏欢迎你投稿参与
聆听西藏是格桑花开推出的一个朗诵西藏经典诗文的精品栏目,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欢迎您参与朗诵制作。要求不涉及政治、民族、宗教等敏感内容,欢迎歌颂真善美的诗文朗诵作品;
标准开头为:朋友,欢迎关注格桑花开聆听西藏!我是你的朋友xxx,今天我为你朗诵的是xx的作品《》;
诵读录音(MP3格式),诵读诗文及作者简介、诵读者简介及照片请一并发[email protected];
注:格桑花开微信公众平台拥有对来稿选编的修改权,如若不同意,请另投它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