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冷暴力Vs热暴力

记得在2011年香港金像奖三十周年的时候,台上司仪问台下观众:“有多少已经为香港电影奋斗了三十年的同仁?请举手。”密密麻麻的手臂举起,甚至也包括台上的毛舜筠、谷德昭、郑丹瑞三位司仪。这一幕对从小受香港电影熏陶、从小被香港的娱乐精神所洗礼的我们这一代观众来说,是无比的感慨。因为那一个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香港电影不再是新人辈出,后浪推前浪的时代。从小看到大的老面孔,现在仍然是托起香港电影大旗的中坚人物。人生才几个三十年?

冷暴力Vs热暴力

看《大追捕》,同样也会有一些唏嘘。张家辉、任达华是伴随着香港电影辉煌一路走来的代表人物,从跑龙套的到金像奖影帝。他们年龄已然不小,但仍在奋起打拼,保持着年轻人都望尘莫及的创作热情和身体状态。尤其张家辉,为饰演好本片中的危险人物,更是进行了魔鬼训练,健身减肥为此瘦掉了体重的三分之一。如此的搏命,影迷看来,却有几分心疼。不然怎么办,香港再年轻一点的动作明星,好像除了谢霆锋等少数几位,真是后继乏力。而片中张家辉的少年时代,也只能由内地新面孔窦骁来出演。

冷暴力Vs热暴力

但是,观看本片还是能够嗅到一股年轻的生命力,感受到另外一种希望和欣喜。细究起来,是导演周显扬、编剧杜致朗这对年轻的创作组合,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电影市场环境作出的可贵尝试。电影既保留着传统港片的一些元素,又有一丝别样的风味,加入了富有人性化的悬疑推理,探索了港式警匪类型片的另一种可能性。

冷暴力Vs热暴力

香港警匪片有其一贯的创作优势,吴宇森、杜琪峰、刘伟强、林岭东、林超贤等,发展出各自不同的美学风格。好比《逆战》,场面一路火爆,电影院里振聋发聩。而《大追捕》这部影片,年轻导演发展出一套阴暗深沉的冷暴力,用剧情的张力来取代枪火横飞的热暴力。当然,电影中也不乏刺激性的场面,如开头的狱中打斗、月光下的毁尸灭迹、二十年前的少女奸杀案等。明显看出,导演的兴趣爱好偏向于cult片,但是为了适应内地审查的尺度,有所收敛克制。在表现此类场面时,一方面用镜头光线等强调,另一方面也调动侧面渲染和心理暗示,激发观众各种联想。

冷暴力Vs热暴力

比起犯罪本身,影片更注重对人物动机的挖掘和刻画。三位主要的男士中,张家辉扮演的王远阳是一位极度重犯,看起来非常危险,对女主角步步紧逼造成威胁,在月光下杀人越祸,但这并不足以令观众震撼,更让观众震撼的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命运他的冤屈和他的不公;音乐家徐翰林看似一位严父,对女儿的管教异于常人,他衣冠禽兽的暴行令人发指,但更让人触动的是他暴行背后对养女的不伦之情;而任达华扮演的警官在一根筋的调查案件之前,电影老早就给他铺好了一条和女儿之间的感情线。

冷暴力Vs热暴力

对于这部推理电影来说,谜底重要,但谜底背后的人性矛盾更有看点。当观众认为一切都是为了复仇时,电影告诉你不是,一切都是因为爱。三位男主角都是如此,只不过有的是错爱。爱比死更冷,比复仇更有力,编剧导演告诉你,爱是比复仇、比死更深层的人性动因。片中王远阳说“我多么想看着女儿慢慢长大”,让人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