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与毛主席第一次见面时,整整40岁,毛主席43岁。两人都是大高个子,都是仪表堂堂,只是毛主席更瘦更高一些。渊博、睿智的毛主席,浑身充满着领袖的气质;威猛、忠勇的贺龙,处处洋溢着帅才的干练。
贺龙还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别称,叫“岳飞岳鹏举”。意曰“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而且这种称谓早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前,早在中国工农红军诞生之前。也就是说共产党称他“岳飞”,国民党也称他“岳飞”,可见贺龙被称作英雄的宽泛性。

具体来说,“红军之父”朱德是这样称赞贺龙的:“贺龙同志又高又壮,真是强壮得像老虎一样。我在长征中,一次也没有看见过他显出疲惫的样子。好几次,他还背着负伤的战友呢!”
毛主席十分欣赏贺龙在威猛中带有的平和宽厚气质。的确,如果从贺龙的外貌看上去,他的全身,从头到脚,都充满跃动的活力。他那充满俏皮的眼睛,总含着笑,仿佛在寻找幽默的好材料。喜动不喜静的他,行走动作都和他那声如洪钟的南方乡音一样令人瞩目。他的个人嗜好同样也具有魅力,喜欢用烟斗,胡须浓黑而整齐。
毛主席对贺龙很宽厚,连他留胡须的样子也喜欢。贺龙曾对毛主席说:“我开始留胡子的时候,还是一个赶马的娃子。那时,也只有地主军阀才留胡子,我就想,不相信为什么农民就不能有胡子。所以,我就留了胡子。”
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老总留胡子都有一段反潮流的故事。”
在猛将如云的解放军将领中,留胡须的人并不多,一个是贺龙贺胡子,另一个是孙毅孙胡子。一方面他们是从旧军队中过来的,另一方面显示出毛主席对他们的喜爱。
贺龙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1896年3月22日,他出生于湖南桑植县洪家关。父亲贺士道,以裁缝为生;母亲王金姑,务农。家境很穷,仪薄田3亩。按家谱,父亲给贺龙取名贺文常。尽管家里穷,但要强的父亲仍然咬牙让5岁的贺龙入私塾读书,取学名贺平轩。
贺龙好像与生俱来就是一个斗士。生于湘西大山的他,一方面传承了先辈们善良纯朴的特质,另一方面又把山民们打拳防身路见不平的个性发挥到极致。贺龙4岁学拳,5岁读书,6岁下水田,7岁会游泳,8岁打堂勇,12岁打翻武秀才,13岁当上“骡子客”,白己谋生糊口。在山恶水险,盗匪丛生,强人明夺,税警豪抢的艰难险峻的生活之路上摔打成长。
贺龙参加有组织的活动,最早始于16岁时参加“反清复明”的民间秘密组织“哥老会”。18岁时,他由执教于桑植高等小学的留日学生陈图南介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投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卖国求荣的斗争。20岁时,贺龙做了几件大事,一是带领乡邻20余人,捣毁芭茅溪盐局税卡,缴枪12支,担任桑植讨袁军总指挥。二是任湘西护国军左翼第一梯团第二营营长。三是到长沙与中华革命党取得联系,并正式改名贺龙,继续参加革命斗争。
就是在长沙,贺龙知道了毛主席。有趣的是,贺龙敬佩毛主席是从他的笔名开始的。贺龙听朋友说,在整个湖南非常著名的长沙第一师范有一个学生叫“二十八画生”,个头瘦高,仪表堂堂,精通文史哲,堪称旷世奇才。贺龙很好奇,觉得有意思,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名字。
朋友让他猜这个名字的来历,贺龙怎么也猜不出来。朋友便解释,二十八画刚好组成一个名字,叫“毛澤東”。贺龙恍然大悟,啧啧连声道:“奇思妙想,奇思妙想,果真是旷世奇才,平常人怎么也想不到这样取名字。”从此,粗通文墨的贺龙对毛主席这个秀才的敬佩油然而生。
1917年到1927年的十年间,毛主席在政治领域里纵横裨阖的时候,贺龙则在枪林弹雨中独步穿行。他从湘西护法军游击司令做起,先后担任湘军营长、团长,川军旅长、师长,国民革命军师长、军长,直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军总指挥。他从一个反封建的斗士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一名信仰马列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17年底,贺龙在自己的部队被吞并的险恶情况下,毅然返乡重建武装。在石门、慈利交界的两水井,他和吴玉霖用两把菜刀,缴枪2支,组织18位伙伴与湖南援鄂的护法军一起,入鄂与北洋军阀部队作战。
1922年,孙中山的爱将陈炯明在广东发生叛变,迫使孙中山避难上海。时任川军第九混成旅旅长的贺龙立即派参谋赴沪晋见孙中山,表示竭尽全力支持革命事业。孙中山复函慰勉,称其“边徽久戍,艰苦逾恒,而壮志不渝,忠诚自矢,此真可为子城之寄”。
1923年,贺龙任四川讨贼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时,讨贼军内部分化,阵线瓦解,重庆失陷,讨贼之战失败。由此,他开始对孙中山依靠旧式武装进行革命产生怀疑,认为:“孙中山是个伟人,可是,他依靠的还是军阀队伍,早晚是靠不住的。革命,要有本钱,不是经商,可以借钱做买卖。”
