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家界雄踞青岩山的黄狮

张家界雄踞青岩山的黄狮

文/马家骏

黄狮寨是张家界风景之最,大庸有句民谣:“不登黄狮寨,枉到青岩山”。登这座高峰,一路拾级而上,乱花迷眼,落叶铺阶。穿过杉林幽径,跨越罗汉岩,告别下临林涛呼啸的深谷、上压重山的凿石岩槽,登上一座高台。此时清风徐来,仰头见另一高台上的长方形石板如珍藏天书的宝匣,但匣开书佚。原来不远的一座百丈高的悬崖绝壁上挂着那卷卷天书。这真比三峡中的兵书宝剑峡里的兵书还奇。

正惊叹间,突然一座摩天大楼般的高山迎面挡路,但山底的一座山门有一条狭小陡梯在石缝间直通山顶。山门外有石柱把门,恍若大将军正探头守望。山梯不亚于华山老君犁沟,石缝之高狭赛过黄山一线天。这就是黄狮寨的“南天门” ,其险隘简直是丸泥可封,它比泰山的南天门不知要险峻多少倍!据说解放初,盘踞黄狮寨的残匪,光凭一支冲锋枪就使一团人也攻不下来黄狮寨。后来只因被围困得没吃的了,匪兵才杀了头子来投降大军的。

张家界雄踞青岩山的黄狮

此时,山里的天气骤变,顿时山霭遮眼,烟雨飘洒,迷茫间再登山路,沾得浑身“诗”意,虽湿却也爽人。回头再看那400米高的石柱“定海神针” ,似乎正在雾海中晃动,真如到了海底一般。

过了南天门,又见一根高大的石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这才是比桂林独秀峰更名副其实的南天一柱。正行间,一面是峰如花瓶,一面是百丈高、二百丈长的铜墙铁壁。那光滑平整而又陡直的大山壁,壮观奇雄,恰如天然的巍峨长城。由此几经曲折,才登到黄狮寨顶。这时,云收天晴。

张家界雄踞青岩山的黄狮

张家界很少见到泥土,到处都是砂石,很奇怪的是在这峰顶上却铺盖着一层黄土,状如鬣狮仰首。狮背上种有云雾茶,也种点庄稼。面积不过十余亩,几间林场的茶舍、饭店就成了游人之家。沿狮背狮首一圈有望涧台、望峰台、望仙台,把张家界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北边,谷底黑黢黢一片,四壁山如刀削,群峰林立,其间是无法进入的原始森林,究竟里面有什么,谁也无从想象。西北,隔谷遥看山壁上有三角山洞,不断有飞云逸出。不远,一排山峰如石柱,高低相等,距离也差不多,像被拆去桥梁的桥墩,人们附会为“天桥遗墩”。沿西南新辟小路下后山,见路旁巨石,攀上去可远眺深涧远峰,群山或如金凤展翅,或如龙头,或如出水海螺,其中尤以雾海金龟最为神似。龟腹置身于一险峰顶上,龟首伸出在云海中。我们走下黄狮寨再回头抬眼望去,原来登临的巨石如泳池跳台,有三分之二悬伸在万丈深涧空中,猛地回想起来,直让人不寒而栗。其下,飞云在峰顶掠过,真不亚于庐山仙人洞的“纵览云飞”的险、奇、优美。

(刊于1983年10月20日《西安晚报》)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