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仰望大汉朝,匈奴贵族以姓“刘”为荣?

汉高祖刘邦恐怕想不到,经他一手缔造的大汉,有那么旺的香火!

西汉享国二百一十年,被王莽捣乱,差点就正式歇菜了。但后代里有豪杰,刘邦的九世孙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刘秀异军突起,轰轰烈烈把王莽篡立的新朝打得一败涂地,承继了汉朝的宗祧,东汉重装开业。

仰望大汉朝,匈奴贵族以姓“刘”为荣?

差不多二百年后,汉室衰微,天下又大乱,曹氏家族乘势而上,把刘家子弟逼得退了位。原以为大汉就此止步了,没想到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刘备不服,艰苦卓绝,他在巴蜀之地又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国号仍然为“汉”,宣布“嗣武二祖”,声明这里继承的正是刘邦和刘秀的衣钵,后世称之为“蜀汉”。

仰望大汉朝,匈奴贵族以姓“刘”为荣?

后来,刘备那不争气的儿子刘禅光着膀子投降,本以为汉朝至此该是寿终正寝了,但是且慢,就在蜀汉灭亡的四十余年后,又有一位刘姓子孙正式称帝,再次打出了鲜明旗帜,立的国号依然是“汉”!

这位皇帝算是刘氏的那一宗那一脉?呵!没人能说清楚,追究其出身,竟然出自匈奴贵族,可一个匈奴人怎么会姓了刘?

仰望大汉朝,匈奴贵族以姓“刘”为荣?

您别以为是笑话,当皇帝他是认真的,不光立国号为“汉”,还尊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蜀汉昭烈帝刘备为“三祖”,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宣帝刘询、明帝刘庄、章帝刘炟为“五宗”,正式进行祭祀大典,甚至连刚死了三十多年的后主刘禅也没拉下,追尊为孝怀皇帝。从这一番架势看,他是要认祖归宗,光明正大地继承老刘家的香火了。

仰望大汉朝,匈奴贵族以姓“刘”为荣?

这位匈奴人姓刘名渊,公元304年,他在左国城——今天的山西离石自称汉王。四年之后,刘渊正式称帝,改年号为永凤,当年迁都到平阳(今山西临汾)。当时有人从汾水中捞出来一块玉玺,上书“有新保之”,没准是王莽的玉玺,刘渊认为是好兆头,特地改年号为河瑞。

这称了帝,定了都,有了玉玺和年号,刘渊可就是正版的皇帝了。“十六国”的第一个政权,就这样粉墨登场。但疑问也明显存在,他一个匈奴人,本来姓的是挛鞮氏,怎么就硬要蹭人家老刘家的光芒呢?他这个大“汉”是不是有山寨版的嫌疑?

仰望大汉朝,匈奴贵族以姓“刘”为荣?

要说和大汉朝一点关系也没有,纯粹给自己脸上贴金似乎也不对。刘渊和他的那些刘姓亲戚兄弟都振振有词,他们确实是刘氏的宗亲,还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笔者查来查去,不能否定刘渊的说法,他的依据如下:

这事一杆子要支到刘邦的身上,当年汉朝刚刚建立时,他曾经被匈奴的冒顿单于率大军包围在白登山,史称“白登之围”。整整困了七天七夜,刘邦用了陈平的计谋才侥幸逃出生天。为了休养生息,刘邦决定与匈奴和亲,他当然舍不得陪上自己的宝贝女儿鲁元公主,于是从宗室子女中选出一人嫁给了冒顿单于,两人还相约为兄弟。

仰望大汉朝,匈奴贵族以姓“刘”为荣?

这位和亲公主嫁到匈奴后生了个儿子,名叫稽粥(jī yù),冒顿死后他当了家,被称为老上单于,刘渊就属于稽粥传下来的一支。在匈奴的传统里,后代跟母亲的姓氏,那这位宗室的小公主毕竟也是姓刘的,所以她的儿子以刘为姓也说得过去。

到了东汉后期,南匈奴内附于朝廷,单于于扶罗之子挛鞮豹曾经居留汉地。就是在他的手里,正式启用了刘姓,自称为刘豹,一方面是自己的那个匈奴姓太复杂偏僻,另一方面也是想跟大汉套点近乎。后来刘豹接任左贤王,执掌匈奴左部,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刘渊了。

仰望大汉朝,匈奴贵族以姓“刘”为荣?

