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仰望大漢朝,匈奴貴族以姓“劉”為榮?

漢高祖劉邦恐怕想不到,經他一手締造的大漢,有那麼旺的香火!

西漢享國二百一十年,被王莽搗亂,差點就正式歇菜了。但後代裡有豪傑,劉邦的九世孫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劉秀異軍突起,轟轟烈烈把王莽篡立的新朝打得一敗塗地,承繼了漢朝的宗祧,東漢重裝開業。

仰望大漢朝,匈奴貴族以姓“劉”為榮?

差不多二百年後,漢室衰微,天下又大亂,曹氏家族乘勢而上,把劉家子弟逼得退了位。原以為大漢就此止步了,沒想到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劉備不服,艱苦卓絕,他在巴蜀之地又打出了一片新天地,與曹魏、孫吳鼎足而立,國号仍然為“漢”,宣布“嗣武二祖”,聲明這裡繼承的正是劉邦和劉秀的衣缽,後世稱之為“蜀漢”。

仰望大漢朝,匈奴貴族以姓“劉”為榮?

後來,劉備那不争氣的兒子劉禅光着膀子投降,本以為漢朝至此該是壽終正寝了,但是且慢,就在蜀漢滅亡的四十餘年後,又有一位劉姓子孫正式稱帝,再次打出了鮮明旗幟,立的國号依然是“漢”!

這位皇帝算是劉氏的那一宗那一脈?呵!沒人能說清楚,追究其出身,竟然出自匈奴貴族,可一個匈奴人怎麼會姓了劉?

仰望大漢朝,匈奴貴族以姓“劉”為榮?

您别以為是笑話,當皇帝他是認真的,不光立國号為“漢”,還尊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蜀漢昭烈帝劉備為“三祖”,文帝劉恒、武帝劉徹、宣帝劉詢、明帝劉莊、章帝劉炟為“五宗”,正式進行祭祀大典,甚至連剛死了三十多年的後主劉禅也沒拉下,追尊為孝懷皇帝。從這一番架勢看,他是要認祖歸宗,光明正大地繼承老劉家的香火了。

仰望大漢朝,匈奴貴族以姓“劉”為榮?

這位匈奴人姓劉名淵,公元304年,他在左國城——今天的山西離石自稱漢王。四年之後,劉淵正式稱帝,改年号為永鳳,當年遷都到平陽(今山西臨汾)。當時有人從汾水中撈出來一塊玉玺,上書“有新保之”,沒準是王莽的玉玺,劉淵認為是好兆頭,特地改年号為河瑞。

這稱了帝,定了都,有了玉玺和年号,劉淵可就是正版的皇帝了。“十六國”的第一個政權,就這樣粉墨登場。但疑問也明顯存在,他一個匈奴人,本來姓的是攣鞮氏,怎麼就硬要蹭人家老劉家的光芒呢?他這個大“漢”是不是有山寨版的嫌疑?

仰望大漢朝,匈奴貴族以姓“劉”為榮?

要說和大漢朝一點關系也沒有,純粹給自己臉上貼金似乎也不對。劉淵和他的那些劉姓親戚兄弟都振振有詞,他們确實是劉氏的宗親,還有一定的血緣關系!

筆者查來查去,不能否定劉淵的說法,他的依據如下:

這事一杆子要支到劉邦的身上,當年漢朝剛剛建立時,他曾經被匈奴的冒頓單于率大軍包圍在白登山,史稱“白登之圍”。整整困了七天七夜,劉邦用了陳平的計謀才僥幸逃出生天。為了休養生息,劉邦決定與匈奴和親,他當然舍不得陪上自己的寶貝女兒魯元公主,于是從宗室子女中選出一人嫁給了冒頓單于,兩人還相約為兄弟。

仰望大漢朝,匈奴貴族以姓“劉”為榮?

這位和親公主嫁到匈奴後生了個兒子,名叫稽粥(jī yù),冒頓死後他當了家,被稱為老上單于,劉淵就屬于稽粥傳下來的一支。在匈奴的傳統裡,後代跟母親的姓氏,那這位宗室的小公主畢竟也是姓劉的,是以她的兒子以劉為姓也說得過去。

到了東漢後期,南匈奴内附于朝廷,單于于扶羅之子攣鞮豹曾經居留漢地。就是在他的手裡,正式啟用了劉姓,自稱為劉豹,一方面是自己的那個匈奴姓太複雜偏僻,另一方面也是想跟大漢套點近乎。後來劉豹接任左賢王,執掌匈奴左部,他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劉淵了。

仰望大漢朝,匈奴貴族以姓“劉”為榮?

