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作者:古凌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1955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当时有798位将领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些开国少将对于中国革命事业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大都在土地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以及建国初期的越南战争中表现出了中国军人的气节和精神。

在常年征战中,军人们多多少少都患有伤病,更遑论这些总是冲锋在作战第一线的将军们。

其中有一位开国少将,是在战争中受伤最重的一位,不仅失去了一只手臂,腿脚也不方便,他就是开国少将童炎生。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实际上,作为在战争中负伤又对于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童炎生,新中国建国之后,国家给他提供了一些较为优渥的特殊待遇和照拂。

但他为了给当时处于“新生儿期”艰难发展的新中国减轻负担,一一婉拒了,生活一直比较艰难,一直到生命结束。

据称在1980年,童炎生去上海看病,到干部食堂吃饭的时候,因为身上衣服穿得太破,引来旁边的众人暗自偷笑。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h1>

童炎生在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较早的几批战士,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他就已经深入到了对敌作战的第一线,1932年他已经是湘赣边区红军部队的班长。

红军的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有他的身影,从1930年成为一名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一直到1985年逝世,他的一生几乎全数奉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他的青春和热血都挥洒在了中国对敌抗战的第一线,为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和平和稳定的战士们由于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赫赫战功,理应受到优待,尤其是在战争中负伤惨重的将军们。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最初因为新中国刚成立,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挤压和统治之下,政治、经济都极端落后,尤其是经历了八年抗战之后,又马不停蹄的进行了四年的解放战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中国继承的就是一个“烂摊子”,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童炎生主动放弃了国家为这些荣誉的战士、将军们提供的优待,过着原来革命战争时期的朴素生活。

即使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新中国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积淀之后,虽然还没有成长为经济繁荣的大体量经济体,但与建国初期物资匮乏的新中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然而即便是这样,童炎生依旧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

据当时的相关史料记载,1980年的一个夏天,时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的童炎生前往上海去看病,住在延安饭店。

有一天,童炎生少将在到干部食堂吃饭的时候,服务员来送菜,童炎生一起身,没想到身上穿着的那件衬衫一下子撕破了一个大口子,那件衣服已经是缝缝补补好多年,破得不能再破了。

服务员见此情景不禁暗暗发笑,周围的人一时之间也觉得十分吃惊,其中坐在童炎生旁边的两个青年人听到衣服撕破的声音,虽然感到不可思议,但还是看着童炎生少将笑了笑,说,“首长,您已经是这么大的官了,怎么还穿这么破的衣服啊,您这件衬衫早该送博物馆了。”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可是童炎生少将只是笑着回答说,“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是穷过来的人,红军时期我还穿过从土豪家里缴获的女人衣裳呢,这都不算什么”。

周围的人无法理解童炎生的想法,“现在已经是80年代了,还提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做什么,您也应该穿点好的衣服了。”

话糙理不糙,80年的中国虽然还不能算得上是经济发展特别繁荣,但比起革命战争时期是要好许多了。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面对周围人的打趣,童炎生只是认真地说,“时代在发展,我也不赞成总是生活的那么清贫,你们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这也很正常,我没有意见。”

在童炎生看来,虽然时代变了,但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应当时刻铭记在心。

在这之后,童炎生在上海延安饭店上衣衬衫因为缝缝补补撕破的事情开始穿起来,在江苏省军区大院也不胫而走,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

和童炎生不相熟的人大都嘲笑他,但是认识童炎生的人,都能够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毕竟他一生中之前的几十多年都是这样的。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1911年童炎生出生在江西省安福县一个小村庄里,他的父母只是一户贫苦农民,生活清苦,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已经习以为常,在他10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因病相继去世,从此他只能自己谋生。

为了能够让自己生存下来,小小年纪的他只能给大户人家放牛,打零工填饱自己的肚子,每日饱受欺凌,艰难度日,加入到中国工农红军的时候他才19岁。

但即使是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由于连绵的战争,童炎生别说吃饱肚子,有的时候命都很难保住,因此建国之后虽然开始了和平稳定的生活,但也经历了一段物资匮乏的时间。

童炎生的生活一直是如此艰苦朴素,这不仅是他本人一直保持初心,维持艰苦奋斗作风的气节以及中国军人的精神,也是他前半生长期穷苦的生活养成的生活习惯使然。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h1>

根据以前的史料记载,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中有10位独臂将军,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初期授予军衔的时候,曾经感慨说到,“中国从古至今,有过几个独臂将军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

在10位独臂将军中,童炎生少将是受伤最重的一位,他先后断过腿,伤过手,期间经历了无数的磨砺,落下了一身伤病。

童炎生少将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之后,就开始深入作战前线直接与敌人对抗,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以及中国共产党思想的熏陶之下,童炎生开始产生了自己的理想,由此开始为理想赴汤蹈火的冲锋之路。

1932年10月,国民党军队以10个师团和保安团共计12万人的兵力,从东南、东北和西南三个方向向当时童炎生所在的湘赣苏区的红军部队发动“围剿战争”。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当时童炎生所在的营团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所包围,为了掩护领导机关安全进行转移,童炎生和他的战友们一直坚守在山头阵地上,以不到敌军人数十分之一的人数,就这样打退了来自国民党敌军的五次冲锋。

