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时间就是大脑 抢占“生死时速”

——“世界卒中日”系列医学科普(1)

时间就是大脑 抢占“生死时速”

林甜 刘丽,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神经内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2021年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宣传口号是“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高危因素,提高群众卒中识别能力,减少因卒中导致的死亡、残疾人群,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携神经外科、康复医学与理疗科的专家们撰写了卒中系列科普,旨在让更多人知晓卒中防治的重要性,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科普小文更快速有效的了解卒中相关知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发病急、症状重,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之一。脑动脉就像一条条为大脑运送营养物质的高速公路,路面废物堆积(动脉粥样硬化堵塞血管内壁)和“路霸”霸占道路(栓子卡在血管内)都会导致交通堵塞,使营养物质无法按时运送至大脑特定位置,得不到营养物质供应的脑组织就会缺氧坏死,所承担的功能就会丧失。

在脑梗死发生过程中,动脉每发生1分钟闭塞,就会导致190万个神经元死亡;如果动脉闭塞超过10小时,则相当于26年正常衰老过程中预期的神经元消失数目,且不可再生。所以“时间就是大脑”,脑梗死的治疗必须争分夺秒,早一分钟救治,就能拯救大量濒临死亡的神经元,康复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时间就是大脑 抢占“生死时速”

急性脑梗死治疗的首要目标就是尽快解除动脉阻塞,恢复大脑血流,从而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时间窗内进行血管再通,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救治成功率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脑梗死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之一,已被我国和许多国家指南推荐。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静脉溶栓药物,要求在发病4.5小时(最佳时间为小于3小时)以内进行,药物从静脉注入,随血流流遍全身,可以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在缺血脑组织尚未发生坏死之前,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挽救缺血脑组织,改善患者的预后。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约为20%~40%。

静脉溶栓虽然具有简便、省时的优点,但治疗时间窗较窄,且对于头颈部大血管闭塞再通率较低。动脉取栓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脑梗死治疗方法,是用一支特殊的支架把血栓从被堵塞的血管中拉出来,或者用一种特殊的抽吸导管把血栓抽出来,使被堵塞血管快速再通,动脉取栓成功率约为50%~90%。急诊动脉取栓术的治疗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6小时,也可以依据患者脑组织情况延长至发病后16~24小时,较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延长,更适合大血管闭塞的患者,既是静脉溶栓的替代治疗方案之一,也是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的患者的补救性选择。

时间就是大脑 抢占“生死时速”

静脉溶栓后预后分布图

时间就是大脑 抢占“生死时速”

支架取栓

时间就是大脑 抢占“生死时速”

取出的血栓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脑梗死患者的救治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从发现到治疗过程中节约的每一分钟,都会成为患者预后良好的一份保障。只有准确及时地识别卒中,才有机会得到及时的救治,将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

为此,中国推出了适合国人的急性脑卒中快速识别方法即“中风120”: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胳膊出现单侧无力;0代表(聆)听发现言语不清。如果上述情况出现一项即为可疑脑卒中,则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快速前往附近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就医,绝不能留在家里自己观察,更不要反复找亲友协商,贻误最佳的救治时机。

(配图来源于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