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福鼎的三位辛亥革命者

作者:太姥山白荣敏

福建福鼎参加辛亥革命的有三人,即周忠魁、朱腾芬、潘雨峰。现根据相关地方文史资料,以三人出生先后为序,对他们的革命功绩和相关情况做简要介绍。

大总统奖章获得者:周忠魁(1863-1966)

福鼎的三位辛亥革命者

周忠魁先生像 (周文南 供图)

周忠魁,号诚卿,乳名开湖,福鼎硖门东稼村人,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终于1966年10月3日,享年103岁。

周7岁入私塾读书,性情侠义,喜好射击,经常以谷仓为练习场所,早晚不懈。好读《三国演义》及《岳武穆传》,对诸葛奇计、云长高义、武穆精忠,有钦敬之情。17岁,应福宁镇台招考,名列第一,录为号房(收发),开始戎马生涯。

历任福宁镇巡捕官、周墩汛官。后又任福州提台、各营台总稽查、泉州提督署巡捕官。赴长乐、顺昌、江西大干及台湾防倭考察有功,例授福宁右营、中营千总,定营哨官管事。考入闽省水雷营学堂肄业,常备军随营学堂毕业,改充福建陆军第十镇营司务长,再考入陆军部福建讲武堂军官班。

在军官班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倡导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周忠魁和同学们加入秘密组织,带头剪辫子,积极参加在福州的光复运动。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炮声一响,福建继起响应。是年11月8日许崇智、孙道仁举起义旗,聘周忠魁为参事。周忠魁身先士卒,在津门、高节里一带投入巷战,清军溃逃至水埠,擒获清将朴寿,斩首示众。战斗一昼夜,9日闽省光复。中华民国建立后,以周忠魁参加革命有功,特授予开国银质奖章一枚,颁发临时大总统二等勋章执照一件。

福鼎的三位辛亥革命者

孙中山授予周忠魁的大总统奖章(周文南供图)

为维护新政,肃清封建残余势力,周忠魁与同盟会诸同志戮力同心,艰苦转战于八闽大地。值厦门游击任内,前赴安溪清剿残敌,后以服平。国务院致电慰劳嘉奖,调升诏安游击,由是威震闽疆。

袁世凯篡权窃国,图复帝制,周忠魁痛心革命果实沦入贼手,奔回福州与革命志士共谋讨袁护国大计。日夜奔走,鼓动各界及福宁学会郭公木等参加二次革命运动,又回福宁联合工、农、商、学各界,共起抵制日货,反对签定“二十一条”,推进讨袁斗争。因而被袁党羽捕获,列为“孙文叛党”,和磻溪林秀田一起解至闽侯下狱。在狱中激昂高歌,毫无惧色。经艰苦营救出狱后回福宁任省立第三中学体育教员、私立汉英中学国语教员。后以福鼎县知事推荐为本县警备队长,不到一年又辞去。

民国十三年(1924)冬,孙中山为商国是北上,第二年3月12日逝世,噩耗传来,周悲恸不已。民国十五年秋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周忠魁请缨北上出征。解放后被聘为省文史馆馆员、福鼎县政协委员。

福鼎的三位辛亥革命者

周忠魁先生(右一)参加福鼎政协活动(周文南 供图)

1962年亲族戚友为他庆祝百寿时,周忠魁畅谈自辛亥革命迄全中国解放的一生经历,深有感触地说:“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和人民民主专政,才能解放中国,人民才能翻身作主。现在台湾的当局和军民,应该也看一看中国大陆的兴盛景象。台湾海峡两岸应该彼此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相关链接:开国银质奖章和中华民国大总统勋章执照以及周忠魁先生使用过的指挥刀等均系他一生珍爱的纪念品,据周瑞光先生《记参加辛亥革命的周忠魁先生》一文介绍,周秀莲女士回忆:父亲在县莲池女子学校执教时,常放置于学校会客室椭圆形桌子上供师生员工们观赏。又据周忠魁先生裔孙周文南先生提供:该文物由国民党党部卓月鸿女士收管,后由福鼎县文化馆文物珍藏室珍藏,后又送闽东纪念馆。

孙总统府顾问:朱腾芬(1880—1931)

福鼎的三位辛亥革命者

朱腾芬先生像(朱先生后人供图)

朱腾芬,又名达三,字承芳,号馨梓,清光绪六年(1880年)生于福鼎果阳乡。小时候在母亲的教育下勤奋攻读,20岁时福宁府试中头名秀才,光绪二十八年到全闽师范学堂就读。毕业后充任福鼎县视学兼高等小学校长。后考取官费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因成绩优异被荐介结识孙中山,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福建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福建临时议会议员,福建民军宣抚使,国会众议院议员,军政府顾问,政务院参议,总统府顾问,北京朝阳大学、上海法商学院教授等职。民国十四年(1925年)回福鼎开发嵛山岛,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嵛山岛病逝,邹鲁评价他:“学以经世,志在康民,亦儒亦侠,有武有文。”

朱腾芬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后,发表政论,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春,奉命回国策动武装起义,到达上海时,得到广州提前起义失败消息,便在上海民吁报宣传共和民主政体和三民主义。福州光复前回闽参与筹组临时政府,并到福宁各县发表演说,号召各界支持革命政权,剪辫子,解缠足,与封建帝制决裂。

福鼎的三位辛亥革命者

民国元年孙大总统就职合影(二排左六为朱腾芬)

