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小记者再获“为学杯“全国创新作文决赛大奖
这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团队,曾经他们名不经传,如今数次榜上有名。他们是包头科少小记者的榜样,是老师和家长心中的骄傲……
由中国修辞学会.读写研究会主办的‘’为学杯‘’全国创新作文总决赛暨研学活动,于今年7月在北京开幕。包头市科技少年宫中国小记者选派的10位参赛者,在本次总决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喜可贺,这也是小记者们连续7年斩获全国写作大奖。
全国作文比赛都是现场开题,现场比赛,经全国部分高校名师、专家评委审阅评选后,最终揭晓比赛结果。
获奖啦
马旭冉,荣获初中组一等奖及全国写作“十佳”之星称号
闫亚轩荣获初中组二等奖
刘一然荣获初中组三等奖
薛佳仪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米若涵、齐祥、闫思璇、张娜宁、程纪翰荣获小学组二等奖
卢彦溦获得小学组三等奖
【学员故事】
♫. ♪~♬..♩
左起第四为马旭冉
马旭冉自二年级开始就加入小记者班,跟随刘小燕老师从零起步学习,四年级作文有一定起色,六年级小记者写作生涯结束,她连续四年参加全国写作类比赛,写作水平逐年提升。也荣获全国各类大奖。对于她来说,这是难得的成长经历。2017年正式升级进入文星老师高效阅读班,继续学习,这对于本就爱读书的她,似乎是如虎添翼。
她在小记者的班上形成了良好的阅读和观察习惯。她积极参加小记者举办的各类实践活动,每次都仔细观察,用心体验,课后不厌其烦的写游记、感想、甚至诗歌、古文。从一开始的流水账,到老师指导下的不断练习积累,才促成了今日的满载荣誉。
【获奖经历】
2014年分别获全国中小学生汉语读写能力考级暨现场写作大赛第三级别一等奖;
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征文一等奖;
2015年分别获“中国百优小记者”荣誉称号;
中国小记者“最佳出镜奖”和“精诚协作奖”;
长城杯第十一届征稿活动写作类金奖两项;
首届包头市科技少年宫写作PK赛小学组一等奖及微信点击率最高奖;
2016年分别获第十二届“为学杯”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全国现场开题总决赛小学组一等奖及“全国十佳之星”;
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杯作文征文大赛一等奖;
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征文比赛小学组一等奖;一机二小弘扬孝道美德网络作文大赛一等奖;
2017年分别获一机二小“经典小明星”、“读书小达人”荣誉称号;
第十三届“为学杯”全国选拔复赛小学组一等奖;
第十三届“为学杯”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全国现场开题总决赛小学组一等奖及“全国十佳之星”、“全国少年作家奖”;
2018年分别获全国中小学生汉语读写能力考级暨现场写作大赛第六级别奖项、第十四届“为学杯”全国选拔复赛初中组一等奖。;
诗歌《千年梦》(此文选入2017年小学课外教辅书);
散文《穿越时空的凝眸》(此文选入2017年小学课外教辅书)。
此次大赛获奖作文:
成长的蝉蜕
文/马旭冉 初一 包头
我曾在风中化茧成蝶,遗忘伤痛,逆风飞行。
——题记
蝉声陪伴着行云流荡,如果终究要挥别这段时光。十余年前,我们降生于这片土地,生于百花芬芳。儿时的岁月无忧无虑,跌跌撞撞的向前,怀着一腔热血,却不怕头破血流的下场。
不知从何时起,曾经娇气的小姑娘成长为坚韧的少女,拥有了坚硬的铠甲,也拥有了一个又一个软肋。
我们不回头的向前走。时光湮灭往昔,就像是一次蝉蜕。蜕去少年的青涩与忧伤,羽化成蝶。
以前就曾听说过蝉蜕。在难以承受的痛苦下浴火而生,舒展开飞翔的翅膀。与我们如今正在经历的成长,何其相似。
越长大,看到的世界就越大,不再拘泥一片四方的天空,走出温暖的避风港,见到和经历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
小时候的家就好像一层保护膜,等我们怀着好奇与期待捅开它时,有新的阳光照进来,却也有狂风暴雨夹杂在其中。
成长既令人欢愉,却也是残酷的。我们来到陌生的地方,开始一段全新的人生,被迫着接受以前拒绝和畏怕的事情。
就比如我小时候一直很怕虫子, 可必须越过它们,才能去往向往的目的地。那时候也曾抱怨过为什么没有捷径——后来我才明白,想到达远方,必然要披荆斩棘。
就像生物界中,要想化蝶飞翔就必须经历蝉蜕,而且从始至终必须独自去面对。 如果承受不了伤痛,就只能碌碌无为的待在地面上,看别人自由的翱翔,自己则安静的化为枯荣。
成长不是指年龄,它取决于你的心境与精神。有的人满头白发却也不算成长,而有的人十多岁就已经成长的顶天立地。
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成长的蝉蜕。
请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你是否学会了担当而不是拈轻怕重的混日子?你是否看清了自己而不是不愿面对现实?你是否明白了真正的美而不是一味追求潮流?
你是否还坚守一颗初心而不是随波逐流碌碌而为?
