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个革命家庭救过八路军伤员、掩护过我党地下干部……

作者:京报网

抗日战争年代,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有一个救过八路军伤员、掩护过我党地下干部,儿子被捕后受到敌人严刑拷打,且宁死不屈的革命家庭。这个革命家庭的主人翁就是孙文兰和她的儿子曹进祥、儿媳于桂兰。事情距今虽已过去了八十个年头,可孙文兰一家人的英雄事迹却依然在怀柔区广为传颂着……

这个革命家庭救过八路军伤员、掩护过我党地下干部……

1937年秋,八路军部队日夜兼程向华北抗日前线挺进。 新华社

立志跟党走

救治伤员在家中

1938年6月11日,八路军在沙峪村东与日寇的战斗从中午11点一直持续到了下午4点多,待打扫完战场时,已是黄昏时分。枪声过后,周边村庄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倦鸟开始归林,农民开始点火做饭,夕阳的余晖也慢慢将袅袅升起的炊烟染红。但对于距沙峪村15华里之遥的北沟村曹进祥一家来说,这一天过得极不平凡。

“妈,今儿真是场大仗,居然打了这么长时间,肯定死伤不少,我想去看看是不是咱们胜了!”站在院子里的曹进祥焦急地对孙文兰说。

“今天,咱们八路军跟小日本交上火了,甭管输赢,八路军肯定有伤亡,咱们可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人家!”坐在炕头上做活的孙大妈说。

曹进祥和孙大妈议论的这场战斗,被称为“平北抗日第一枪”。主要参战部队是前往冀东支援人民抗日大暴动,途经此地的八路军邓华、宋时轮支队。

在曹进祥一家看来,邓华、宋时轮支队不仅是一支顽强抗日的队伍,还是将他们一家人引向革命道路的导师。那年,曹进祥才16岁,刚刚成年就背上了家庭的重担,既要伺候母亲孙文兰,又要养活妻子于桂兰。虽然家庭负担重,但由于曹进祥勤劳肯干,为人忠厚老实,所以家里的日子还算过得去。温饱虽能解决,但曹进祥心里总是有很多疑问,为啥自己辛辛苦苦赚钱,到头来身上穿的还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为啥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如今却被小日本占领着?

曹进祥的这些疑问一直到八路军邓华、宋时轮支队的到来,才得以解开。他从八路军下乡宣传中,学到了什么是共产主义、为什么要抗日等。自此,曹进祥成了共产主义思想的追随者。不仅如此,他还把学到的知识讲给母亲和媳妇听,将母亲和媳妇也变成了和自己一样有共同志向的家庭成员。

沙峪村歼灭战这天,在家里等消息的曹进祥坐立不安,摩拳擦掌想给八路军帮点忙。入夜,战斗中负伤的八路军战士被转移出阵地,其中一部分来到了北沟村。曹进祥一家主动找到部队里的负责同志,要求照顾伤员。为此,他还专门把家里最大的一间屋子留出来给伤员用。

伤员来了,满满地躺了一炕,曹进祥跟母亲、媳妇一起烧水、做饭,细心地为战士们擦洗伤口、上药,想方设法减轻伤员的痛苦。对重伤员,他们一家人更是喂水喂饭、接屎接尿地耐心照料,直到部队将伤员转移到后方医院。

由于曹进祥一家人对伤员无微不至地照顾,得到了组织的信任。在此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曹进祥一家接待、护理了一批又一批伤病员,他们对伤病员细心护理、关怀备至且严守秘密,使所有伤病员全部安全归队或转移,无一闪失。

巧救地下党

急中生智演双簧

1942年,日伪在长城沿线制造了“无人区”。八道河、交界河、长元等十个村庄被烧,还制造了石片惨案。为保存实力,怀柔抗日武装和大部分地方工作人员奉命转移,此时的栾昌怀地区仅剩下区干部肖尊一、李芳龄、卢化民等少数我党地下工作者,坚持守在敌后。

那时候,肖尊一等坚守在抗日工作一线的同志夜间深入山区、平原揭露敌人阴谋,开展抗日宣传等工作,拂晓回到山里隐蔽。在隐蔽的过程中,曹进祥家是这些地下工作者们最安全、最温暖的避风港。

那年7月的一天,忙活了一晚上的肖尊一刚到曹进祥家准备休息,孙大妈就急忙跑进来:“快躲起来!沟里来了不少伪军!”