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军政大权被投机革命的旧官僚军痞孙道仁、彭寿松攫取。彭暴戾恣睢,任意杀戮革命党人,群情激愤,推举朱腾芬、宋渊源等五人为代表,上京请求平乱。朱腾芬奔走在京沪间,慷慨陈词,揭露彭寿松罪恶,促使当局不得不派军南下。彭寿松见大兵临城,仓惶出逃。“兵不血刃而巨憝去,深孚民望”,这便是当年闽报对“五议员驱彭事件”的赞语。

民国二年国会成立,福建省推选朱腾芬为众议院议员。朱腾芬便与林森、宋渊源联袂北上,与北洋军阀展开议会斗争。在京期间,朱先生撰就《地方自治》一书,得孙中山首肯后向国会提出“地方自治议案”,获参众两院通过。《地方自治》结尾有:“人尽其才,士之事也;地尽其利,农之力也;物尽其用,工之资也;贸畅其流,商之功也。四者并进,大用显矣”之句,雄辩中肯。可惜当时袁世凯蓄意独裁,不容地方自治,此议案长期搁置不行。

在担任国会议员期间,朱先生积极参加“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与袁世凯斗争。民国五年(1916年),段其瑞执政府无视国会立法尊严企图以武力协迫议会通过各种法案,朱腾芬慷慨著论,历斥段的霸道阴谋,险遭段的谋杀,面对威胁,他义无反顾地说:“吾天职护法,死何足惧!”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铮铮气慨。

民国十三年(1924年)秋,44岁的朱腾芬返鼎为母营葬送客乘船赴榕,半海遇大风,寄泊于嵛山芦竹港,上岸见番薯大如汤罐,鱼丰土肥却非常荒凉,于是产生开发嵛山岛的念头。1925年冬,朱先生集资10万元,征得政府同意后从内地移民800多人在岛上建垦殖公司。到1928年,开辟水田30亩、园地2300亩、茶山1000余亩、林场10000余亩,并在岛上放牧牛羊,发展渔业生产。从此,荒岛人烟大盛,繁昌一时。“莫道弹丸难为武,且看斯业益斯民。”1931年,朱先生在病入膏肓时写下遗书:“嵛山财产……尔等切不可变卖。日后收益应以扩大生产造福岛民为主。”可见其“志在康民”之理想始终不渝。

武昌起义亲历者:潘雨峰(1889—1952年)

福鼎的三位辛亥革命者

潘雨峰先生像(网络照)

潘雨峰,原名国润,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福鼎县桐城南阳人。自幼聪慧,早年就读于福宁府圣公会中学(在霞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保定军校,是该校第三期学员。在校期间与白崇禧、顾祝同、刘建绪、黄绍雄、蔡廷楷、蒋光鼐、陈仪、程潜等相交极厚,与黄兴等亦有密切交往。越两年,随同朱执信、黄兴、廖仲恺等人东渡日本,晋谒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同盟会第一次会议。与会11人,唯有潘雨峰一人未达到成人年龄,时年16岁,故而被某些国民党元老尊为革命先驱。

宣统三年(1911),潘雨峰任闽粤工农民团副总司令,与朱执信率工农民团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4月27日凌晨,朱执信、潘雨峰率领闽粤工农民团近千人,由海、陆丰抵达广州,以迅猛之势攻入南门,把清军压入两广总督衙门。广州全城已被革命军占领,然而两广总督衙门激战一昼夜仍不克。鉴于清军将来增援,革命军决定退却。革命军捐躯百余人,大部牺牲在两广总督衙门中(黄花岗收尸72具)。

广州起义受挫,潘雨峰以同盟会特派员身份,赴武昌参加辛亥革命。是年10月10日,受命率部占领武昌楚望台,智扣军械库守军头目,使熊秉坤率起义部队一举占领军械库,为武昌起义立下战功。据潘玲先生《忆先父潘雨峰》一文说,军械库守军头目熊、方二人均系潘雨峰保定同学,本来已答应率部起义,后见清军势力雄厚而动摇。潘雨峰入军械库军营,与方对饮欢聚,随即佯醉发狂,将方双手十指斩断,方无法临阵,熊炳坤一举猛攻取胜。起义民军得到军械弹药,如虎添翅,包围黎元洪。潘雨峰率部直闯黎军营,讲明利害关系,黎见民军起义军枪枝弹药充裕,军势大振,民心所向,只得起义,发出通电,要求各省独立。

中华民国成立后,潘雨峰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先是参与讨袁之役,后随李烈钧转战闽、粤、赣各省。他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在东路军何应钦部任参谋。民国十六至十七年(1927~1928年)先后出任江苏盐城县和福建金门县县长。后因释放一批革命者为蒋介石所不容,遂退职经商。

福鼎的三位辛亥革命者

民国六年孙大元帅护法政府成立与国会议员合影

潘雨峰民族意识极强,十分仇恨日本侵略军。民国十七年,为纪念在“五卅”惨案中被日军杀害的蔡公时烈士,捐献上海山东路附近的私人住宅,创建“公时中学”。民国二十一年8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他携眷随难民疏散,辗转返归故里。

乡居期间,雨峰曾发表《告福鼎农民书》,兴办农会,倡导“二五”减租,开展农民运动,并宣传抗日救国,唤起民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民国二十二年,蔡廷锴将军等在福州成立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他应聘为顾问。

潘雨峰一生嫉恶强权,扶弱济困,清廉正直。晚年思想倾向民主革命。在福鼎隐居期间,正值国民党“围剿”福鼎革命根据地,实行白色恐怖之时,他不顾安危,以个人的名望,营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多人,并鼓励子女投奔革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潘雨峰于1952年在福鼎病逝,终年63岁。

继续阅读