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作者:乌云装扮者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最近到朋友家聚会,进门后看到家里并不简约、甚至有些乱的陈设,同行的客人说:没想到你家里这么乱。虽然是熟人,但也足够让主人尴尬了,于是我解围说:这不是乱,这是 Cluttercore!

嗯?

Cluttercore 并不是我瞎编的单词。“clutter”是杂物,“core”指某种类型或风格,Cluttercore 代表一种主要在家居方面出现的乱中有序审美风。

“乱”也能成为一种风格,这就是互联网的神秘力量吧。

如果你看过 90、00 年代的美国青少年电影,那你其实早就对这种的风格不陌生了,贴满海报、塞满各种摆件的房间是那个时代青少年的标配。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朱诺 Juno (2007)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魅力四射 Bring It On (2000)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我恨你的十件事 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 (1999)

但回到现在,也许是从 Instagram 成为网络中心以来,年轻人的审美不断朝着极简的方向前进,从好看的构图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全球畅销,近藤麻理惠有自己的真人秀剧集、电子课程,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点开社交媒体有成千上万的人想要教你怎么断舍离。

Cluttercore 正诞生在这样的时代。

这个词可考的最早使用来自于海外版抖音 Tik Tok 用户 billiamthewadford 去年 7 月发布的一条短视频,他把自己对于房间装饰的喜好总结为 cluttercore,并且给出了一组示意照片: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仅网友纷纷表示自己是种美学的拥趸,媒体也嗅到了风向,把这当作一种新的潮流进行报道。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Marie Claire,The Guardian 和 i-D 的相关报道

这时候我知道你会问: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并不是。

最大的区别是,cluttercore 的乱是一种有意识的、精心打造的乱。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些正面例子👇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munichjungle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one.peculiar.home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layered.home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thecrimplenequeen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knitchings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prettypocketprojects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zynp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bestlittlehoardhouse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brightsun_13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summer_svenson

这些复杂、混乱又美丽的房间虽然塞得满满满当当,但不难看出这些物品的摆放都经过了考量,有一定的规律或达到某种和谐。

这些“杂物”的选择也有讲究,它们往往隶属于同一风格或品类,我们知道它们不只是被堆在那里,而是在地被展示。它们彰显着主人的个性,或者对于所有者来说有着兴趣或情感上的重要性。它们是杂物,但不是废物。

有网友将 Cluttercore 形容为

“一片有组织的混乱。充满着个性,身处其中让你感到满足,像一个全方面的大拥抱。”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moreismore__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事实上杂乱美很难被称为一种新风格,除了开头提到的电影外,在很多创作者、艺术家、作家的家和工作室,我们也经常能发现类似的混乱。

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工作室: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画家大卫·霍克尼的工作室: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作家 Will Self 的写作房间: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英国美食作家 Nigella Lawson 的写作房间: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时装设计师 Yves Saint Laurent 巴黎博物馆里的工作室: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Photo by Landen Kerr

而宫崎骏也是一位杂乱美学大师,不仅工作室是标准的 cluttercore: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吉卜力电影中的场景也常常被 clutercore 爱好者们当作灵感来源和美学模版。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哈尔的移动城堡,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这些混乱部分出于实际的考虑,创作所需的工具需要在顺手可以拿到的地方。但对于创作者来说,鲜艳的色彩和多样的物品也是一种刺激,激发新的灵感与想法。

如果说极简主义能够使人平静,cluttercore 也许让你更混乱、更复杂,但这有时候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互联网热衷于发明新词,给各种奇奇怪怪的爱好和风格冠上特有的名字并不是新鲜事,cluttercore 的诞生并不让人意外,但它所出现的时间点是才是更有趣的地方。

早就在人们的家里、影视作品里频繁出现的杂乱美为什么会在 2020 突然有了自己的新名字呢?

在极简风已经占领虚拟和现实空间的当下,这也许是一种必然。

有人认为极简主义是属于千禧年一代的审美,而 Z 世代更注重个人化的表达,就像 Instagram 和 Tik Tok 的差别。

Z 世代对极简主义的千篇一律不太感兴趣,更想用色彩丰富的各种物品来展示自己的爱好、品味和兴趣。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另一方面,极简主义风潮中偶尔夹杂着精英主义倾向。

极简主义追求物理上与心理上的有序与洁净,在宣扬和实践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形成一种价值判断。我们可以在在对于“健康饮食”的宣传中找到与之相似的叙事,消费垃圾食品被视为一种道德败坏,但却无视了诸多影响人们做出食物相关选择的现实因素。

如果拥有更少的东西是“好”的,那么杂乱就是懒惰和缺乏自控表现,于是保持整洁成为了焦虑的源泉。

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的世界,但历史带来的诸多问题让拥有轻松宁静的生活越来越难的 Z 世代们对于精英和权威的总是心存怀疑,而早已成为某种“主流”的极简审美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取向。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whatever_happened_to_miss_wolf

疫情的影响也在其中推波助澜。

一方面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不确定性,让追求当下的满足在很多人的需求中更加靠前,人们不再那么强求“做最好的自己”,混乱成为一种可接受的状态。

同时,家庭场景的也发生了改变。家成为家庭生活之外工作、运动、娱乐等功能发生的场所,这些增添的功能需要更多的物品与空间,拥有更多“杂物”也成了一个充满现实考虑的解决方法。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colorful_kimmes

有人把 cluttercore 视为失散多年的审美导师,也有人觉得这根本就是无中生有。问了一圈身边(网上)朋友,他们的意见各不相同,却好像都有点道理。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专栏作家 Julia Horvath 曾经在她关于如何实践极简主义的文章中写过一段话,在我看来对于杂乱美一样适用:

极简的反面并不是极繁,而是无知觉,对你所拥有的、看到的、购买的、使用的物品和交往的人的不加思索,被动地漂浮在营销、算法、有毒的人际关系的浪潮中。极简主义不是拥有或不拥有多少东西,更多是关于正念的一般态度,有控制力,有意识地选择身边的环境和对象。

世界本来就是复杂的,明确简洁只是一种幻想,也许 cluttercore 的终极意义就是:下次再有人嫌你太乱,终于能礼貌地请他管好自己。☁️

撰文:综合旋转

设计:Andy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不是我不爱收拾房间,这是一种美学,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