据《晋书》记载:“魏武分其众为五部,以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皆以刘氏为之。”在曹操那个时代,统率匈奴五部的头领就都是姓刘的了。如此来看,刘姓应当是匈奴贵族中的第一大姓,刘渊称帝时,手下重臣多数姓刘,比如丞相是刘宣、大司徒是刘欢乐、太尉是刘宏,卫尉是刘锐,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汉化的程度。

说到汉化,刘渊几乎和汉人没什么差别,从小就被中原文明征服,酷爱读书,遍习儒家典籍。他生得高大伟岸,膂力过人,武艺精熟,深得河东名流们的推重。更难得的是,此人礼贤下士,轻财重义,在匈奴族中隐然有领袖的气度。

仰望大汉朝,匈奴贵族以姓“刘”为荣?

曹魏咸熙年间(264—265年),刘渊被作为人质,留居洛阳。此时的他已经长成身高八尺四寸的大汉,须长三尺,仪表堂堂。据传,他心口上有三根红毛,长三尺六寸,更神奇的是他左手上有“渊”字纹,他爹刘豹当年就是因此以“渊”为他取名。

呵!受命于天,必生异相,匈奴人连汉族政客们喜欢玩弄的这一套把戏都学到了。

“八王之乱”造成的大动荡给了刘渊机会,让他成为晋朝的掘墓人。

仰望大汉朝,匈奴贵族以姓“刘”为荣?

西晋末年,司马家的子孙们打得一塌糊涂,有人想借重刘渊在匈奴的威望,让他回去募兵助战。刘渊喜不自禁,这才叫真正的放虎归山。

刘渊回到左国城,立刻被五部单于公推为大单于,开始谋划他们的“兴邦复业”大计,用他堂祖父刘宣的话来说:“当年咱们的先人与汉朝约为兄弟,可现在这所谓的单于只剩下个虚名了,咱们没有尺土之地,当年的贵族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现在司马氏骨肉相残,朝廷危殆,这正是我们恢复祖业的天赐良机!”

仰望大汉朝,匈奴贵族以姓“刘”为荣?

想成大事,得名正才能言顺,匈奴人毕竟是外族,怎么才能得到中原人民的拥戴?

一番密谋之后,他们决定打起刘字大旗,以汉高祖刘邦的后人自居,并以恢复汉朝为名号召天下,为此,又一个“汉朝”全新出炉,史称“汉赵”。

明眼人一看,这不是拉大旗,扯虎皮吗?但人家有效果啊,很快刘渊的手下就聚拢起数万军队,占据河东全境,有了与晋朝争夺天下的本钱。

仰望大汉朝,匈奴贵族以姓“刘”为荣?

刘渊还是很有皇帝样的,他任贤纳谏,恭俭勤劳。可惜天不假年,他没能把匈奴推向强盛,一统天下,310年,正当他的儿子刘聪和侄子刘曜等人率兵攻打洛阳的时候,他病死了。

强势开张的“汉赵”也没有实现长治久安,刘渊的儿子们在他死后展开激烈的窝里斗,最后被石勒的后赵消灭,“汉赵”仅仅存在了25年。

搞政治的,有用的时候就拿过来装装门面;没用了,则弃之如敝屣。

仰望大汉朝,匈奴贵族以姓“刘”为荣?

到刘曜手里,他觉得大汉已经没有什么可利用的价值,一脚踢倒了刘家的牌位,索性又拜冒顿单于为祖了。

不仅如此,就是遇到正宗的汉家传人——汉献帝刘协的山阳公家族和刘禅的安乐公家族,他锋利的战刀一点也不犹豫,几乎把他们屠杀殆尽。

但大汉朝的影响是杀不掉的,不止是这个短命的“汉赵”,再后来的后汉、北汉和南汉等还是高擎着“汉”的大旗。

参考文献:《晋书》《魏氏春秋》《魏晋》《两晋南北朝史》《资治通鉴》《十六国春秋·卷一·前赵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