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充分发挥优势打造全产业链——吉林省肉羊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优势打造全产业链——吉林省肉羊产业发展

吉林省发展了国内首家独立养殖美利奴羊乾化肉的民营企业,具有抗性强、肉质、肉毛等特点。

  近日,农业农村部制定了促进牛羊生产发展的五年行动计划。《纲要》提出,农业区要以适度规模发展为重点,注重增产增效,提高发展水平。2021年,政策将适当倾斜,重点扶持包括吉林省在内的九个省份打造肉牛产业园区或肉牛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国羊肉自给率将保持在85%左右,羊肉产量将稳定在500万吨左右,大规模养殖绵羊比例将达到50%。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我省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农副产品饲料资源,现羊数量为700万只,计划增长到1000万只。如何利用我省肉羊养殖传统,充分发挥自然优势,提高肉羊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我省多年来探索研究的方向。

  基础扎实 优势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养羊业的主导方向由羊毛羊羊转向羊肉,生产结构由成年羊羔转向羊肉;绵羊养殖基础良好,具有以下优点:

  - 区域优势。作为全国三大传统细毛绵羊产区之一,我司长凌、迁安、抚玉、钱国、同屿、镇轩、大安、闽南、卫北、农安、双辽等11个县(市、区)均位于农牧交错区,羊的养殖基础良好。2008年,原农业部发布《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将该地区纳入"中东部农牧交错带肉羊优势区",发展优质肉羊产业。随后,梨树、伊通等中部农业区,以及龙等东部山区的肉羊养殖业也蓬勃发展。

  - 饲料优势。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商品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阶段水平,秸秆年产量4000多万吨,草原面积1000多万亩,饲料饲料资源丰富,独特的寒冷气候适合发展优质肉羊产业。

  - 策略保护。2019年,我省五部门联合印发《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2020年,省畜牧局制定并印发《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的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 稳步推进秸秆饲料,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 品种优势。我省先后培育了东北细毛羊、东北半细毛羊、新集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和千花肉配美利奴羊等优良品种,其抗逆转等优良性状已通过杂交血融入主品种结构。目前,全省肉羊不同品种达到17个,其中千花肉配美利奴羊、中国美利奴羊、新集细毛羊、东北细毛羊、小尾冷羊、察哈尔羊、昭乌达羊和巴眉肉羊等国内品种,以及杜波、萨福克、夏洛尔、特塞尔、无披风帝盛、德国肉美利奴、 南非肉类等品种。其中,2018年我省已发展成为国内首家自主养殖千花肉配美利奴羊的民营企业,具有抗性强、肉质高、肉毛等特点,对提高肉羊产业综合效益,引领我省乃至全国育种体系良好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科学和技术支持。我省现有畜牧兽医专业高校8所,国家和省级科研单位5所,各级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750家,技术推广人员7000余人。多年来,吉林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延边大学、白城畜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一直致力于肉羊的研究,在肉羊养殖、高效育种、营养需求、饲料资源开发、病害防治等科学技术方面。 成就和实用技术。

  短板仍亟待攻克

  虽然我省肉羊产业基础较好,各方面发展优势较明显,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小觑:

  - 缺乏规模标准化。由于肉羊养殖规模大受疫情防控困难、生产性能低下等因素影响,年3000多列大型养殖比例还比较小,特别是基本养羊场以小规模、家庭分散养殖为主。

  种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肉羊养殖业资源基础不强,存在"再引进、轻选、混杂杂交、杂交育种、羊时用杂交"的现象,良好种种的育种体系不够完善,形成一大批优良品种优势。

  养殖体系的科学标准化尚未形成。与其他养殖业相比,我省肉羊生产存在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模式落后、品种差等问题。缺乏肉羊饲养标准和常规饲料营养参数配比说明。疫情防控存在短板,基层疫情防控力弱,羊病检测能力不足。

  ——产业链比较松散,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目前,全省大部分肉羊仍以活体出口为主,肉羊屠宰及深加工企业较少,生产能力低,缺乏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领发展龙头企业。

  优化品种打造品牌

要提高我省肉羊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生产效率的各项要素和品牌的发展水平,需要优化全肉羊产业链,从提高肉羊良种率入手,构建产业集群,推进标准化养殖, 并形成多主体利益链接机制。

  提高肉羊的良好养殖率和生产性能。制定我省肉羊遗传改良计划,规划基础较好的肉羊养殖场,建立科研单位与养殖企业密切合作的长效机制,逐步推进好肉羊养殖场建设, 核心种场和育种场,以及性能测定中心。加强纯种育种,利用现有种子资源进行系统配套经济杂交,不断优化畜群结构,扩大优良或改良品种的覆盖面。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育2-3种生长快、繁殖性能好、产肉性能高等特点的我省肉羊新品种(新品系)。鼓励和支持有科技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养殖基地,扩大核心群体规模。

  打造肉羊产业发展集群。综合考虑全省肉羊产业基地、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充分利用粮草牧草资源,优化布局,构建高标准肉羊养殖产业集群。支持迁安、长岭等县市申请建设肉羊产业园项目,带头聚集好育种大型养殖场、专业农户合作社、大型活羊交易市场、互联网交易平台、大型肉羊加工厂,形成育种、贸易、加工等肉羊产业发展集群。

  适度推进肉羊标准化。结合空间规划布局,以西部农牧交错区为核心带,辐射东部山区,以基础设施建设千余个大中型养殖基地为规范模式,带动企业、家庭牧场或合作社开展大型标准养殖示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育种标准和技术规程,推进标准化育种。

  促进肉羊产业流通和屠宰。建立配套在线交易市场等流通平台,加强活羊流通管理,完善肉羊现代加工体系。

  培育龙头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用"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和大农户"的模式,发展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引导大型养羊户、合作社成立养羊协会,组建肉羊养殖联合协会,开展绵羊养殖联合管理,促进肉羊养殖集中。

打造肉羊品牌。西部农牧交错区结合钱安羔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肉羊产业园建设,打造了"冀"头北方寒地特色肉羊产品品牌。东部山区依托白山黑水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中草药资源,开展无公害羔羊认证产品,培育特色高端品牌。

  加强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引进肉羊审批程序和检疫规定,严格防止引进国外疫情。做好常见病害防治工作,促进肉羊健康养殖。建立肉羊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管理制度,加强肉羊日常检测和产品质量安全,规范饲料、添加剂、兽药使用,确保肉羊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吉林日报)

友情链接:发挥优势 打造全产业链——我省肉羊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