同时,贺龙得知长沙街头贴出了湖南省长赵恒惕悬赏缉拿“过激派”共产党员毛主席的布告,感叹道:“看来革命还是要我们这些更年轻的人来干。”
1924年,贺龙读到许多关于国共合作情况的书刊后,极为兴奋地说:“确实这样做,那在政治上就确实找到了出路。”并与共产党人多次接触,商谈国是。
1925年,“五份”惨案在上海爆发后,湖南各地形成声势浩大的爱国反帝运动。贺龙作为湖南澄州镇守使,亲自向长沙、上海等地学生、工人发出支持电报,捐助3000银元,予以支持。这时,赵恒惕不满贺龙在澄州所为,下令讨伐,兵围赵州。贺龙笑道:“前年通缉毛主席,今天讨伐我贺龙,看来这个腐朽的政府要垮台。”同时,贺龙立即率师转移至贵州铜仁、松桃一带,并通电全国,阐明是非。
1926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的贺龙向共产党员周逸群提出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请求中共湘区省委派人来帮助开办政治讲习所。
1927年7月,已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的贺龙,在武汉首次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贺龙向周恩来表示,我认定共产党是最好的,我服从共产党的领导。
7月23日,贺龙率部到达九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谭平山就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暴动,征询意见,希望贺龙率第二十军一起行动。贺龙当即表示:“感谢党中央对我的信任。我只有一句话,赞成!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示。”
7月28日,周恩来到第二十军,告之起义计划,并征询意见。贺龙表示:“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命令,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周恩来说,中共前委任命你为起义军总指挥。
8月1日,贺龙与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南昌指挥起义。
9月初,起义军南下途中,在瑞金,贺龙由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出席入党仪式并讲话。出席仪式的还有李立三、恽代英、谭平山等。
10月7日,南昌起义失败,贺龙和刘伯承、叶挺、林伯渠、吴玉章等从陆丰抵香港。又从香港到达上海,并会见周恩来。周恩来对贺龙说:“中共中央安排你去苏联学习。”贺龙很高兴。后来被敌人发觉,遭到通缉,未能成行。
11月中旬,在上海等待中共中央安排工作时,贺龙通过周逸群,向周恩来请求,愿去湘鄂边重新组织武装。贺龙对周恩来说:“不出三年,我一定为共产党再拉起一支像二十军那样的队伍。”
从以上简练的时间表不难看出,贺龙是一个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人,一个为寻求真理而不知疲倦的求索者。
贺龙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从1928年初,中共中央常委会同意他回湘西组织武装的要求开始,不到三年时间,贺龙果真为共产党拉起了一个红二军团。当然,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
1月11日,贺龙与周逸群、卢冬生等离开上海赶赴武汉,与中共湖北省委书记郭亮接上了头。郭亮紧紧握着贺龙的手说:“你一来,我们如虎添翼。武汉三镇要搞年关暴动,定在腊月二十三,你有号召力,当我们的总指挥吧。”
根据中央的指示,决定组成中共湘西北特委,由郭亮任书记,贺龙、周逸群、徐特立、柳克明为委员,发展湘西工农武装,开展游击战争,造成割据局面。
贺龙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人,一个敢于接受教训的人,他在欣然同意的同时,又说:“要接受南昌暴动千里远征的教训。武汉暴动如果成功当然很好,如果失败了,应快快离开,分散到农村去。可以到鄂南、鄂北。还可以到湘东,那里有毛主席搞的秋收农民暴动。毛主席很有思想,他写的(中国革命各阶级的分析》是一篇好文章,他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我相信这一点。我们南昌起义胜利后的南下行动,没有把农民发动起来,所以,我们失败了。这次,我是决心回到老家湘西农村去,把农民发动起来,把武装搞起来。”
后来,临近暴动时,因那家为暴动印刷标语的印刷所被敌人破坏,致使省委的全部暴动计划都落入敌人手中,暴动夭折。
1月14日,按计划,贺龙和周逸群去湘西继续组织武装。途中,他们与贺龙的堂弟贺锦斋领导的洪湖游击队意外相遇。紧接着,他们与石首中心县委接上头,把各路游击队负责人召集起来开了一个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十九路工农革命军,由贺龙任总指挥,贺锦斋为军长,下辖3个大队。革命军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搞荆江两岸年关暴动,把当地的土豪劣绅、恶霸土匪教训了一顿。老百姓纷纷说:贺龙到了洪湖,是活龙得水,要乘云上天。