几次来回之后,虽然国民党军尸横遍野,然而数量上不占优势的中国红军更是损失惨重,全营只剩下不到100多人。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很显然红军要是依旧顽强抵抗就只有死路一条,因此当时童炎生所在营的营长决定成立敢死队,与敌人拼一把,杀出一条血路来,希望能够趁此突出重围。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当时只是一个红军班班长的童炎生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敢死队,除他之外,还有17名由全营骨干组成了敢死队,他们集中收集了全营剩下的手榴弹,加上从敌人尸体上搜刮来的一部分弹药,开始在午夜向敌人阵营方向行进,在距敌不到20米的灌木丛中埋伏起来。

一声令下,敢死队使用手榴弹打掉了敌人的机枪火力点,趁此机会杀向敌营,为全营撕开了突破口,全营官兵由此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然而就在此次反围剿要大获成功的时候,敌军也反应过来,开始集中火力试图封闭红军的突破口,童炎生的左腿就是在这样猛烈的攻击中被炸伤的。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但是战争中时间紧迫,简单爆炸之后,童炎生作为敢死队的班长坚持带领整个敢死队突出重围。

由于战争形势特别严峻,即便从国民党军队激烈的攻击之下得到了暂时的和缓,但是因为作战环境比较恶劣,加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童炎生左腿的伤口开始化脓。

没过多久,伤口周围出现了许多外翻的腐肉,导致整个小腿肿胀并且开始有向大腿扩散的趋势,军医说要截肢,那个时候童炎生是才刚刚20岁出头的年纪,刚刚找到自己的理想,参与到战争中,一旦截肢,未来几乎就再也上不了前线了。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童炎生想得很简单,他要拒绝截肢,而只有挖掉长出来的腐肉,才能保住腿,在没有专业医生和麻药的情况下,童炎生只用一把剪刀,用火烧烤之后强忍着剧烈的疼痛,把左腿长出来的烂肉剪掉之后,敷上草药。

可能是因为童炎生还比较年轻,凭借着过人的意志力,童炎生左腿的伤口开始慢慢得到好转,但再怎么说没有得到专业的治疗和后期的保健康复,腿虽然保住了,但一直是一瘸一拐的。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h1>

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童炎生凭借着不怕死、不怕痛的精神,勇猛彪悍,机智灵活,指挥有序,临危不乱,率领着他的战友们数次突破了敌军的包围圈,打仗几乎就是搏命,每一次作战总是冲在最前线。

腿伤之后,童炎生依旧如常深入对敌作战的第一线,在1934年掩护当时的红军第六军团西征,童炎生所在的红军团被留在湘赣苏区与剩下的几个军团继续斗争,然而敌人前后夹击,将童炎生所在的部队逼退到了“小胡同里”。

说起来是小胡同,实际上他们当时面临的情况比小胡同要凶险太多了,左边是悬崖,右边是一条冲沟,部队无法展开,而一旦放弃悬崖被敌军占领了制高点,红军部队基本上没有生还的可能。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作为排长的童炎生当机立断,决定率领余下部队的官兵攀登悬崖,为全团杀出了一条冲出敌人包围圈的通道,这一次攀崖使得童炎生腿上的伤痛加重。

在1935年与国民党军的围剿战争中,童炎生带领由40名骨干人员组成的“敌后挺进大队”,寻找机会筹集粮食,联络失散的湘赣红军。

然而在这次行动中,童炎生率领的敌后挺进大队突然受到敌人的包围,在指导队员突出敌军包围圈的时候,童炎生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腿部,这已经是他左腿第三次负伤。

这次受伤之后,由于任务十分紧急,敌人紧追不舍,童炎生都没有包扎的时间,拖着血流不止的腿,坚持连夜奔跑了七八十里的山路回到了红军所在地,才开始医治。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1944年,腿脚有伤的童炎生依旧活跃在抗日救亡的第一线,当时日伪军暗中勾结日军,想要置新四军以死地,当时尽管新四军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作战中敌军使用的速爆手雷给新四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战斗结束之后,童炎生为了让大家仔细研究这种手雷,自己拿着一枚速爆手雷,打算自己进行试爆进行演示,当时的警卫员陈德峰一边大喊危险一边向他跑去,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一声巨响之后,手雷爆炸,童炎生整个人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右手整个手掌血肉模糊,五根手指被炸飞。然而由于伤太过于严重,医生不得不给他做了截肢手术。

1980年,开国少将面对年轻人的打趣,回应:青年人应该吃得好一点一、开国少将生活清贫,被大家取笑二、童炎生的“神话”:钢铁般的意志三、战争血洗的伤病:军人不是天生的

但此后他立刻开始练习使用左手写字、吃饭、打枪,又迫不及待地赶回了部队,上战场杀敌。

童炎生身上的伤几乎都是在战场上留下来的,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助和术后恢复时间太短,战争彻底结束之后,童炎生不得不定期到上海去治疗。

即使如此,他依旧坚持靠自己生活,婉拒了国家的帮助,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战场下的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