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演艺圈姐姐们“乘风破浪”,演了《北京人在纽约》的她偏偏风平浪静演起话剧

作者:上观新闻

年轻明星们爱用荧光笔区分台词段落,严晓频不同,她拿红色圆珠笔在《洋麻将》剧本上划自己的台词,黑笔写注释,“我们刚演戏那时候没有荧光笔,习惯了。荧光笔颜色有点花。”“那时候”可以一直追溯到1986年《在水一方》、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1994年《孽债》。8月20日起,《洋麻将》在浦东大戏院连演四场。从艺34年的严晓频说,“这部戏让我成长。”

演艺圈姐姐们“乘风破浪”,演了《北京人在纽约》的她偏偏风平浪静演起话剧

《洋麻将》排练厅远比想象中小,两张长椅组成舞台,台下三张桌子拼在一起。导演陈薪伊坐在中央,腰间绑着布条,挂住小热水袋,胃部不适丝毫不妨碍她的工作进度。她目光如炬,时而指点《洋麻将》另一位主演关栋天,“递手帕时,不用左手,变成右手;手帕散开,不要方方正正。”时而关照两位演员,“台词嗲一点,你们太严肃了,变成了政论戏。”一场戏结束,她连严晓频的眼妆也没放过,转头对造型师说,“晓频眼睛圆圆的,下次可以把眼线画长一些。”

演艺圈姐姐们“乘风破浪”,演了《北京人在纽约》的她偏偏风平浪静演起话剧

“陈导经验极其丰富,非常会抓细节。”这是陈薪伊吸引严晓频的原因,2007年纪念中国话剧诞生百年活动,严晓频与陈薪伊在大型交响剧诗《吁天》有过合作,戏不多,只有两周排练,演了一场,“我在影视剧花的时间比较多,舞台是我一直很喜欢的地方,想和陈导合作,学习、好好成长。”

演艺圈姐姐们“乘风破浪”,演了《北京人在纽约》的她偏偏风平浪静演起话剧

《洋麻将》讲述养老院里,老头魏勒与老太太芬西雅玩一种叫“洋麻将”的扑克牌。十四把扑克牌,每一把牌都是对两人性格和生存境遇的一次揭示,两位失意的老人在一次次冲突中向生活和解。

演艺圈姐姐们“乘风破浪”,演了《北京人在纽约》的她偏偏风平浪静演起话剧

“全剧四场戏发生在不到一个月里,展示了人的一辈子,像长卷,观众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去想象。《洋麻将》让你感受到复杂,人性的复杂、生活的复杂、一辈子的不容易。”在电视剧《天骄》《上海沧桑》,严晓频演过两次年龄跨度极大的角色,从二十出头演到七十古稀,“那都是我三十多岁的时候遇到的角色。四十多岁就变得很难了,因为你很难回到二十二三岁状态。”

演艺圈姐姐们“乘风破浪”,演了《北京人在纽约》的她偏偏风平浪静演起话剧

严晓频喜欢《洋麻将》剧本,“现在的戏更多往观众爱看的方向发展,短小精悍。”而《洋麻将》让严晓频想起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时去中戏看的话剧《饥饿海峡》《培尔金特》,“连语气词应用,都有人物的情绪状态在其中,越看越觉得深刻。年轻观众也许看不到那么远时空后的自己,但在剧场两小时,你总会有一刹那去想一想,因为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父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演艺圈姐姐们“乘风破浪”,演了《北京人在纽约》的她偏偏风平浪静演起话剧

今年,演艺圈“姐姐们”忙着乘风破浪,严晓频却是风平浪静的那个人。《洋麻将》原定2月开始排练、3月演出,由于疫情推迟到8月。严晓频依旧在2月初开始为期一个月的线上工作,每天早上九点半开始与剧组同事对词,“大约一个半小时,找角色感觉。今天可能是第一二场戏,明天可能是第三四场戏。”

“话剧台词如此重要,得有非常细致的准备。”舞台对严晓频并不陌生,2017年到2019年她连续演了超过60场话剧《戴茜今晚嫁给谁》,这是她正式主演的第一部话剧,“认认真真演了三年。”《洋麻将》只有两个演员,每人台词量近一万字,“台词处理、音调运用,像一个工具帮助演员展现人物。”排练现场,陈薪伊每翻一页剧本,随口转场景,关栋天都能不停顿地续上台词。

演艺圈姐姐们“乘风破浪”,演了《北京人在纽约》的她偏偏风平浪静演起话剧

对手的本事摆在眼前,严晓频说,“作为演员,有时候要逼迫自己去做难的事。演芬西雅,这样的排练、这样的完成度,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面对面排练时间只有十多天,每天从早到晚,我感觉自己在成长。究竟是什么样的收获,不像一二三四说得那么清楚,但我能感知自己的内在,从演员的职业状态里又掌握了更多,所以我觉得这段时间非常宝贵。”

一天排练,以服装确认为结束。陈薪伊要求严晓频回家找方形丝质围巾,换掉排练时的长羊绒围巾。严晓频又与舞台监督清点《洋麻将》要穿戴的长裤、衬衫、鞋子,把它们一一装进随身帆布包,拎下楼,这是她平常排练就会穿的衣物,“舒服,《洋麻将》首演就这么上了。”

来源:作者:诸葛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