1928年2月20日,贺龙把鄂西的农民运动发展起来后,就去湘西桑植县老家组织武装。回乡不到半个月功夫,贺龙便拉起了一支3000人的队伍。经过整编,建立了工农革命军,贺龙为军长,周逸群为党代表,贺锦斋为第一师师长。
4月份,周逸群奉命再返回鄂西开展工作。7月份,中共湖南省委指示,撤销湘西北特委,成立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贺龙任书记,并正式编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贺龙任军长。
贺龙回乡闹革命,引起了敌人的恐慌。入秋时节,第四军遭敌人多次袭击,伤亡巨大,全军仅余200来人,贺龙被迫率余部转移至湖北鹤峰县堰娅一带大山中,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为坚持斗争,他在困难中进行整顿,遣散老弱病残和政治上不坚定分子,红四军仅剩91人,72条枪,但形成了党的坚强领导。正在艰难度日之时,被贺龙派往山下寻找党组织的卢冬生回来了。贺龙喜出望外。
卢冬生带来了周逸群写给贺龙的信,信中介绍了洪湖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情况,传达了半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精神。随后,卢冬生又把毛主席、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情形说了一遍。
贺龙听了,很是兴奋,他激动地说:“朱、毛做的对,仙鹤还有个滩头,干革命就是要有个山头。要向朱、毛学习,避开敌人主力,找个地方建立根据地。我们应到敌人势力较弱的鄂西地区活动,会合鄂西游击队,发展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
1929年初,贺龙率红四军仅剩的90余名骨干,直奔鄂西,占领鹤峰,队伍一下子又发展到300余人,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和中共鹤峰县委及农民协会、农民自卫武装,建立了湘鄂西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到4月份,红四军的人马已发展到一千余人。
5月,贺龙率红四军袭击了桑植县城,消灭陈策勋保安团等地方反动武装,将桑植、鹤峰两地连成一片,湘鄂边根据地初步形成。接着,贺龙指挥红四军在南岔和赤溪河渡口,以1000余人迎击进犯桑植的湖南警备第一军军长陈渠珍所属向子云部3000之众。贺龙采取诱敌深人之计,把骄纵的向子云所部全歼。这一仗,震动了湘鄂西,震动了湖南,是贺龙自南昌起义后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缴获的弹药无数,桑植周围各县的土豪劣绅纷纷逃窜,一些土著武装也前来归顺,至此,红四军扩大到3000多人。
9月,中央联络员刘鸣先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桑植,向红四军传达党中央指示,贺龙万分高兴。信是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写给前委和贺龙的,信中表扬了前委领导下的红军的英勇斗争,并就政治形势、游击战争、党群组织和红四军今后的行动方针等问题,做了明确的指示。指示信中还特别介绍了毛主席、朱德在井冈山上总结的建军经验,信中说:
在朱、毛军队中,党的组织是以连为单位,每连建立一个支部,连以下分小组,连以上有营委、团委等组织,因为每连都有组织,所以在平时及作战时,都有党的领导和帮助。据朱、毛处来人说,这样的组织,感觉还好。将来你们部队建党时,这个经验可以备你们参考。
贺龙接到了党中央的指示,当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进行传达。并根据朱、毛把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对红四军再次进行了整顿,各连都设立了党支部,使党的领导真正深入到群众中。至此,红四军共计4000余人,令湘西敌人发抖。
1930年初春,贺龙奉命率红四军离开鹤峰,东进洪湖,与红六军会合。但在东进途中遭遇国民党川军部队及地方保安团的阻击,经过几次反复,几次拉锯式的战斗,终于在7月初在鄂西公安县与周逸群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会合。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红二、六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并成立了军团前委会。由贺龙任军团总指挥红二军军长,周逸群任政委,柳直荀任政治部主任,邝继勋任红六军军长。至此,红二军团兵员达1万余人,枪支有5000余条,著名的洪湖苏区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