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明和他仿制的长信宫灯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种灯
长信宫灯的仿制品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高菊通讯员李德伟赵树辉文图
10月20日,2022年冬奥会火种顺利抵达北京。从希腊采集的冬奥火种,是储存在火种灯中来到北京的。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在洛阳市伊川县常峪堡村,有一位青铜器爱好者,十多年来曾仿制出上万个长信宫灯,还曾为《琅琊榜》、《妖猫传》等剧组提供青铜器道具。
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创意带火了长信宫灯
据北京冬奥会火炬设计者李剑叶介绍,长信宫灯是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宫灯,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环保。火种灯创意源于西汉长信宫灯,是希望借“长信”之义,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
长信宫灯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环保,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来华访问时曾参观过长信宫灯,并感慨道:“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懂得了环保,真了不起。”
河南省伊川县白元镇常峪堡村的洛阳青铜技艺博物馆里,陈列着数十件各种比例的长信宫灯仿制品。“我个人很喜欢研究青铜器,研究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等,我们做长信宫灯仿制品已经有十年有余,仿制了多个版本,各种不同尺寸的长信宫灯,按照1∶1高度吻合仿制的长信宫灯也有上万个了。这次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创意带火了长信宫灯,也带火了我们的长信宫灯仿制品。”10月26日,在采访中,青铜器爱好者徐明告诉记者。
为了仿得更逼真 他曾远赴河北博物馆“研究”西汉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上面有65字铭文,为了细致地仿制出长信宫灯,在2019年时,我特意到河北博物馆观看馆藏的西汉长信宫灯,充分分析研究各种相关的历史和数据资料,熟记于心。”徐明说。
据其介绍,仿制西汉长信宫灯采用的是“失蜡法”,采用“失蜡法”的青铜铸造工艺非常复杂。“我们做的长信宫灯仿制品都是自己先做模具,然后再翻制硅胶膜,用硅胶膜脱出蜡件,然后对蜡件精修拼接,制作外壳,在高温的窑里高温焙烧四天四夜进行脱蜡,再熔铜浇铸,最后抛光、打磨、焊接、着色……经过108道工序,一件精美完整的长信宫灯才正式完成。”制作一件同比的长信宫灯,会用时近两个月。
不只是长信宫灯 他们曾为《琅琊榜》等剧组提供青铜器仿制品作为道具
伊川县葛寨镇和白元镇以仿制青铜器著名,年产值曾高达上亿元。很多村民都是“青铜制作大师”,这里也被誉为中国“青铜仿古第一村”,近年来在当地政府主导下的“伊川青铜小镇”越来越有模有样了,道路整齐划一,铺上了漂亮的彩砖,路两旁的房檐屋脊也都加上了仿古瓦,古香古色体现出历史感。
今年33岁的徐明自大学毕业后,便回到了家乡发展。“我小时候,俺村和附近的村子里有很多做仿古青铜器的,我们这儿青铜器制作历史有几十年了,但因为交通等原因,销路是个大问题,能回到家乡用自己学习的知识,通过网络,通过电商平台将家乡的优质好物推广出去,助力乡村振兴,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他说。
“不只是长信宫灯,我们经常为很多的剧组提供和定制青铜器道具,陈凯歌导演为拍摄《妖猫传》专门建了唐城的影视基地,里面用的青铜器道具就是我们做的,陈导的戏对道具要求非常高,都是剧组道具负责人提供设计图稿,我们按照图纸制作的。我们合作制作道具比较有名的剧目还有《琅琊榜》、《天盛长歌》、《孔子》、《杨贵妃》等。横店等影视基地的一些道具租赁公司也和我们保持着长期合作。”徐明对记者说。
随着在业内的名气越来越大,徐明所在的青铜器公司生产的青铜器高仿品也逐渐走俏。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馆、二里头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晋国博物馆等一些省内外博物馆都向他的公司抛来了“橄榄枝”,与其展开了合作。仿制的定音编钟走上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春晚的舞台,2019年央视主持人大赛上有选手用他们制作的定音编钟奏响经典曲目《茉莉花》,惊艳四座,圈粉无数。
“我们在村里建了一个青铜器技艺博物馆,目的是为了把青铜器制作这种传统的技艺展示出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世界看见中国青铜之美。”采访最后,徐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