“又追来了!今天我跟他们拼了……”从炕上蹦下来的肖尊一,掏出手枪就往屋外冲。

“你以后还想不想在这儿住了?”大妈一把拽住他的胳膊,压低声音急切地说。

正在肖尊一被问得哑口无言之际,孙大妈用尽全身力气将他推进套间屋。

“快钻进去!”大妈指着炕上一个卷起来的炕席筒子命令道。肖尊一刚进去,孙大妈赶忙抱出家里的破衣服、烂被褥铺在席筒子周围,同时又喊来儿媳妇于桂兰,在她耳边吩咐了几句。

等一切都准备好了,伪军扛着大枪歪歪斜斜地进了曹家,一眼看见孙文兰正在烧火。“见着有生人来过吗?”一个伪军首先发问。

“啊?生人?没有啊!”孙大妈答道。

“没有?人家都说上你们这边来了,告诉你,要敢窝藏共产党和八路军,小心你们全家的性命!”伪军一边恶狠狠地说,一边要进屋搜查。

孙大妈看他要进屋,赶忙站起来拦在门口,一本正经地说:“我儿媳妇刚在这屋生的孩子,这是产房,男人不能进,犯忌讳!”

“忌讳?我看是你这屋里有鬼!”伪军说着用枪拨开挡在门口的孙文兰,掀起门帘,抬脚就准备往里走。脚还没落地,就看见屋里一盆血水在炕上放着,炕上还铺着谷草,谷草旁的被子里裹着个女人。见此情形,伪军刚迈出一半的脚又缩了回来,骂骂咧咧地走了。

肖尊一后来回忆说,这是他参加革命工作以来,躲避敌人围捕中最危险的一次,孙大妈的机智勇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那盆“血水”是孙大妈用大红纸浸泡出来的。

受刑不低头 国仇家恨铸铁骨

在残酷的抗日斗争中,曹进祥的家不仅是抗日战士的隐蔽所,还是共产党的联络站。

1943年秋,一个冷风袭袭的深夜,曹进祥在村外的小山沟里接收了一批八路军军鞋。事情做得本来很隐秘,但由于叛徒出卖,曹进祥刚到家就被渤海所村的伪军35团2营营长赵海臣给抓了起来。赵海臣让叛徒出来对峙,逼迫曹进祥交出军鞋。

“鞋送到这儿没耽搁就让人运走了。你们在这儿的时候,不也常这样吗?谁不怕出了问题掉脑袋!”曹进祥不慌不忙地说。

汉奸被问得哑口无言,改口又问道:“那肖尊一和卢化民哪去了?”

“你们不是天天跟踪他们嘛!你们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曹进祥说。

心狠手辣的赵海臣见从曹进祥的嘴里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便一声令下:“小子,嘴硬!给我打!”

无论敌人怎样严刑拷打,曹进祥都一口咬定“不知道”。最后,无奈的敌人烧了他家的羊圈窝棚,并押着他回了渤海所据点。

在渤海所据点,赵海臣对曹进祥施行了惨无人道的酷刑。灌辣椒水、迷魂汤,再加上拳打脚踢,曹进祥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但他始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在受尽折磨的同时,曹进祥也在暗暗思考脱身之策,最后他决定先带着敌人到山里转转,免得在这监牢饱受皮肉之苦。于是在一次逼问中,曹进祥主动提出带他们出去找找地下党的踪迹。

第二天一大早,曹进祥带着敌人启程了。为了迷惑敌人,曹进祥从渤海所一出来就往小山沟里钻。一行人东走走、西看看,最后在慕田峪的一条小山沟里停了下来。

“你看,那边有个乱石岗,我听说他们总在那里躲着。”赵海臣等人走近乱石岗,看到确实有住过的痕迹,但眼下连个人影也没有。

早看出赵海臣心思的曹进祥马上说:“我听说他们老从莲花池那边过来,要不然咱们再到那边去看看!”

赵海臣一挥手,跟着曹进祥又向莲花池方向走去,一路上他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翻过长城,登上一座小山梁。曹进祥又指着山梁下柴草丛生的低洼处,对赵海臣说:“那有个窝棚。”

一看到窝棚,赵海臣迅速紧张起来,命令手下人从三面包围过去。但围着窝棚转了几圈,却发现里面铺着厚厚的山草,也是有人住过的痕迹。看到赵海臣不耐烦的样子,曹进祥凑过去说:“我们村东北的城墙底下还有黑浆大个洞,要不然咱们也去看看。”

赵海臣深知共产党的干部们神出鬼没,行踪不定,又知道曹进祥与他们有点来往,于是想放长线钓大鱼,便高声说:“别处就不去了,今天先饶你一命。以后有什么情报马上向我汇报,不然小心你们全家的脑袋!”就这样,曹进祥逃出了魔窟。

一个月后,赵海臣的一个营在延庆太子沟被我军全部歼灭,赵海臣也被活捉,后被处决。

共和国不会忘记,我们的党也没有忘记。1951年秋天,怀柔县人民政府将一面由毛泽东题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匾额和一枚纪念章送到曹进祥家,以褒奖他们一家在抗日及解放战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像曹进祥一家这样精心护理伤员、掩护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堡垒户”有很多,他们之所以能够舍生忘死,与敌人巧妙周旋,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真心诚意地代表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并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原标题:平北抗战中的军民情)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魏明俊 刘江洋

流程编辑:L00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