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發展了國内首家獨立養殖美利奴羊乾化肉的民營企業,具有抗性強、肉質、肉毛等特點。
近日,農業農村部制定了促進牛羊生産發展的五年行動計劃。《綱要》提出,農業區要以适度規模發展為重點,注重增産增效,提高發展水準。2021年,政策将适當傾斜,重點扶持包括吉林省在内的九個省份打造肉牛産業園區或肉牛産業叢集。到2025年,全國羊肉自給率将保持在85%左右,羊肉産量将穩定在500萬噸左右,大規模養殖綿羊比例将達到50%。
作為一個農業大省,我省擁有廣闊的草原資源和農副産品飼料資源,現羊數量為700萬隻,計劃增長到1000萬隻。如何利用我省肉羊養殖傳統,充分發揮自然優勢,提高肉羊産業全要素生産率,促進肉羊産業轉型更新,一直是我省多年來探索研究的方向。
基礎紮實 優勢明顯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省養羊業的主導方向由羊毛羊羊轉向羊肉,生産結構由成年羊羔轉向羊肉;綿羊養殖基礎良好,具有以下優點:
- 區域優勢。作為全國三大傳統細毛綿羊産區之一,我司長淩、遷安、撫玉、錢國、同嶼、鎮軒、大安、閩南、衛北、農安、雙遼等11個縣(市、區)均位于農牧交錯區,羊的養殖基礎良好。2008年,原農業部釋出《國家優勢農産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将該地區納入"中東部農牧交錯帶肉羊優勢區",發展優質肉羊産業。随後,梨樹、伊通等中部農業區,以及龍等東部山區的肉羊養殖業也蓬勃發展。
- 飼料優勢。我省是全國重要的糧食商品生産基地,糧食總産量連續8年穩定在700億斤階段水準,稭稈年産量4000多萬噸,草原面積1000多萬畝,飼料飼料資源豐富,獨特的寒冷氣候适合發展優質肉羊産業。
- 政策保護。2019年,我省五部門聯合印發《吉林省稭稈綜合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2020年,省畜牧局制定并印發《稭稈變肉工程實施方案》,明确了實作稭稈全量化利用的目标和具體工作措施, 穩步推進稭稈飼料,為肉羊産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 品種優勢。我省先後培育了東北細毛羊、東北半細毛羊、新集細毛羊、中國美利奴羊和千花肉配美利奴羊等優良品種,其抗逆轉等優良性狀已認證雜交血融入主品種結構。目前,全省肉羊不同品種達到17個,其中千花肉配美利奴羊、中國美利奴羊、新集細毛羊、東北細毛羊、小尾冷羊、察哈爾羊、昭烏達羊和巴眉肉羊等國内品種,以及杜波、薩福克、夏洛爾、特塞爾、無披風帝盛、德國肉美利奴、 南非肉類等品種。其中,2018年我省已發展成為國内首家自主養殖千花肉配美利奴羊的民營企業,具有抗性強、肉質高、肉毛等特點,對提高肉羊産業綜合效益,引領我省乃至全國育種體系良好育種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科學和技術支援。我省現有畜牧獸醫專業高校8所,國家和省級科研機關5所,各級畜牧業技術推廣機構750家,技術推廣人員7000餘人。多年來,吉林農業大學、省農業科學院、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延邊大學、白城畜牧科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一直緻力于肉羊的研究,在肉羊養殖、高效育種、營養需求、飼料資源開發、病害防治等科學技術方面。 成就和實用技術。
短闆仍亟待攻克
雖然我省肉羊産業基礎較好,各方面發展優勢較明顯,但存在的問題仍不容小觑:
- 缺乏規模标準化。由于肉羊養殖規模大受疫情防控困難、生産性能低下等因素影響,年3000多列大型養殖比例還比較小,特别是基本養羊場以小規模、家庭分散養殖為主。
種子資源利用效率低下。肉羊養殖業資源基礎不強,存在"再引進、輕選、混雜雜交、雜交育種、羊時用雜交"的現象,良好種種的育種體系不夠完善,形成一大批優良品種優勢。
養殖體系的科學标準化尚未形成。與其他養殖業相比,我省肉羊生産存在集約化程度低、生産模式落後、品種差等問題。缺乏肉羊飼養标準和正常飼料營養參數配比說明。疫情防控存在短闆,基層疫情防控力弱,羊病檢測能力不足。
——産業鍊比較松散,缺乏龍頭企業的引領。目前,全省大部分肉羊仍以活體出口為主,肉羊屠宰及深加工企業較少,生産能力低,缺乏内聯農戶,外聯市場,引領發展龍頭企業。
優化品種打造品牌
要提高我省肉羊産業标準化生産水準、生産效率的各項要素和品牌的發展水準,需要優化全肉羊産業鍊,從提高肉羊良種率入手,建構産業叢集,推進标準化養殖, 并形成多主體利益連結機制。
提高肉羊的良好養殖率和生産性能。制定我省肉羊遺傳改良計劃,規劃基礎較好的肉羊養殖場,建立科研機關與養殖企業密切合作的長效機制,逐漸推進好肉羊養殖場建設, 核心種場和育種場,以及性能測定中心。加強純種育種,利用現有種子資源進行系統配套經濟雜交,不斷優化畜群結構,擴大優良或改良品種的覆寫面。
以産業需求為導向,培育2-3種生長快、繁殖性能好、産肉性能高等特點的我省肉羊新品種(新品系)。鼓勵和支援有科技實力的企事業機關建立養殖基地,擴大核心群體規模。
打造肉羊産業發展叢集。綜合考慮全省肉羊産業基地、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等因素,充分利用糧草牧草資源,優化布局,建構高标準肉羊養殖産業叢集。支援遷安、長嶺等縣市申請建設肉羊産業園項目,帶頭聚集好育種大型養殖場、專業農戶合作社、大型活羊交易市場、網際網路交易平台、大型肉羊加工廠,形成育種、貿易、加工等肉羊産業發展叢集。
适度推進肉羊标準化。結合空間規劃布局,以西部農牧交錯區為核心帶,輻射東部山區,以基礎設施建設千餘個大中型養殖基地為規範模式,帶動企業、家庭牧場或合作社開展大型标準養殖示範,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育種标準和技術規程,推進标準化育種。
促進肉羊産業流通和屠宰。建立配套線上交易市場等流通平台,加強活羊流通管理,完善肉羊現代加工體系。
培育龍頭企業和社會服務機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采用"龍頭企業、園區、合作社和大農戶"的模式,發展産業化聯合體。積極引導大型養羊戶、合作社成立養羊協會,組建肉羊養殖聯合協會,開展綿羊養殖聯合管理,促進肉羊養殖集中。
打造肉羊品牌。西部農牧交錯區結合錢安羔羊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和肉羊産業園建設,打造了"冀"頭北方寒地特色肉羊産品品牌。東部山區依托白山黑水優越的自然環境和中草藥資源,開展無公害羔羊認證産品,培育特色高端品牌。
加強對動物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嚴格執行引進肉羊審批程式和檢疫規定,嚴格防止引進國外疫情。做好常見病害防治工作,促進肉羊健康養殖。建立肉羊産品品質安全檢驗管理制度,加強肉羊日常檢測和産品品質安全,規範飼料、添加劑、獸藥使用,確定肉羊業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吉林日報)
友情連結:發揮優勢 打造全産業鍊——我省肉羊産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