每个人都被时光推着向前走,即便是黑夜也想要幻化出光明。
成长的蝉蜕,就是学会接受和面对的过程。什么时候才能变得坚强?什么时候才能成长为自己希望的模样?
蝉蜕之后,方能化茧成蝶。
一个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契机,有的人知难而退,有的人则迎难而上,一次又一次的变成梦想中的模样。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曾见过一次蝉蜕。巨大的坚硬的蛹包裹着它,它用力的挣扎,却一次又一次受伤。可它没有放弃,用柔软的身躯去攻击、阻挠,每一个细小的伤害都成为它最锐利的武器。
它成功了,长出翅膀去追逐蓝天。
升入初中后,课业逐渐繁忙,每天的生活变成了学校与家的两点一线。我也曾彷徨过,不明白为什么有时候付出努力也得不到结果。我喜欢的事情被沉重的课业压着,我想追求的东西渐渐模糊。我甚至想过要放弃。
直到有一次夜晚奔波在补习班的路上时,我忽然想起儿时的看到的那场震憾人心的蝉蜕。
我也正经历着那样一次蝉蜕。
后来我咬牙坚持了下去。
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与希冀,我放弃了很多,却得到了更多。我学会了接受与面对,我终于破茧,看到了尽头的光明。
许多时候,成长的蝉蜕会让人犹豫,让人受伤。可是朋友,我无比真挚的告诉你:再坚特一下,离破茧的那一刻就不远了。
我见到过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我看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巨茧,等待羽化的那一天。
我曾在风中化茧成蝶,遗忘伤痛,逆风飞行。我不顾一切的追寻着,奔路着,一次又一次蜕变着,等待最后的光明。
成长的蝉蜕,给人生命的力量,让我看到不算遥远的彼岸。
茧蜕之后,便成蝶,四方流浪。
蝉蜕后即是开花,梦想不负任何一个可以化茧的人。
我始终在等待着蝉蜕,就像儿时喝苦药时盼望着蜜糖。先苦后甜,在哪个时代都是真谛。
万物皆从混沌中来,蝉蜕之后,便有了新生和光明。
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一次又一次的蜕去过往,永不放弃,砥砺而行。
透过岁月的长河,我似乎看到一场蝉蜕。
我是旁观者,却真切的经历着这一切,等待蝉蜕后的万物复苏。
此去经年,春暖花开。
成长的蝉蜕,是上天赠与我们最好的礼物。月下独坐,花间提壶,就像古时风花雪月的相逢,我始终在原地,看我们都化茧成蝶。
恍惚中我听到有人在笑。
我也微微一笑。
我遥望远方,怀抱初心,在漫天风雨中,静待花开。
永不放弃。
此次比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的近3000人进入总决赛,比赛分四期进行。包头市科技少年宫的小记者表现突出,从写作文无话可说到现在的篇篇佳作,这离不开培育他们的老师付出的汗水及孩子们的努力。
名师推荐
刘小燕老师
十年的作文教学,让科技少年宫刘小燕老师在此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创作思路。他们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创作出一篇篇美文佳作。
刘小燕老师曾任中国报刊联合会记者,香港资讯卫视记者。从事新闻、写作教育工作十年。在中国公开媒体发表作品近几十余篇。主要作品有长篇通讯《爱的感悟》《岁月静好 你亦无恙》、散文《梦开始的地方》、《我闻到了阳光的味道》、《梦想在这里启航》等。
获奖经历:
2011年荣获全国第四届小记者代表大会“全国优秀辅导员”。
2012年获得全国青少年中华情征文大赛辅导教师铜奖。
2013年—2015年连续三年荣获青少年中华情征文大赛“全国优秀辅导教师”。
2014年被中国诗赋学会授予作品《梦开始的地方》最佳原创作品奖。
2016年荣获为学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文星老师
包头市科技少年宫中国小记者专业教师,文学硕士学位。从事教师、记者、编辑、电视编导十五年。曾任中国报刊联合会记者,香港资讯卫视记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在全国公开媒体发表通讯、小说、电视短片、杂文、散文、人物传记二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通讯《跟随警察办案的日子》,散文诗《湖湘记忆》,电视短片《回家》等。
2012年—2015年连续四年荣获全国青少年中华情征文大赛“全国优秀辅导教师”。
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青少年语文风采大赛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2014年被中国诗赋学会授予作品《湖湘记忆》最佳原创散文诗作品奖。
2015年10月荣获中国小记者小主持人评选展示活动“优秀辅导教师”。
2016年-2018年荣获为学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本次大赛之后中国小记者还参加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如 “揭开皇家园林的神秘面纱”——参观颐和园、“再现文学大家的思路与情怀”——参观鲁迅故居、“谨记勿忘国耻,激发爱国情怀”——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等活动,富有深刻的价值和意义,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不一样的洗礼。
中国小记者专业旨在培养思维活跃、爱好广泛、热爱参加社会实践和热爱新闻采访写作的全方位发展的栋梁之材。中国小记者每年组织学员参加”为学杯“、”中华情“等全国作文大赛,并且屡获优异成绩,包揽一二三等奖。
“为则通达,学无止境”,这是“为学杯”十余年来的教育理念。大赛推崇新颖的写作角度和丰富的人生积累,引领着一代又一代新世纪的学生们走向了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