據《晉書》記載:“魏武分其衆為五部,以豹為左部帥,其餘部帥皆以劉氏為之。”在曹操那個時代,統率匈奴五部的頭領就都是姓劉的了。如此來看,劉姓應當是匈奴貴族中的第一大姓,劉淵稱帝時,手下重臣多數姓劉,比如丞相是劉宣、大司徒是劉歡樂、太尉是劉宏,衛尉是劉銳,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們漢化的程度。

說到漢化,劉淵幾乎和漢人沒什麼差别,從小就被中原文明征服,酷愛讀書,遍習儒家典籍。他生得高大偉岸,膂力過人,武藝精熟,深得河東名流們的推重。更難得的是,此人禮賢下士,輕财重義,在匈奴族中隐然有領袖的氣度。

仰望大漢朝,匈奴貴族以姓“劉”為榮?

曹魏鹹熙年間(264—265年),劉淵被作為人質,留居洛陽。此時的他已經長成身高八尺四寸的大漢,須長三尺,儀表堂堂。據傳,他心口上有三根紅毛,長三尺六寸,更神奇的是他左手上有“淵”字紋,他爹劉豹當年就是是以以“淵”為他取名。

呵!受命于天,必生異相,匈奴人連漢族政客們喜歡玩弄的這一套把戲都學到了。

“八王之亂”造成的大動蕩給了劉淵機會,讓他成為晉朝的掘墓人。

仰望大漢朝,匈奴貴族以姓“劉”為榮?

西晉末年,司馬家的子孫們打得一塌糊塗,有人想借重劉淵在匈奴的威望,讓他回去募兵助戰。劉淵喜不自禁,這才叫真正的放虎歸山。

劉淵回到左國城,立刻被五部單于公推為大單于,開始謀劃他們的“興邦複業”大計,用他堂祖父劉宣的話來說:“當年咱們的先人與漢朝約為兄弟,可現在這所謂的單于隻剩下個虛名了,咱們沒有尺土之地,當年的貴族跟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兩樣,現在司馬氏骨肉相殘,朝廷危殆,這正是我們恢複祖業的天賜良機!”

仰望大漢朝,匈奴貴族以姓“劉”為榮?

想成大事,得名正才能言順,匈奴人畢竟是外族,怎麼才能得到中原人民的擁戴?

一番密謀之後,他們決定打起劉字大旗,以漢高祖劉邦的後人自居,并以恢複漢朝為名号召天下,為此,又一個“漢朝”全新出爐,史稱“漢趙”。

明眼人一看,這不是拉大旗,扯虎皮嗎?但人家有效果啊,很快劉淵的手下就聚攏起數萬軍隊,占據河東全境,有了與晉朝争奪天下的本錢。

仰望大漢朝,匈奴貴族以姓“劉”為榮?

劉淵還是很有皇帝樣的,他任賢納谏,恭儉勤勞。可惜天不假年,他沒能把匈奴推向強盛,一統天下,310年,正當他的兒子劉聰和侄子劉曜等人率兵攻打洛陽的時候,他病死了。

強勢開張的“漢趙”也沒有實作長治久安,劉淵的兒子們在他死後展開激烈的窩裡鬥,最後被石勒的後趙消滅,“漢趙”僅僅存在了25年。

搞政治的,有用的時候就拿過來裝裝門面;沒用了,則棄之如敝屣。

仰望大漢朝,匈奴貴族以姓“劉”為榮?

到劉曜手裡,他覺得大漢已經沒有什麼可利用的價值,一腳踢倒了劉家的牌位,索性又拜冒頓單于為祖了。

不僅如此,就是遇到正宗的漢家傳人——漢獻帝劉協的山陽公家族和劉禅的安樂公家族,他鋒利的戰刀一點也不猶豫,幾乎把他們屠殺殆盡。

但大漢朝的影響是殺不掉的,不止是這個短命的“漢趙”,再後來的後漢、北漢和南漢等還是高擎着“漢”的大旗。

參考文獻:《晉書》《魏氏春秋》《魏晉》《兩晉南北朝史》《資治通鑒》《十六國春秋·卷一·前趙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