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康公十二年(公元前609年),秦康公去世,其子太子稻即位。
秦共公元年(公元前608年),晋国赵穿进攻秦国的盟国崇国。
秦共公二年(公元前607年),秦共公赵稻为报复晋国入侵其盟国崇国,派兵包围晋国的焦(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同年夏天,晋成公派赵穿率军救援。
秦共公四年(公元前605年),秦共公去世,其子秦桓公继位。

秦恒公四年(公元前601年),晋国会同白狄攻打秦国,抓获了秦国间谍,在绛(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的街市上将其处决,六日后秦国间谍死而复生。
秦恒公十一年(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派兵攻打晋国,两军在辅氏(今陕西省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手,突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俘,晋军大获全胜。原来魏颗的父亲魏武子魏犨有一小妾没有生孩子,魏犨刚刚生病时,命魏颗将小妾另嫁他人,魏犨病危时又命魏颗将小妾用来殉葬。魏犨死后,魏颗将小妾另嫁他人,并说:“这是从父亲头脑清醒时的嘱咐。”后来魏颗做梦梦见那位老人,老人说:“我就是那位小妾的父亲,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救了我的女儿。这就是成语“结草衔环”中结草的典故。
秦恒公十六年(公元前589年),鲁成公和楚国公子婴齐、蔡景侯、许灵公、秦国右大夫说、宋国华元、陈国公孙宁、卫国孙良夫、郑国公子去疾、齐国大夫、曹国、邾国、薛国和鄫国在蜀地(今山东省泰安市西)结盟。
秦恒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82年),秦国会同白狄攻打晋国。
秦恒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病重,派使者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医缓前往晋国为晋景公治病。
晋景公去世,晋厉公继位后,想与秦国罢兵结盟,为此晋厉公约秦桓公在令狐(今山西省临猗县西)会盟。公元前580年冬,晋国在历公按照约定之日,提前来到河西之地,兴高采烈的准备与秦国建立盟友关系,哪里知道秦桓公根本不愿过河,就在河东营地驻扎,晋国历公隔河相望,春秋史上最离奇的会盟就此出现,晋国国君与秦国外交官在河西签署盟友协议,秦国国君则在河东与晋国外交官签署盟友协议。这种协议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双方所秉承的本身就是互不信任的态度,所以此次会盟可以称为双方的正式宣战。回到秦国的秦桓公,根本就没有把会盟当作承诺,直接就暗地里联络狄人攻伐晋国。晋历公于此认识到秦桓公的真实面貌,在晋国找人写了篇千古传颂的《绝秦书》,历数秦桓公的罪状,洋洋洒洒近千字,简单点说就是咒骂秦桓公“给脸不要脸”,还派了个口齿伶俐的外交官魏相,跑到秦国去,向秦国正式宣战,把个秦桓公批得十恶不赦,从此便是晋国与秦国彻底决裂,成为绝对的仇敌之国。
秦恒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79年)秋,秦国约白狄攻打晋国,晋在交刚击败白狄。次年,晋厉公率军前往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附近),与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国君所率军队会师,筹划攻秦事宜,周简王也派大夫刘康公、成肃公率军助战。同年四月,晋国派遣大夫魏相赴秦,以绝秦书历数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代君主屡次背弃盟约,破坏两国友好,挑起战争的罪状,向秦国宣战。
晋厉公亲帅晋国四军出战,随军将领有中军将栾书,中军佐荀庚;上军将士燮,上军佐郤锜;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罃;新军将赵旃,新军佐郤至。郤毅为晋厉公驾驭战车,栾针为车右,此外还有诸侯联军助阵。秦桓公赵荣见诸侯大军压境,发兵进军至泾河以东与诸侯联军对峙。公元前578年五月,双方在麻隧(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展开激战,秦军大败,秦将成差及不更女父被俘。诸侯方面,曹宣公死于军中。秦军残部败退,晋师及诸侯联军渡过泾河追击到侯丽(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后退兵。
经此一役,秦国元气大伤,秦桓公在政治斡旋中的不成熟决策,终导致三代的坚持成为泡影,输了名声,输了战争,输了国际形象,还输了秦国的发展大计。自此秦国数百年衰败,淡化在晋国的影子里。
秦桓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77年),秦桓公去世,其子秦景公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