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两座著名的铁路桥,成就了中国军队第一代“铁军”的威名

这两座著名的铁路桥,成就了中国军队第一代“铁军”的威名

编辑搜图

▲北伐战争形势图

1926年7月,广州革命政府麾下8个军10万部队正式誓师北伐,开启了覆灭北洋军阀统治的胜利征程。这些部队中,后来以善打硬仗、恶仗著称的第4军,被誉为中国军队第一代“铁军”,而被就此威名的,正是粤汉铁路武(汉)长(沙)段上的两座著名铁桥——汀泗桥与贺胜桥。

这两座著名的铁路桥,成就了中国军队第一代“铁军”的威名

▲汀泗桥遗址

夜袭夺占鄂南第一门户

汀泗桥位于武长段以南,为鄂南第一门户,水深港阔,易守难攻,但要想达到盘踞两湖的直系军阀吴佩孚,直捣其老巢武汉,就必须经过这座汀泗桥。8月25日夜晚,当第4军向汀泗桥迫近时,吴佩孚麾下第1路军总指挥宋大霈紧急率军赶来布防,并收拢从前线败退下来的各路残兵,共计20000余人。

26日晨,第4军以12师35团为前卫,最精锐的叶挺独立团为本队,向汀泗桥发起全面进攻。守军也不甘示弱,占据有利地形,并配置猛烈的火力拼死抵抗,“据高瞰射,枪炮交加”。第4军苦战一天也未有进展,当晚,第10师36团团长黄琪翔建议“不顾任何牺牲,当夜实行全线夜袭,突破当前高山阵地,乃挽救危局”。

这两座著名的铁路桥,成就了中国军队第一代“铁军”的威名

▲北伐军攻占汀泗桥

黄琪翔还主动请缨,担任攻坚主力。夜幕降临后,黄部官兵悄悄向守军阵地挺进,尽管守军连续用机枪、步枪射击试探,但第36团绝少还击,只是一点点向前摸去。次日凌晨,通过一番激烈的白刃战,汀泗桥中央阵地被突破,守军纷纷溃退,所有据点也随即被占领。

这两座著名的铁路桥,成就了中国军队第一代“铁军”的威名

▲贺胜桥作战前线

督战队也挡不住贺胜桥失守

贺胜桥地处咸宁市北大门,紧挨武汉,有“六线贯南北,一湖连长江”之美誉。吴佩孚为确保其老巢,亲自乘坐铁甲列车赶赴这里督战,其麾下最精锐的第8师、第25师及第13混成旅等部,共45000余人也赶到这一区域布防,构筑三道防御阵地,准备死守到底。北伐军方面兵力、装备都不如对手,但凭借旺盛的士气、必胜的决心,还是于8月30日主动发起了进攻。

据守第一防线的部队都是从汀泗桥战场撤退下来的,眼看北伐军神勇依旧,纷纷溃逃。但吴佩孚此番亲临前线并非摆样子,其专门组织了大刀队督战,自己也手持大刀肃立桥头,但凡退下火线者,立即手起刀落取了项上人头,一时间被斩杀的溃兵竟多达数百人,其中不乏团长、旅长等中高级军官。

这两座著名的铁路桥,成就了中国军队第一代“铁军”的威名

▲北伐军发动冲锋

看着一大片被悬挂示众的人头,溃兵们深知后退无路,但前方的北伐军更加势不可当。最终,溃兵们向大刀队发动反冲锋,“数万人一哄而过,夺路逃命。”担任指挥的第25师师长陈嘉谟急的滚在地上大哭,最终还是被部下强行簇拥着撤离。8月31日,羞愤至极的吴佩孚也重新登上铁甲列车,仓皇北逃。“武汉天险之门户,尽为我军所得”。

这两座著名的铁路桥,成就了中国军队第一代“铁军”的威名

▲“虎威上将军”吴佩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